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力量并存

爱与力量并存

——记北京大学医学部奥运会学生志愿者
 
  阮草,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个子高高,眉目清秀,他迎面走来时,我还以为是位与本次采访无关的外国留学生,于是,擦肩而过。
经医学部团委副书记焦岩介绍才知道,他就是我本次的采访对象:北京大学医学部团委书记。
 
  缜密 周到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学生志愿者提供了顺利服务奥运会的有力支持
 
  交谈中,阮草的主要话题是学生志愿者,他称他们为“这些孩子”。孩子们的安全,孩子们的方便,奥运会服务中孩子们的感人事迹,孩子们的敬业精神,还有孩子们的辛苦,孩子们的可爱——先不要说其中的内容,就老师对学生这饱含着爱意的称呼,老实说,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过了—— 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染着我。
 
  与其说这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不如说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尤其为人父母,对这样的表达很敏感,对这种形式的交流非常在意。
听着他的叙述,我竟然难以相信如此周到、如此敬业的团委书记竟如此年轻。虽然初次见面我不好深问他的个人情况,但是我一定得知道他的大体经历。
 
  “谢谢你这么称呼学生志愿者,这对他们是一种鼓励,对他们的父母是一种安慰,也是尊敬。我体会孩子在外读书,做父母的心情。所以我谢谢你!请问,你除了读本科、读研究生之外,毕业后工作过吗?”我想,我必须问。
 
  “我硕士毕业后工作过两年,在北大团委。我结束学生生活并不久,上学时也做过社会工作,所以我理解他们,跟他们有感情。”他平和地回答。
 
  哦,怪不得,这在我的意料之中。
 
  团委工作固然有属于自己的工作职责,而根本却离不开孩子们。只有把孩子们放在心上,才是把工作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进步,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心情,关心他们的社会工作和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正确地、及时地引导他们不断地规范行为、积极进取,完成学业、走向成熟。以我的理解,这就是团委的作用和工作内涵。
 
  在奥运会期间,团委在志愿者激励机制上的工作理念是:“以人为本,善待志愿者。”他们力争做到“工作无盲点,责任到个人”。外围保障工作具体到交通保障、住宿保障、课业保障、志愿者激励工作,和解决落实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志愿者的出入校园等各类具体问题,使医学部派出的学生志愿者们踏实、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
 
  为了保障学生志愿者的交通安全、准时服务和来往方便,北京奥组委交通服务保障工作小组调派出了辽宁省两家运输公司的六辆四十五座通勤车辆,于8月10日至28日期间进驻了北大医学部,并随车派驻了八名司机。
 
  按照北京市教委《奥运赛会志愿者交通服务后勤保障工作方案》的要求,医学部需承担通勤车辆及司机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这是一个繁琐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够将工作落实到位。医学部团委便积极和后勤与基建工程处、保卫处等部门沟通、协调,最终在医学部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解决了在此期间八位司机师傅的住宿及餐饮问题。
 
  医学部赛会志愿者非常辛苦,很多同学早班五点出发到岗,晚班服务结束已经是次日凌晨两点。鉴于这种情况,团委恳请医学部保卫处,根据赛时排岗安排调整了校门关闭的时间,保证了所有志愿者可以凭证件顺利出入西、北校门。
 
  北大医学部共有五十九名奥运赛会志愿者和十七名残奥会志愿者,他们的临床实习和住宿地点分布在各附属医院。根据场馆的工作安排,考虑到志愿者早去晚归的交通安全和健康情况,团委和后勤与基建工程处协调,解决了这些同学在校内的住宿问题,同时帮助解决了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该学院也是国家体育场志愿者的派出单位,位于大兴区,路途较远)十八名志愿者的住宿问题;学校澡堂也破例为学生志愿者将开放时间延至凌晨两点,并将校园路灯熄灭从原定时间夜十二点延至凌晨两点半。
 
  在保证志愿者服务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学习、实习的影响,团委请教育处统一协调了各学院、临床医学院主管教学的部门,将学生志愿者的教学安排进行了调整。
 
  医学部团委的几位成员都非常年轻,这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方便,使他们与学生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工作热情自发于内心,势不可挡。他们针对医学部志愿者人数多、服务领域全面、场馆分布广泛的工作情况,根据上级团组织的整体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扎实构建了奥运志愿者工作赛时运行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在工作体制上,医学部团委以场馆及其他服务场所为基础,组建了相应的工作团队,并根据志愿者工作的赛时所需支持和保障要求以及衍生范畴,划分为交通保障服务、激励保障、安全管理、新闻宣传等后方运行机制,组建起了相应的专项工作团队。
 
  在运行计划上,根据赛事日程的安排和场馆运行计划,制定出了精确到分钟的志愿者工作运行流程,明确了各时间点的工作任务和主责团队,确保了志愿者从离校上岗到下岗返校期间“时时有安排,处处有保障”的工作规划。
 
