“我们的奥运会”――北医奥运志愿者风采
“我们的奥运会”――北医奥运志愿者风采
发布日期:2008-11-03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文明进程。
——摘自《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
2008年的这个暑假,对于北医的奥运志愿者来说,是辛勤的汗水和喜悦的泪水相互交融的一个夏天,他们累并快乐着……
奥运期间,北京大学医学部1300余名志愿者参与奥运服务。据团委提供的数据,医学部本部共有587名赛会志愿者和379名城市志愿者。其中赛会志愿者包括:观众服务志愿者278人,主要集中在国家体育场和北京大学体育馆,为观众提供检票、引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医疗服务专业志愿者116人、兴奋剂检查陪同专业志愿者112人、兴奋剂检测专业志愿者17人、志愿者综合口志愿者6人、竞赛组织志愿者4人、媒体运行专业志愿者45人、非注册新闻记者4人、驾驶员志愿者5人,零星分布在国家体育场、北京大学体育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工人体育场、海淀体育馆等32个奥运竞赛场馆及功能场所进行志愿服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早在7月中下旬就已开始进入场馆进行赛前培训,熟悉场馆情况。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还要继续参加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这意味着他们要在场馆中工作2个多月的时间,不仅完全占用了暑假,而且还要耽误部分课程,但是志愿者们依然坚持以饱满的精神和高涨的热情出色地完成他们的工作。
另外,医学部的379名城市运行志愿者主要是在北医三院南门外的城市志愿者服务站进行信息咨询等服务,他们从7月1日开始进行服务,一直持续到9月25日工作结束。七八月的北京让人挥汗如雨,我们的志愿者们在骄阳下耐心地为游客指路、为老人量血压、为小朋友讲解奥运知识,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第一医院有62名赛会志愿者和80名城市运行志愿者。其中奥体中心体育场31人、理工大学体育馆16人、五棵松场馆1人、老山场馆1人、奥运村综合诊所13人。
人民医院赛会志愿者77名,负责6个训练馆:八中体育馆(游泳、蹦床)、月坛体育馆(手球、羽毛球)、师大附中体育馆(排球)、北京交大体育馆(排球);2个竞赛馆:首都体育馆(排球)、奥运村、运动员和观众的应急医疗工作,还有部分人员参与奥运中心区、奥运综合诊所的医疗工作。城市志愿者67名,从7月20日起,负责在北京市海洋馆南广场站点的游客和市民的应急医疗工作。
第三医院83人服务于奥运会,其中,农业大学场馆30人、北科大场馆14人、北大场馆18人、奥运村综合诊所14人(运动医学科6人、物理治疗8人)、国家队特聘1人(运动医学田得祥)、北京奥组委特聘1人(运动医学于长隆)、国际拳联特聘1人(运动医学印钰)、其他工作人员4人。另外,三院还有6人支援中日友好医院为奥运服务。
口腔医院奥运驻村综合诊所志愿者33人、奥运场馆院前急救医疗团队志愿者7人(海淀体育中心1人、北京体育大学4人、国家体育场1人、北京语言大学体育馆1人)。
临床肿瘤学院24人参与奥运工作,包括120急救中心12人、首都体育馆1人、曲棍球馆3人、射击场2人、垒球场2人和工作人员4人。
第六医院7人参与奥运医疗保障的院前急救工作。
首钢医院派出了36人的医疗队,负责北京射击场馆群、首钢篮球中心、国家游泳馆、首都体育馆、丰台垒球场等奥运医疗保障工作。
奥运期间,北京大学和医学部、各附属医院的领导非常重视奥运志愿服务工作。韩启德副委员长、柯杨常务副校长、敖英芳书记、李鹰副主任、王宪副主任、李文胜副书记等领导分别以不同方式慰问了医学部的志愿者们。
我参与 我奉献 我快乐
反兴奋剂志愿者:笑容是糖,甜到哀伤
听说我们是反兴奋剂志愿者,有些同学立刻露出羡慕的神色,“所有的大牌明星都要经过你们的手,你们多幸福啊!”一句玩笑话道尽了我们的骄傲与辛酸,要知道,面对大牌明星,我们的工作又是那么“吃力不讨好”,所以一个个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同时还得嘴角上提,露出我们蓝色服务人员的招牌笑容。荣获奖牌的运动员们十年辛苦,一朝卫冕,当然个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跟着他们高兴的同时,不自觉的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些,毕竟,我们是要维持比赛的公正公平,希望高水平的运动员真的是靠实力夺魁的。笑容,和我们严肃的工作似乎很不搭调,但是我们依然用自己最灿烂的微笑让他们感受奥运最纯真最灵动的风采。大多时候,我们要通知的往往是失利的英雄,他们是世界顶级选手,却因为一步之遥,与领奖台擦肩而过,运动员心情真的是苦乐半参,有的情绪相当不稳定,这个时候,我们真的更难笑出来,陪着他们忧伤,看着他们遗憾的眼泪。多少辛苦与汗水,真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们能做的,真的只有说一句“I’m sorry.” 然后,露出一个鼓励的微笑,让他们早点调整情绪,重振旗鼓。
