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炳:祝愿北医更加辉煌
王德炳:祝愿北医更加辉煌
光阴荏苒。北医95华诞在即。岁月如梭,转眼我也在北医工作生活了52载。半个多世纪以来,北医始终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取得成绩的基石。不管历史发生何种变化,北医的风骨没有变,北医的精神没有变,我对北医的感情没有变。感谢北医——我的母校,感谢培养我的老师,感谢同舟共济的同事。我愿借此机会,衷心祝愿北医在北大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更加辉煌。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北医95年发展的机遇与力量。
一、北医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纵观北医95年的历史,我们无不真切地感到,没有国家的发展、强大就没有高校的发展、壮大,进而也就没有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北医95年的历史就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北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纳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抗战前,国家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学校勉强维持。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员,胡适任校长,北医并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很多著名的教授都是这个时候来的,包括马文昭、胡传揆、薛愚教授等。
第二个阶段,全国院系调整。1950年,北大医学院划归中央卫生部管辖。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开始独立办学。
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这也是北医重大的历史发展阶段,顶住压力,马旭老院长率先有计划送人出国学习培训,储备了人才,这些学成归来的同志成为了各学科的带头人,有些成为了管理者。1985年北医成为首批全国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当时只有七所大学,后来扩大进农大、师大等学校。国家给予重点支持,北医开展了14个重点建设项目。学校还争取到第一批世界银行贷款。这一时期北医的医疗、教学、科研,特别是科研发展比较快,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
第四阶段,1996年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建设。
第五阶段,与北京大学合并,得到了国家“985”经费的强力支持,文、理、医融合,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得到了加强,各领域都取得了较大成绩。
所以,学校的发展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学校也理应为社会贡献力量,我们培养人才的核心就是为社会服务。
二、人才是根本
北医之所以有如此的发展变化,是几代著名学者,医学家、教育家的努力奋斗的结晶,她凝聚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北医人传承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的精神和传统,创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同时,“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也代代相传,体现在我们的学术上和人才培养上。绝大多数专家学者严谨治学,我们的学生都非常勤奋,基础扎实。实事求是,不善夸夸其谈,是北医文化特点之一。
三、展望
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开创未来。我们要坚持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弘扬大学的精神,特别是把我们的校风、学风、好传统,充分发扬光大。尤其是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应该坚持大学的操守,淡薄名利、宁静致远,这是大学的精神境界,我们是教育者,为人师表。北医要发扬大学的精神,同时还要发扬医学人文精神。我们培养的医学生首先要关爱病人,要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
北医95载时光,其中与北大合并也7年多了。我想,我们合校的目的就是增加大学的综合实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要求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做好我们医教研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保持学术自由和宽松的环境,这些非常重要。我觉得大学不仅要有大师和大楼,更应该发扬大学的精神。北大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北大有着光荣的传统,蔡元培校长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是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发源地的基础。合并不仅仅是组织形式上的,学科的融合,精神上的融合尤为重要。精神是一种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北大与北医文化的融合,应该好好加以总结。学科之间如何进一步融合?怎样利用重点大学人文社科的优势,来把我们医学专业办得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95载的北医将带着历史的重托向着世纪百年迈进。我衷心祝愿北医在未来的医学领域,站得更高,走得更好更快,发展得更强。
(傅冬红 杨迪雅 根据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原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王德炳口述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