  在工作执行中,团委成员主动发挥“信息源”、“责任人”和“协调者”的作用,积极与校内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断地完善了赛时应急机制,确立了与校内各单位的日常对接机制、专项工作研讨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团委的同志们考虑到志愿者在酷暑高温和高强度工作下的身体情况,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善待志愿者”的工作理念,根据学校奥运工作的指导精神和整体部署,结合奥运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安排,拟定了医学部奥运志愿者激励保障方案,努力为参加奥运会赛时服务的志愿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了他们在奥运志愿服务中展现北医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服务水准,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赛时志愿服务工作。
 
  医学部团委意识到,沟通与理解是携手共进的基础。他们通过奥运会比赛前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工作、拍摄影像等形式,加强了团队的文化建设,调动了同学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创造性,增进了志愿者之间的感情,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阮草书记说:医学部学生志愿者队伍有自己的优势和专业特点,他们工作严谨,懂得自律,有很强的责任心,能够以所学的医疗技术服务于奥运会和残奥会,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大家能有今天的成绩,也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心。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柯杨常务副校长、敖英芳书记、李鹰副主任、王宪副主任、李文胜副书记等领导分别前往国家体育场和北大体育馆等场馆看望学生志愿者们,并为每位志愿者带去了营养饮品和夜宵食品,发放手机充值卡,缓解了大家的生理疲劳和紧张情绪,保障了同学们的切身利益;在奥运会与残奥会的转换期间,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团委在所有学生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的饭卡上打入了五十元加餐费,这些细微周到的工作传达出的是信任,是理解,是体恤,是关怀,对每一位学生志愿者都是一种温馨的鼓励。
 
  出色的志愿者队伍代表着北大医学部的整体形象
 
  张晓琳是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05级长学制临床专业的学生志愿者,在国家体育场观众服务业务口担任运行助理,负责零层验证工作。对于一名即将步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够克服课业压力来参加志愿服务,非常不容易。整个假期已经安排了临床实习,她经常是上午去卫生站做问卷,下午来体育场馆上晚班,其余时间还要赶写论文。但是和所有学生志愿者们一样,他们觉得能有为奥运服务的机会,再苦也是值得的。张晓琳坚强、乐观的精神面貌感染着周围的同学,青春和热情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大家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对于工作,张晓琳一丝不苟。她经常告诉志愿者们,虽然验证工作有些枯燥,但事关体育场馆的安全,责任重大,一定不能放过不该放过的人。她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即使面对威胁,也依然坚持原则,毫不让步。
 
  赛事期间,验证团队发现一名场馆安保人员多次企图驾驶电瓶车拉载无证人员强闯鸟巢零层的东北通道。为制止他这一恶劣行为,验证志愿者们提前在通道口放置了隔离墩和警戒带,希望他在通过通道口时停下车子配合检查。但这名安保并没有半点配合的意思,当他发现通道口设立了隔离墩时,竟加速行驶,撞倒隔离墩将车开进了通道内。张晓琳即刻追上去,用身体拦住电瓶车,车子被迫停下了,张晓琳坚持要求车上人员出示工作证件,乘坐在车上的人见此情形立刻下车逃离。张晓琳坚决要求驾驶电瓶车的安保出示证件,遭到无理拒绝,蛮横闯入,由于仓皇,倒车时他的车轮从张晓琳的脚面轧过。
 
  剧烈疼痛中的张晓琳依然不忘职责,她一把夺过违规安保人员的证件,迅速通过集群电话,向有关部门报告了这一强闯体育场馆的情况,闻讯赶来的体育场馆经理、主管、志愿者们,依照规定,对这名违规保安进行了处理。张晓琳忍着伤痛说:“我没有想到他会撞倒隔离墩,没有想到事件会这么恶劣,不然,我会事先带着志愿者拉成人墙去拦他,不让他闯进鸟巢半步。”多么天真质朴的语言,多么可敬可爱的孩子,这就是我们北医的学生,严谨、自律,兢兢业业,有着一份超乎寻常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她的言行感动了在场的志愿者,她的同学谭晗说:“晓琳姐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像她一样,勇敢地守好自己的岗位!”
 
  医学部领导和医学部团委对此事非常重视,医院对张晓琳的伤势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和积极的治疗,让大家欣慰得是,伤势不重,没有伤到骨头。
  
  奥运场馆负责人对这一事件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场馆主任在当天的例会上,宣布了对违规人员的处理意见,并表扬了张晓琳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体育场馆主任、北京大学的领导也专程前往学生住所慰问了张晓琳同学。
 
  事情发生的第二天,张晓琳不顾脚伤,依然坚持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老师和同学们关心地劝她回去休息,她却说:“没事,我还行!”从她的笑容里,人们看到了一代新人的新风尚。
 
  北京大学体育馆医疗服务志愿者杨昊旻,是十万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之一,是北京大学三千名志愿者中的一员,他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两百多名医疗服务专业志愿者一道,及时有效地协助了整个体育场馆在训练及赛事期间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同时,作为北大医学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之一,他还协助负责老师保障医学部、鸟巢国家体育馆和乒乓球馆三百多名志愿者的后勤支持。这两项看似平常的工作却是艰巨而繁琐的。
 
