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志愿者王小峰讲述北京奥运“镂空”检查兴奋剂
北医志愿者王小峰讲述北京奥运“镂空”检查兴奋剂
发布日期:2008-09-08
一直“盯”着运动员
北京工体馆的兴奋剂检测陪护员王小峰是北大医学部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也是兴奋剂检测口的学生志愿者队长。他告诉记者,奥运会中的运动员兴奋剂检测大致分为两个部分,赛前检测和赛时检测。从运动员入住奥运村到开赛之前,他们会接受兴奋剂赛前抽样检测。赛时检测则一般是指运动员比赛后一小时内的尿样检测,这也是兴奋剂检测陪护员们目前的主要工作。
兴奋剂检测是一个多部门分工合作的系统工作,其中陪护员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通知受检运动员,并陪同运动员直至兴奋剂检测站报到。在比赛之前,陪护员就要了解运动员赛后可能要去的地点和所有相关路径,然后在规定时间内通知被指定的运动员到兴奋剂检测站完成检测。在这个过程中,陪护员要始终“盯”着受检运动员,就是将对方控制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以确保对方不能排尿和洗澡。进入检测站后,陪护员也要一直“陪”着运动员,直至其完成检测离开检测站。此外,陪护员还要填写相应的兴奋剂检测通知单和记录单。
“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们的工作看起来简单,就是一个‘陪’一个‘填’,但其中其实有不少压力。”王小峰告诉记者,如果运动员赢了比赛,一般都会比较配合兴奋剂检测工作,陪护员的工作也会比较顺利。但是如果输了,运动员的脸色往往会很难看,个别运动员还会有抵触情绪。比如前几天某个国家的运动员输拳之后情绪非常激动,不停地在后台走来走去,当陪护员劝说他一起去检测站时,对方暴躁地抡起了拳头,幸亏那个陪护员躲得快才没事。遇到这样的情况,陪护员们只能一方面“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盯着运动员并坚持带他去检测;另一方面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比如从劝说教练或者助手入手。
除了陪护,填写兴奋剂检测通知单也是一项有压力的工作。因为兴奋剂检测通知单设计得较为复杂,一共近30项要填写的内容,而且排列得很紧密。在时间紧张或者待填单据较为密集的时候,容易出现错填、漏填的情况。但是这份单据作用重大,万一有一项出错,日后该运动员被检出使用兴奋剂遭起诉时,这份单据就失去了作为证据的法律效力,对方就容易逃脱责任了。所以每个陪护员在填写通知单的时候精神都高度集中,深怕出错闯祸。
两块神奇的“镂空板”
对于兴奋剂业务口的陪护员们来说,在工作中需要短时间内填写大量运动员信息。通知单和记录单在填写过程中不能有任何涂改,填写的所有信息才具有法律效力。怎么在检测密度较大时保证通知单填写内容的准确可靠?工体馆的兴奋剂检测团队做了多次练习总结,最终由学生志愿者队长王小峰提议、医生志愿者队长任东风设计实施的“镂空检查单据法”被大家一致认可。
昨天下午的采访中,王小峰带来了一张兴奋剂通知单和一个模板。王小峰解释说:“我们将通知单中的内容分成‘通知前填写’和‘通知时填写’两部分,并将相应区域镂空压膜、做成不同的标准对照模板。”王小峰一边说着,一边将淡红色半透明的模板盖在通知单上,模板上镂空的地方立即显示出十来个空格,里面填写了什么一目了然。“当赛前通知准备工作时,用‘通知前镂空板’盖上通知单核对,一眼就能看出这部分有没有填写遗漏。当带运动员进检测站时,用‘通知时镂空板’盖上核对,又能确保这部分信息填写准确。用两块镂空板覆盖查看,等于把复杂的填写信息分成两组,减少了视觉疲劳,提高了填写正确率。这种方法在工作量很大时效果特别明显。”
“镂空法”迅速普及
自从采用“镂空检查单据法”之后,工体馆兴奋剂检测陪护员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出错率几乎下降到零。志愿者们将这种方法推荐给一些相关专家,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国际拳击联合会医务委员会副主席Vagner先生说:“I have never seen it before, this is a good ideal!”(我从没见过这个,这个主意很不错!)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独立观察员Zakia Bartagi 女士竖起大拇指说:“中国的兴奋剂检测陪护员真聪明!”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委员Jack Taunton先生说:“很好!中国的兴奋剂检测陪护工作做得最棒!”几位专家还将“镂空法”的相关资料复印并带走。据了解,中国国家反兴奋剂中心已经向北京的其他奥运场馆推广这种方法,其中游泳、田径等运动员数量较多的场馆更是迅速普及。
(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