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杨在医学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暨招生工作30年总结会上的讲话
柯杨在医学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暨招生工作30年总结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8-01-16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总结了这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总结了我们30年招生的工作情况,参加今天的会我收获非常大。
关于我们刚刚完成的教学评估,除了王宪主任的总结,我再做一些补充说明并谈些自己的想法。
经过一年半的辛勤劳动,我们在准备文字材料、硬件、软件建设、开动员会、布置工作、改进、梳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说顺利地通过了一次很严格的评估,并获得优异的成绩。我们的一类指标评估结果是19项全A,二类指标43项被评为A。这个成绩非常值得高兴,这是大家辛勤劳动汗水的结晶。所以我首先要感谢大家,感谢教育处为主的全校很多职能部处管理干部的相互配合、各二级单位主管教学的老师们包括我们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及所有授课老师的贡献,还有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本次评估实际上是一个上上下下从管理者到教育者到受教育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感谢大家给北医争了光。得到这样好的成绩与北医的基础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合校后北医没有滑坡,在大家的努力下,在我们的机制保障下,做出了新的成绩。这也是北大、北医在全国位置的一种体现。我们为北大、北医感到骄傲。
今天的会,除了庆功、感谢大家,我想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正如刚才王维民处长所说的,评估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终点,是一个新的起点。如果说在评估准备之初大家因为忙、任务重、工作节奏快,还不一定非常理解,有一些压力、担心甚至抱怨的话,现在评估过后我相信大家都有了新的感觉和认识。应该说评估对北大、北医正逢其时、很有必要。因为它发生在北医和北大合校七年,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之时。而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也正在重新审视我们的本科教育,我们也已经认识到了挑战、困难,也有困惑。这次评估正好给了我们一次反思、审视、了解和发现自我的机会。通过评估,我们除了知道我们的成绩,也更深入地发现了问题和我们的差距,评估应该是我们发展的新契机。为了在全“A”面前保持清醒头脑,需要我们对评估的指标和评估的方式有更客观的认识。医学评估专家赵士斌老师在宣读评估结果时说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他说对北大、北医这样的学校,现有的评估指标起点太低。我认为他的话虽然不见得最全面,但非常有道理。
评估后,我又把评估指标认真读了一遍。总体来讲这套评估指标的制定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应该说大多数指标客观合理,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对此次评估我的理解是,国家在长期没有这种系统评估的情况下做这件事情,是出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全面检验的考虑。尤其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后的今天,是非常有必要,也是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的。也正因为如此,不可能所有指标都适用于所有不同类的学校,所有指标也不可能都完美无缺。例如,有一部分指标是对新建学校的一些基本要求。比如说校舍体量和条件。像北医这样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培养了那么多好学生,如果只评校舍这些条件,我们肯定比不过那些新建的、或建了新校区和盖了豪华新大楼的学校。针对这些年有些不切实际扩招的学校,用这些指标去要求还是有必要的。但让北大、北医这样对学生数量和质量有很高自觉的学校用同一个尺度衡量,冲淡了对教育质量的横向比较作用。又如,指标的分布权重问题。我认为要评估一个很好的教育应该从它的产品下功夫。大量的权重应该放在对学生质量的评估上,尤其放在长期的追踪性的调查研究上。可是现在我们更多地强调过程,强调一个时间点。其中有一些对学生的评估,比如考核临床能力,虽然也能反映一定的情况,但实际上很局限。今年北医的学生工作老师对北医过去12年毕业学生的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虽然只是一个初级的设计、初级的指标和结果,但还是很能反映问题的实质和有启发性的。从国家来说,除了组织这种类型的评估,对每个学校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将更能反映一个学校真实的教育质量,对改进工作更加具有长远意义。又比如,此次评估有些指标对不能量化的东西进行量化。这其实不是制定指标的问题,而是教育本身的复杂性造成的。它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样一种情况,很多东西是潜移默化、很难量化的。比如师德、师风,学生的品德,怎样量化需要下功夫去进行科学研究,不能简单评分,这对专家也很难,他们只能一般性地判断,有凭感觉打分的成分吧。所以这类指标在这次评估中很难反应实情或细节,对今后工作改进的指导作用自然就更难体现。另外,我认为评估中存在个别的很难有明确界定的指标。例如,关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创新能力到底如何体现?是不是接触科研了,就有创新能力了?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其实这种能力是从小到大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的。可是这一指标既难反应现实教育水平,也缺乏对今后的明确的导向作用。最后,我认为评估指标里也还存一些陈旧的要求。教改到底应该怎么做,没有明确的指标。有些量化的东西只能体现在教材、精品课程上。但实际上现代的教育理念对教材的依赖已经改变了很多。还有检查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实际多媒体只是教学技术手段的改革,取代不了教改。用多媒体教学已是绝大多数高等教育中很容易实现的事请,反映不出教学质量的改进。而这一项是在“教学改革”的一类指标之下。此外,要求学校管理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我认为很好,但怎么考核,特别值得我们思考。那么站在这样的角度看待和细化评估指标,我们就有可能更客观地再自我评定一下。那就是对主要的、合理的指标我们确实做得很到位,名副其实地反映了我们的水平;有些合理的指标我们可能做得并不太好,但专家认为问题不是北大自身的,是全国的甚至是涉及到高等教育理念的问题、国家的管理方式和投入的问题,而且专家认为北大已是很不错的,也给了A;再就是对那些并不太合理的指标,并不真正反映教学质量,我们也得了A;最后就是北大、北医的特殊地位和社会责任决定的、专家着重要求我们的、也是我在汇报时代表大家承诺的教改引领作用,并没有通过评估得到反映,而又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因此,虽然我们以全优通过评估,但北大、北医做得好的和不够的地方都反映的不充分。对我们的不足,除了专家“内部反馈”的问题,我们自己更应该清楚,才会让我们今后的改进有目标。