  2008年6月底,北大奥运志愿者的赛前临战准备工作正式开始,而此时医学部正处于期末考试的前期,这段时间是杨昊旻最煎熬的时光,一方面他要准备期末考试,另一方面,他要为奥运会期间志愿者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准备。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为了保障三百多名志愿者能以饱满的热情服务奥运,他全力以赴,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两个体育场馆志愿者的确认工作,和服装统计工作,在他专业考试的前一天,完成了鸟巢开幕式观众服务志愿者的报送工作,这项工作关系到每位志愿者的切身利益,他说:每个人的利益都不能忽视,这是志愿者工作的第一原则。
 
  由于平时工作的辛苦,在所有志愿者返校之前,领导批准他休假一周,而就在当晚回家的火车上,他接到了北大团委的紧急通知,要他次日到医学部补招二十二名鸟巢残奥志愿者,情况紧急,但火车已经出发,没有回头的可能,杨昊旻只能在火车上办公,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首先联系了在京的其他保障志愿者,通过手机电话了解到这次补招的工作安排及审核要求。此时医学部已经放假,在校的学生数量极少,联系到二十二名同学并收集到他们的信息非常困难。他计划着次日的方案,准备到家后,立即将已获得的信息进行录入审核等事宜,他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了一个个的困难,经过了24小时的连续工作,终于出色完成了任务。
 
  “除人类之疾痛,助健康之完美”,是北大医学生的铮铮誓言,也是北大两百余名医疗服务专业志愿者投身奥运的行动指南。2008年7月21日至8月23日,杨昊旻作为医疗服务志愿者服务于北大乒乓球馆,在这期间里,他所服务的观众医疗站接诊人数达五百余名,急救患者十余例,无一例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发生,圆满地完成了乒乓球馆的医疗保障任务,受到国际乒联和北京奥组委的一致好评。
 
  这段时期里,除了熟悉场馆、熟悉各种急救转移路线外,还要接受医疗志愿者的专业培训。从最基础的心电图机,呼吸机,吸痰机等一系列医疗仪器的使用,到整个急救过程的演练,他都极为认真。紧张、枯燥的演练程序,每天要反复十几次之多,为了能在第一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老师经常设置新的难题考验大家。在这过程中,杨昊旻总是把最累最脏的活儿留给自己,他做模拟病人时,有意寻求逼真的效果,多次模拟观众晕倒或被踩踏后的效果;而当转换角色,担当急救人员时,他也有意挑重活儿。他说:“事情总得有人干,别人不愿意干的,那就由我来承担。”
 
  8月13日至8月23日,是奥运会乒乓球赛事阶段,杨昊旻主要辅助医生进行生命体征的获取和病人病历的填写工作,同时,他也担当了部分急救任务。每天早上七点上岗,晚上十一点离岗,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8月16日晚,由于比赛场面过于火爆,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观众突发冠心病,她向坐席的志愿者呼救,志愿者即刻与该观众的家属取得了联系,了解患者病史。此时患者嘴唇青紫,呼吸困难。医疗点医生随即到位,对患者就地进行了抢救治疗。急救车组的医生们也在同一时间里携带急救设备赶赴事发现场,经脊柱板固定后将患者转运至观众医疗站,后送往海淀医院进行治疗。在抢救和运送患者过程中,杨昊旻的操作十分规范,这与奥运会赛前志愿者的刻苦演练是分不开的。
 
  8月23日晚,奥运会闭幕式结束,杨昊旻在北大乒乓球体育场馆奥运志愿者的服务工作也随之结束。继而,他又要转换到残奥会比赛场馆迎接新的任务。他顾不上歇息,第二天就来到了体育场馆,和医疗经理一起对奥运会期间的就诊情况进行总结,向国际乒联汇总递交了医疗情况汇报表。为了让其他志愿者得到充分的休息,在转换期间,杨昊旻主动承担起了站内的值班任务。
 
  如今,鸟巢上空的圣火已经熄灭,但奥运精神将永远留在中华大地,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学生志愿者们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和中华民族良好的人文素养。像张晓琳、杨昊旻,他们只是北大医学部学生志愿者中的代表;像傅伟、杨钟伟、张晓、王新峰、庞佩同学,他们以突出的表现和骄人的成绩赢得了各方的赞许,他们和北京大学三千名志愿者一起,在工作实践中,在提高觉悟、超越父辈的行进中,不断地充实、完善着自身。
 
  新一代人有着自己的憧憬和理想,他们很少做作,敢于承当;他们心地善良,想一不说二,心胸坦荡;他们朝气蓬勃,青春热血给了他们奋进的力量。
 
  眼前的年轻人是中国的前景和社会的希望,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他们向世界展示了未来中国栋梁的良好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文/梁宾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