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北科大场馆奥运志愿者风采与感言
三院北科大场馆奥运志愿者风采与感言
发布日期:2008-07-30
====志愿者风采====
(北科大志愿者来稿)
赛前大练兵
2008年7月23日星期三 晴
今天是进入场馆的第二天,我们科大医疗团队的战前演练工作已经有条不紊的开始了。昨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医疗站已经布置完成,各种设施和药品都摆放得整齐有序。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熟悉医疗站内所有仪器的使用并进行急救培训。
上午晨会上张经理和胥经理向大家布置今天的任务,要求团队中每个人都要熟练掌握医疗仪器的使用,特别是医生和护士,每个人都要通过考核,学生志愿者要配合默契;下午大家要到北医三院再次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演练,并亲手进行模拟人的实际操作,参加考核。会议一结束,大家马上热火朝天的投入到练习当中。马长城医生作为医疗主管安排专门的医生对每一个仪器进行讲解和示范,在医疗站内分成几个小组同时进行了相关仪器的演练。首先,由崔专医生讲解心电图机的使用和操作,丁耀武同学主动“献身”做模特。而后,王飞医生介绍了呼吸机的连接和应用;车颖护士描述了吸痰器使用的注意事项;谢立峰医生进行了气管插管的操作示范;最后,崔专医生又讲解了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在各位医生和护士的耐心讲解下,大家熟练掌握了各个仪器的使用方法。接下来,每个人都认真地进行了几遍实战操作,深究每一个细节,以达到操作流程顺畅。付出终会有回报,大家全部考核合格。
下午,整个团队顶着如火的骄阳,转战北医三院的教学科研楼,进行急救培训。和我们北科医疗团队一起培训的还有北大医疗团队。急诊科的刘桂花副主任耐心细致地向我们讲解了急救过程中的“ABCD”和气管插管。虽然很多人在此之前都进行过相关的急救培训,但是通过刘主任的讲解,大家又进一步明确了急救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益求精。在每个人都进行了实际操作之后,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多人协作的心肺复苏演练。在急救过程中,不仅要求个人要熟练操作,还要求团队默契配合。急救团队主要由医生、护士和学生志愿者组成。医生是团队的核心,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并指挥护士和学生的配合。整个团队分为运动员医疗站、观众医疗站和急救车组三个大组,每个组内再按照急救要求具体分为三人组或四人组。小组内具体分配了每个人员的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断地进行磨合,达到熟练顺畅的完成整个急救过程。最后,每组进行一次模拟演练,由大家做考官挑毛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终于,每个急救小组都能高效、准确、流畅地完成整个急救过程。
一天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我们的收获很多。这一天的培训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掌握医疗站内的仪器使用和基本急救操作,为保障奥运医疗服务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我们相信,以北医三院为主组建的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医疗服务团队一定可以顺利完成奥运医疗任务。
(谢立锋)
2008年7月29日星期二,多云间晴,气温30度
今天主要内容是演练伤员受伤转运,观看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比赛录像为残运会做准备及传染病监控及上报流程。
上午照例是晨会,张经理主要又强调了赛时我们会面临的困难。比赛开始时间会较早,最早是早上六点要求进馆服务,结束也会较晚,要等场馆运行结束大家才能下班,可能要到晚上十一点,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时间跨度。场馆提供的学生公寓是四人间,但没有空调和电扇。这对北医学生是没什么了,但我们团队可还有好几个从朝阳来的队员啊!比如司机张师傅,家住石佛营,每天五点多起床,六点多就要往场馆赶,那天我还无意中看见他口袋里还装着降压药,毕竟也是快五十的人了。为这届奥运会国家和政府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更多的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为赛会付出了辛勤汗水。