在我们今天庆功的同时,我想再与大家共同总结国际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再共同找找差距,为促进我们下一步的教改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根据《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医学学位体系概况》(中国医学学位体系及其标准研究专家委员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WFME)、《医学本科教育质量保证指南》(WHO)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IIME)和《American Medical Education 100 Years after the Flexner Report》(M. Cooke, D. Irby, W. Sullivan, and K. Ludmerer,N Eng J Med,2006;355:1339-44)等文献,我将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人第一、教化第一。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模式的改革,医患关系的改变以及医疗体制的变化,医学教育一直在变、在调整。尤其过去的一百年,从美国的Flexner教改实施以来,新的教改风潮又更加强调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利他性的医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方式是多样的,尤其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是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对于医学知识的传授,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本的内容与方式的改革。这项教改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就是课程体系的改革。过去的十几年,国际上排名在前的医学院,包括香港和台湾的医学院校几乎都进行了深刻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根本的内容就是打破原有学科的界限,变学科主导、基础临床分家的、按步就班的知识灌输逐渐过渡到基础临床融合,以器官系统甚至疾病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融合,打破了原有的授课顺序和系统性。这个改革的痛苦过程很多医学院都已完成或正在完成。这种方式减少了知识的重复,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大家的经验总结不断证明这是目前先进的医学课程体系。第二在教学方式上的改革主要是问题带动的、导论、讨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PBL大家都做了很多年了,但是否真达到了目的,和教师授课的具体方式有关。PBL最根本的不只是问题的提出,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准备对问题的解答。这其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获得、判断取舍和表达、思辨等能力的提高,对问题的理解也比被老师告知更深刻,记忆自然深刻。在此过程当中,老师最需要克服的就是不由自主地按责任心和按惯性去主导,老师最不习惯的就是自己的“话语权”被压抑。而优秀的PBL教师的作用是选择问题。以上改革最主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大学生是成人,知识一旦出现在书本上,学习应该自主。而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包括思维、判断、表达、思辨能力)的培养才是让学生受用终生的。
第三,对于医学技能,强调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在所有的技能中,医学生的交流技能被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交流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其实也是一种不以自我为中心,能站在别人角度考虑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语言的力量实施实质的影响。而这种能力不是单纯靠相关的课程实现,也要与其它方面的加强,如社会实践,老师的言传身教等等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同时也强调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医生的责任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无论是社区医生还是大医院里的医生都应该有很强的公共卫生知识、预防知识和指导病人健康生活的能力,以及运用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推动医学进步的能力。加强公卫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弥合公卫与临床医学的裂痕倍受重视。
第五,更加强调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医学生绝不能视野狭窄,医学生在复杂的社会中绝不是只提供技术就能解决问题了。医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有助于理解病人,增加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关爱之心。这些主要是通过社会科学的课程、讲座、以及社会实践的加强来实现。如果一个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医改体制,对民生问题都不了解,那么他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
虽然这些年来我们在教改上也做了不少努力,但很不系统。主要是分散地、零星地、随机地进行。对照国际先进的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差距就一目了然。与各国的医学教育状况相比,我们实际上是落后了。教改要做好,是个系统工程。要有顶层设计和实施计划。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乘教学评估的东风,教书、育人相结合,大力加强本科教育教学,静下心来认真抓教改。首先我们要将学制统一后各专业的时间分配、出口和课程安排进一步明确,让大家有章可循。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我们要开展深入的研讨、交流,请进来、走出去、进行培训,设计我们的方案,试点及最终推广。这可能要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但我们一定要开始起步。另外,我们要鼓励大家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我们的教改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努力争取教育部质量工程的经费。据我所知,教育部正在试行医学院校认证评估体系。由我国医学教育专家经过大量研究,根据国际标准,整理出台我国的评估内容。我想我们北医应该有勇气尽早争取评估,那将对我们的工作有所促进。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北医的教育教学会越办越好。
关于招生工作。郑丽云老师刚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总结报告,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情况。我算了一下,过去的30年中,北医大概培养了2万多学生。这些优质的学生都是通过大家招进来的,这是大家的功劳。今天借此机会对所有参加招生的老师作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一个好的学校,传统、教师、学生,缺一不可,互为因果。学生入口时的质量本身就极大地影响着出口的质量。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善待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能招到好学生与招生工作关系密切,更与我们提供的教育质量直接相关,是全校的大事。所以在加强招生工作的同时,把好学生招进来以后,为他们提供好的教育,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在学校里进一步受益,把他们的潜能进一步发挥出来,这是更重要的责任。
下一步我们要更多地和大家研讨教改的问题。最后,再一次感谢大家付出的辛苦,提前给大家拜元旦新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