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镇痛日韩济生院士的讲话
2008年世界镇痛日韩济生院士的讲话
韩济生(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中科院院士) |
尊敬的卫生部、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师学会各位领导,尊敬的医学界各位领导和同事,
尊敬的媒体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在人大会堂新闻发布厅欢聚一起,参加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举办的《2008年世界镇痛日新闻发布会》,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参会,请容许我向各位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今天开会有两个目的:一是公布2008-2009年对抗疼痛的重点是“抗击癌症痛”,这是全球性的一件大事。二是纪念中国特有的一个事件:中国卫生部2007年关于建立疼痛科的227号文件发布一周年。这是世界疼痛医学界的重大创举,具有重大的全球影响,值得加以强调。
第一个主题是关于世界镇痛日的活动。 我们知道,为了唤起全人类对某一事项的注意,国际上常常会设立一个共同的活动日,例如5.31世界无烟日,6.26国际禁毒日,等等。无论是吸烟也好,吸毒也好,都是一部分人为了追求额外的愉快而采取的行动,由此带来危害健康甚至危害社会的结果。通过国际无烟日、国际禁毒日活动,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其造成的恶果,起到劝导和警惕的作用。与此相反,我们许多人并没有要去追求额外的愉快,而是患有各种慢性痛,每天忍受着极度的痛苦。不管是最常见的腰背痛、头痛,还是严重的糖尿病痛、癌症痛等等,都令人痛苦不堪。举办镇痛日活动就是要传递必要的信息,引导公众更快速、更彻底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这是一种“雪中送炭”的行动。
2004年10月11日,国际疼痛学会发布决定,启动“世界镇痛日”的活动。当年的主题是:“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意思是,有痛不必忍,“你有权要求医生消除疼痛”;我们韩启德副委员长在当年新闻发布会上又加了一句话:“也是医师的神圣职责”。这样从患者和医生两个方面来提出问题,就更全面了。从2004年以来,国际疼痛学会每年确定10月中旬的一个周一为“镇痛日”,提出当年的宣传重点。2008-2009年的重点是“抗击癌症痛”。并指出了这次活动的三个努力方向:引起重视,加大支持,改进治疗
每个人从生活经验中都知道,癌症痛是各种痛症中最难对付的疼痛之一。全世界约有2000万人患有各种各样的癌症,大多数伴有疼痛。每年约有80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约有半数在疼痛中离去。癌痛的病因非常复杂,约有80%是由肿瘤引起,有20%是由于治疗措施(化疗,放疗等等)所引起。癌症痛对人类的威胁有时甚至比死亡的威胁更为严重。以至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不怕死,就怕痛”,说出了癌痛病人的心声。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在1982年提出,要在2000年消除癌痛,这个口号有两个含义:(1)有癌不一定要痛,癌不等于痛!换句话说,患有癌症,可以不痛,去除疼痛就可以大大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终时不要在痛苦中离开世界,应该在无痛的条件下尊严地离开世界!但是这个目标至今还没有按时实现。这是什么原因?打仗失败了,是武器弹药不好吗?指挥失当吗?士兵训练不够吗?
我们可以说,武器弹药是有保证的。十年前,吗啡类药物控制过严,用量受限,这是事实。近年来由于卫生部门的重视,这种情况已有大幅度改变。目前对于癌症患者吗啡类药物的供应已经可以保证。经济宽裕一点的可以用吗啡类缓释或控释药物(一天药费几十元);经济不太宽裕的,可以用普通口服吗啡片(一天约十元)。只要遵照医嘱:①按时、②足量服用,可以基本解决问题。应用所谓三阶梯方案,理论上80%-90%的癌痛可以得到控制。但实际上,至少有半数癌症患者没有得到充分的、合理的药物治疗。
当前的问题是,无论从医生或者病人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者对吗啡类药物成瘾的“恐惧症”。医生怕病人用吗啡后导致成瘾,担不起这个责任;病人怕连续用吗啡上了瘾不光彩,怕别人知道了把自己看作是吸毒者。其结果是:不敢应用吗啡类药物,或应用的剂量不够,这是导致癌痛治疗不够充分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这些误区。
实际上,用吗啡是否成瘾,与应用的心态有关。如果为了追求愉快,达到飘飘欲仙的目的,确实会成瘾;如果身患癌症,经受疼痛折磨,目的在于解除疼痛,则不会成瘾,或者说成瘾的可能性很小,一万人中不到一人。由于每个癌痛病人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需要个别研究,才能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起来说,作为疼痛医师,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能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方案进行精心治疗;还要有良好的医德,有火一样的热情去温暖患者的心,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辅导,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除了药物以外,有经验的疼痛医师还可以应用非药物疗法。包括(1)施加微创手术,用精巧的手术阻断神经传导功能,有时可以达到完全消除癌痛,不再应用止痛药的目的;(2)加用一些辅助疗法,例如穴位电刺激,加强自身脑啡肽的生成和释放,可以减少吗啡类药物的副作用(比如便秘)。
第二个主题,是关于建立疼痛科和通过疼痛专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问题。
中国卫生部2007年227号文件关于在二级以上医院建立“疼痛科”的决定,是世界疼痛医学界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解决了慢性疼痛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国际疼痛学会主席专电祝贺:中国政府这一决定走在了世界前列,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确实,227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关于“以人为本”、构筑“和谐社会” 的方针政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试想,一个家庭有一位严重慢性痛患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全家哪里还能享受“和谐社会”所给与的福祉?我们疼痛医学从业人员充分了解到这一历史重任,都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国家政策得到具体体现,这是我们的光荣职责。
从国家政策的层面来看,可以说,道路已经开通。卫生部医政司已将疼痛科定位于一级诊疗科目,为疼痛医学的发展构建了广阔的平台;卫生部人事司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解决了广大疼痛医师职称、晋升问题,为疼痛科医师依法行医创造了极好条件。医政司王羽司长,人事司王苏阳司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李峰主任今天都亲临人大会堂新闻发布会加以支持。我们疼痛医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上级学会和兄弟学会的支持,中华医学会祁国明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陆君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邱贵兴院士、肿瘤科专家孙燕院士都到场指导。剩下的就是我们疼痛医学工作者要有勇气去担起这项历史任务,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科室(疼痛科)的开创者。青年医师应该从理论和医学实践两个方面武装自己,去通过资格考试,成为中国第一代名副其实的疼痛专业医师。这是一个历史的机遇,一个不能错过的光荣时刻!我认识许多美国从事疼痛医学的医师,他们都表示对中国卫生部的政策十分“羡慕”,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同行纷纷希望与我们交流经验。我们自己更应珍视这一机会,积极行动,使我国疼痛医学及时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
最后让我举出一个历史转型大时代的小故事:有一次我要快递邮件,请快件公司派人来取。当取件人知道我要邮寄的函件是有关“疼痛科”的消息时,兴奋不已,竟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似乎发现了新大陆,因为他父亲患有严重三叉神经痛,久治不愈,求医无门。看来他是一个孝子,恨不得立即要知道哪个医院有疼痛科,马上带他父亲去看病。这个故事说明:一方面,慢性痛患者很多,求医无门;另一方面,很少人知道医院里已经有一个独立的疼痛科。这两者之间的空白,急需加以填补。相信我们的媒体朋友可以在为这样的孝子提供信息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在结束我的发言以前,是否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今天新闻发布会的目的。这就是:
“疼痛有科需宣传”
“癌痛有药敢应用”
再次谢谢大家!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