距离奥运会开幕还有十天,从四位数到三位数再到两位数,现在马上就进入倒计时了,我们团队也准备好了。今天我们模拟赛时进行了运动员和观众的受伤转运过程。先是丁耀武同学在赛场上扮成受伤的运动员倒在场上,裁判孙垂国一声令下,谢立锋医生就冲上了场,大致检查了伤情后伸手示意为脊柱损伤要求担架上场,一医一护一助理合力将伤员束缚在硬脊柱板上,又上来一个助理大家一起协力将伤员转运到担架车上。殊不知,我们可爱的护士——一个弱弱的女孩要担起一个百十来斤的男同学还要从两米来高的场上抬下来,这是多么艰苦的事啊!我们把运动员医疗站的人员分为四个急救组分别进行了转运演练,大家一丝不苟,每一步都按预案进行了操练,可以说对赛时可能发生的意外都进行了情景重现,最大限度地模拟了战时情况,为奥运进行了练兵。临近中午时分,我们在场馆不期而遇了几个熟人——工会的范凤立老师和刘幸芬老师代表三院来看望大家了。是啊!我们都出来七天了,三院也一样有很多人惦记我们,院里知道我们是代表三院的,是代表三院人来支持奥运的。工会的老师们带来了问候也带来了赛时给我们应急的方便食品和消暑降温食品,感谢工会,感谢三院,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中午我们后勤小组也没闲着,趁着短暂的休息赶出了我们第一期“团队之窗”,集中展示了我们过去一周的工作情况和图片。这块天地将展示我们未来两个月的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将记录我们难忘的奥运岁月。
下午,大家集中观看了残奥会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的比赛录像,主要是让我们这些从未对这些比赛有过感性认识的人真实的感受一下残奥会的赛场,看看赛时我们会遇到哪些伤病情况。看过激烈的残奥会比赛,不禁为勇于拼搏的残疾运动员叫好,为即将而来的残奥会充满期待。接着我们又有针对性地讨论了可能出现的伤病情况,为残奥会赛事做出了相应预案。最后,我们请来了卫生监督张老师给我们讲了传染病监控和上报的相关内容。赛时,场馆内会集中数千人,每天有数百人为竞赛工作并会一起就餐,一旦出现传染性疾病就可能产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卫生事件。我们作为场馆的医疗服务人员当然应该担负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责任,在日常的医疗服务中对可疑的人员和症状加以小心,力争做到平安奥运。
这就是我们的一天,辛苦并努力着,为我们的国家,为即将到来的奥运我们认真每一天,奋斗每一天!
(谢立锋)
奥运“医家人” 之仁医妙手百炼来
承接着建站伊始的喜悦和兴奋的心情,开门迎接焕然一新又秩序井然的医疗站,环顾我们的奥运“医家人”,每个人的脸上都焕发着熠熠神采!激情与责任,就像每天照进这片阵地的第一缕阳光一样,点亮了我们每个人永不言弃的坚毅心灵,赋予了我们这么多乐观团结的兄弟姐妹!
今天的重头戏——急救基础操作培训,在张经理简短的总结后浓墨重彩地登场,列席的诸位,有请了!
崔专大夫清晰易懂的讲解让我在十分钟之内终于对心电监护仪上那一堆五彩斑斓纠结不清的夹子和电极茅塞顿开,这几乎就是一个奇迹!那种近乎醍醐灌顶的感觉,真是太令人开心了!车颖姐姐熟练准确的操作和对于无菌操作步骤的讲解,不仅成功揭下负压吸引器在我们这帮学生心目中的“神秘面纱”,也让我们明白预防医源性感染其实关乎每一个细节!王飞大夫细致的演示和透彻的讲解,除了教会我们掌握了呼吸机的使用,更提醒了我们学生志愿者,基础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医学参数和生理功能从来都是密切联系的,掌握好基础知识,没有仪器会像我们以为的那样令人望而生畏!
光说不练怎么行呢?所以,我们每个人,包括张经理,都当起了谦虚又勤奋的好学生,自己练习每台仪器的使用,不懂就请教相关的大夫,而且不仅练一遍,而是一直要重复到熟练掌握为止,有时我已经累了,不想再练了,可是看到还有那么多的大夫和护士姐姐们都还在认真钻研,这个时候,榜样的力量还真像奥运火炬啊,一下点燃一个人的激情,那份“生命所系,健康相托”的光荣和责任让人觉得一切辛苦都不在话下!这个时候,那种对我们这个互相帮助默契协作的家庭的喜爱真是无以言表!
下午在三院学习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的操作,更是让我对带领我们的医生和护士姐姐们心生敬意。有点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心肺复苏的按压除颤是非常消耗体力的,用不了五分钟,练习的医生就汗如雨下,可是,屋内的炎热竟似乎只升温了热情,甚至冷却了浮躁,我不知道是这群专注于工作的医者是已经习惯了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中“千锤百炼”,抑或对生命的责任感赋予他们执着和坚定的意志力,抑或二者皆有,无论如何,这样的场景带给我们这群即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后辈们的鼓舞又岂止“巨大”?我想,医学之仁义精神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薪火相传,心至仁,行至义,是以“仁医妙手百炼来”是也!