当我们拿着通知单的夹子,满世界的跟着运动员找陪同,找队医,微笑,似乎成了一个沟通的最好途径,里面包涵的那么多信任,理解,恭贺与鼓励,让奥运的精神在所有人之间默默传承,让奥运的胜利与奋力之火热情燃放。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关注奥运,期待奥运,那种精神,永远激励人们为了胜利和理想勇往直前。
北大乒乓馆:精湛技艺急救观众
“昨晚的中韩团体赛比较紧张,尤其是马琳刚刚输了一场球时,场内气氛特别热烈,加油声音特别大,观看比赛的老两口情绪有些激动,其中老太太出现心悸,”三层医疗点的于淼大夫向记者介绍道:“当时观众服务的志愿者把老太太搀扶到大厅,我们看到她口唇发紫,病人感‘胸闷、喘不上气’。当发现她的心率和脉搏均异常后,我们便呼叫转运急救组,用担架将老太太沿着楼梯直接送到二楼的观众医疗站。”
“我们二楼的医疗站在接到呼叫后就做好了仪器准备,担架一下来就帮老太太吸氧、打开静脉通路,做了心电图,量了血压,初步判定是‘快速房颤’,于是及时通知医疗经理和海淀医院,做下一步的安排。”二楼医疗站的刘波大夫对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形,“这其中,医学部的学生志愿者们与我们这些医生配合得非常好,无论是专业的辅助检查还是传递信息,都做得很专业、很到位。”“其实昨天还是比较忙,下午一位加拿大籍华人在洗手间不慎摔倒,还有看台上后排观众的照相机镜头砸到了前一排观众的头,晚上又有突发的心脏病人。”刘大夫回忆道,“可能随着赛事的紧张、集中,观众出现意外伤病的可能性会更大,虽然在看台上我们通常会设一两名医疗志愿者服务,但是因为场馆太大了,难免照顾不到,所以观众服务志愿者与我们的配合就很重要,像这次被急救的老太太就是观众服务志愿者首先报告的”
城市志愿者:竭尽所能亮丽风景
一个中年壮汉半弯着腰,脸上脖子上流满了汗,咧着嘴,皱着眉,一只手还一直扶着左后腰,我们急忙迎上去问“您怎么了?”“需要帮忙吗?”,他气喘得很重,结结巴巴地说出他的情况:肾结石,疼得要命,从昨天晚上到几天上午,由于今天是周末,三院没有门诊,只能看急诊,但急诊又不能做他需要做的那个手术,只给了一些临时止痛的药,就不管了,他不知道怎么办了。我们边给他搬凳子,倒杯水,边给他想办法,好像北大医院的肾科比较好,我们就打114查号台查到北大医院的电话,又问可不可做,等到他同事过来接他,将近40分钟时间,虽然不能为他分担痛苦,但每个人都竭尽所能,使他的痛苦能减少点就减少点。
一个外国小伙子问长城怎么走,四五个人提出了三四个方案,最后用英语给他写了一个路线,他刚走出6、7步左右,一个人满熟悉北京公交路线的同学说“不对,东直门不确定有到长城的公交车,我确定德胜门有”,当时,我们几个人一口同声“追”。只见那个小伙子走进了路旁的一个药店,我们两个同学拿着笔纸在药店门口等了有20分钟左右,等到那个小伙子出来,把新的确定的路线写好给了他。
北理工场馆医疗队:努力工作不辱使命
FOP站点医护人员,每场比赛都坚守在场边,从未懈怠。冒着球林球雨的重伤危险,动也不动地坐在场边,静静观察着每一个运动员的每一块儿肌肉与每个关节,我们和赛场上的运动员同样紧张。
尽管忙碌,不乏充实。即使轻松,绝无懈怠。这是医疗队员们一贯保持的工作作风,我们坚持着,坚守着。我们不会因近在咫尺的精彩比赛而脱离岗位,我们不会因自己的疲劳而致工作于不顾;我们不会因工作的枯燥而忘记责任!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代表中国,代表北京,代表北大医院。我们会更加努力工作,不辱使命,为祖国,为北大医院、北医增光添彩。
收获奉献的果实
知识在实践中检验才能更新
北医的奥运志愿者工作的总体感觉就一个字——忙。“刚来的时候,工作强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亟待处理的工作,几乎天天加班。”“第一个月,简直是咬牙坚持过来的。”但为北京奥运服务的光荣感、使命感以及同事、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让他们坚持下来了。“做志愿者与学习并不冲突。每天晚上回到学校,我还会坚持学习。”
笔者从北京市有关部门得知,在奥运志愿服务活动中有一大批高校的年轻人,他们通过奥运志愿平台充实自己的知识、升华自己的情操。与此同时,以奥运志愿平台探索青年培养途径,也正是北京市团市委正在实施的一项战略工程。在奥组委前期志愿者服务中,团市委特意挑选了一批思想过硬、志愿服务意识强的志愿者,使其借在奥组委服务的契机了解奥运会筹备,加强国家意识和大局观念,以此激发和引导更多的青年加入奥运会志愿服务。
服务经历是一生的财富
虽然工作是琐碎而枯燥的,也很难看到精彩的比赛,但志愿者们干得非常认真投入。面对领导和观众的夸奖,志愿者们头脑十分清醒:“奥运志愿服务的经历,让我成熟了很多,它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
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奥运志愿者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年龄层,却有着同样灿烂的笑容。乐于助人、学习进取、文明礼仪、诚实守信、保护环境,奥运志愿者正向世界亮出北京最好的名片。志愿者工作永远不是句号。
(宣传部 杨迪雅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