(基础医学院 05级临床五班 万苡辰)
奥运“医家人”之医者脊梁
今天迎接我们的任务简洁但绝不简单:温习硬脊柱板的使用。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确保在转移受伤运动员到脊柱板的过程中把伤害程度降低到最小。然而,若没有切身体验,很难想象为了这样一个最单纯的目的,竟需要如此多繁琐复杂却环环相扣的步骤,而对于我来说,今天有幸当医助的光荣经历,则不仅帮我梳理清楚了曾经状如乱麻的每一步程序,更让我在实践操作中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终于,我能胸有成竹地说:我懂了!这种又学会一项本领的感觉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原来一直都属于在旁艳羡旁观的状态,今天终于荣升小小医助,有机会“一展身手”啦,若是有幸被偷拍,估计相片都会流出蜜来了。
本以为每个步骤本小姐都烂熟于心了,没想到习惯了纸上谈兵的我,果然很快就“战死沙场”了。发现亲自动手和在旁观摩差别真是太大了,自己真正做起来才发现有太多的细节需要明确,而且有一些背下来的步骤,一旦情况有微小的变化,立马就需要灵活的应变,而这又是建立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的,就像“头胸锁”,“头背锁”,“头肩锁”,“双头锁”等,这一直都是我最怕的东西,一则发现它们的转换真是让人迷惑,二则我还一直错误地以为伤员的头部是要医生抬住而不是放在地上,不禁思忖:当医生太不容易了,不仅医术要高超,连肌肉都要发达!所以,当我憋着一口气死命支撑着马大夫的脑袋的时候,估计马大夫也憋着一口气想:豁出去了,遇到这个小姑娘就当为医学献身了。还有一点深刻的体会就是,细节真的容易忽略但却非常重要,在扣绑带的时候,以前从未注意到,绑带竟然是有方向的,我二话不说拿起就扣,众人一片惊呼,现在想想自己还真是充满了勇气啊!最后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尽管我是女生,可是力量也是很重要的,当我们四人准备抬起脊柱板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我的力量不足,大家都抬起来了,只有我抬不高,致使马大夫立马脚朝上头朝下,还好大家都没抬得太高,不然真的有危险,因为病人被牢固固定在脊柱板上,根本无法保护自己,事后我问马大夫有事没有,他却丝毫没有在意,真的让我感动!谁知道呢,也许因为有我,马大夫成为了在此次脊柱板演习中承受心理压力最大的演员了。在此,也向扮演伤员的同志们致谢了!我们知道,当伤员一点也不舒服,地板硬,脊柱板会硌到,还少不了我这样啥都不懂但还敢想敢做的新手,所以,王刚,张帆,郝健晨,小丁丁,你们老当冒牌病号,辛苦了!
至此,发现写的大部分都还有点跑题,和我原先的设想不太一样,阐明一下吧,我要表达的是:这样的演练是辛苦的,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我在演习的时候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但是不是只有我这样,很多很多人都一样,甚至还有很多人穿得是短裤,跪到地板上的时候却毫不犹豫,起来时膝盖上已经被磨得又红又肿!而且,不是只有像谢大夫,马大夫,潘大夫,小丁丁同学这样的男士们才拍拍膝盖说:没事儿!像海娥姐姐,还有我的同学林彦这样柔弱的女生,都没有半句怨言。巧合的是,脊柱板的要点是脊柱要固定,而今天的演习也让我看到了医者笔直的脊梁,为了保证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他们可以无视自己的伤痛,可以遗忘自己有多么劳累,可以忽略已经坚守了多么长的时间。妙手仁心,当之无愧!
(基础医学院 05级临床五班 万苡辰)
北科大场馆运动员医疗站 WE ARE READY
北科大场馆运动员医疗站是由北医三院的四名医生、四名护士、北大医学部的七名学生共计15人组成,所有人员均是由单位和学校经过精心筛选和严格考核后选拔出的,共同组成了这个精英团队。
这个精英团队是场馆医疗经理充分考虑到我场馆担负的奥运柔道、跆拳道、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这些充满了对抗性的比赛特点精心挑选的,我们的医生来自神经外科、骨科、颌面外科、头颈外科,护士来自外科、眼科、手术室、儿科。在奥运会期间,运动员医疗站将承担所有国内外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包括对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基本治疗和转院运输等工作。此外,还将承担北科大场馆医疗团队的药品保障、每日运行工作小结、病历汇总和上报、相关新闻宣传、后勤保障等工作。
为了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为客户群提供最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运动员医疗站的全体人员从7月22日起便开始集中入馆培训,内容包括站内所有仪器的熟练使用;基本急救操作,即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硬脊柱板的熟练使用。训练时以小组为单位,配备一医一护一学生志愿者,不仅要求每个人技术过关,更要求小组内要配合默契,争取最短的急救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施救患者。由于所有的人员均参加过之前的测试赛,对相关知识和实际的操作已初步掌握,因此目前训练着重于磨练细节和团队默契,使医疗服务更能满足赛事的需要。总之,我们运动员医疗站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们每一位成员都将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优秀的医疗技术、高昂的服务热情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北京2008奥运会,We are ready!
北科大场馆观众医疗站 12 :8000任重而道远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观众医疗站现由12人组成,包括医生3名,护士3名,学生志愿者5名,司机1名,其中急救车组由医生、 护士、 司机和学生志愿者各一名组成。虽然只有12人,但是我们要负责场馆安保线内8000名观众及工作人员的医疗服务,可谓任务艰巨。
场馆在最初建造时只在南侧看台设计了一个观众医疗站,但是后来考虑到赛时场内观众为数众多,在北侧看台若发生紧急医疗情况,医疗站的医生及医疗药械很难在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且北侧看台设有媒体工作台、VIP看台,对医疗救助的需要也会更多,因此我们在北侧看台增设了临时医疗站。虽然无形中会给我们增加很多工作量,本身就有限的人员力量会更加分散,工作条件也会更加艰苦,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场内8000名观众及国内外嘉宾、馆内工作人员、志愿者提供及时可靠的医疗服务,我们一定会克服条件有限、沟通成本增加等困难,加强演练和沟通配合,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对病人完成初步有效的医疗救治,为广大观众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最好最及时的医疗保障服务! (刘菲)
Medical Team, RUN!
还依稀记得电影<Chickens Run>里面充满着和谐的轻松与快乐,而同样轻松的我们,却纪律严明;同样快乐的我们,却训练有素;同样可爱的我们,无比坚强!北京零八奥运,Medical Team, RUN!
时间的车轮缓缓驶过,碾过千年的尘埃,飞起飞落,当“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庄重地写下的医学誓言,当李时珍先生以身试药写下著名的《本草纲目》,当……我们年轻的身上已然打上如此古老厚重并神圣不可侵犯的医学的印记。人类文明千年,几多灾害、多少疫情,冲锋陷阵中总是可以看到我们先辈们默默的身影。古国上下千年,多少志士仁人为医学事业之发展而奋斗终生,而我们亦将燃青春之热情、穷毕生之精力、除人类之疾痛,助健康之完美,为这百年难遇的体育盛会做出贡献!Medical Team, RUN!
难忘的零三,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那些勇敢的白衣天使们奋斗、牺牲,而不曾退却!零八,面对汶川灾难,多少日夜里我们的兄弟姐妹们,纵然是沙哑的声音、疲惫的身影,他们依旧坚守在作战的最前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从来并永远是我们所秉承的信念与精神力量,北京零八奥运,Medical Team, RUN!
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远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就已悄然待命;
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众志成城,他们从来不知疲倦,默默地为奥运奉献自己的力量;
还有这样一群朋友,他们情同手足,相互鼓励,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为零八奥运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这就是我们!这也是我们的誓言!
Medical Team, RUN!
====志愿者感言====
北科大场馆志愿者 高茜:在科技大学场馆工作一个星期了。在这期间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四面八方团队的力量及各地医疗战线上的精英融合成的大家庭的融洽氛围。是一种暖流、是一双无形的手在每天推动我的前进。在好运北京测试赛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能够参加,但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很快融入了集体,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北大场馆志愿者 胡跃林: 7月29日,一个让我们医疗志愿者激动的日子,三院的原工会主席范凤立,刘幸芬副主席和王冼荣、李莉、赵春林等同志冒雨前来慰问我们,并且带来了很多食品,使我们在这忙碌的志愿工作中感到无比温暖。领导们参观了我们运动员医疗站和观众医疗站,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