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旗增辉之三》: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庄辉同志事迹

《为党旗增辉之三》: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庄辉同志事迹

——淡泊名利 克己奉公

编者按:“七一”前夕,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共产党员。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采,体现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全体党员和广大教职员工学习的榜样。

为了让我部师生员工更好地了解这些先进集体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可贵的精神,医学部党委组织部和新闻网于6月27日起联合推出《为党旗增辉——2008年七一表彰专题》。


庄辉院士1955年8月由国家派遣到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学习。1961毕业后,即回国工作,报效祖国。1961年10月至1962年12月任广州中山医学院助教,1963年1月至今一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工作,1988年9月晋升为教授。参加工作近50年来,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爱国爱党爱人民,严谨治学、务实敬业、勇于创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是我们倍受尊敬的师长,堪称当代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

刻苦勤奋,硕果累累

庄辉教授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研究。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肝炎联盟公共卫生专家、亚太地区肝病学会理事、国际疫苗研究所理事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国家药典委员会、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及 《中华肝脏病杂志》等十余种期刊的名誉总编、总编、常务编委或编委。

庄辉教授自1961年从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毕业回国参加工作以来,服从党的分配,一切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认真工作,勤奋务实。尤其为了弥补十年动乱浪费的光阴,他更是不分昼夜,忘我工作。自1980年以来,庄辉教授曾先后三次赴澳大利亚、一次赴日本协作研究病毒性肝炎。发表英文论文66篇,其中第一或责任作者论文33篇,影响因子128.391,被SCI引用715次。国际会议发表英文摘要55篇;参加英文专著编写7册。出版中文专著和译著各1册;参加中文专著编写33册;发表中文论文280篇。





    庄辉教授先后获美国专利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国家新药证书三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基础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和三等奖四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北京市劳动模范,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1994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

庄辉教授曾说,业务水平高的不一定是共产党员,但是,共产党员一定要做业务尖子。他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位身为共产党员的学生和同事。

教书育人,淡泊名利

庄辉教授虽然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科研业务及社会工作繁忙,但他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仍坚持每个学期都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为本科生讲授《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为研究生讲授《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庄辉教授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尽管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但每次都认真备课。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方式,他多年前即开始认真虚心地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他有一个小笔记本,每次在课件制作中遇到问题,他就虚心地向他的学生或同事请教,然后将解决方法记录在小笔记本上。庄辉教授就是以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仅掌握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而且他亲手制作的课件构思巧妙,图文并茂,信息丰富,排版漂亮,配合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大受学生们的欢迎。

庄辉教授不仅课堂教学出色,而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渊博学识赢得了学生、同事以及学术界同行的信任和尊敬。他总是尽一切所能帮助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及同事。每一篇交到他手中的论文,他总是一字一句地修改,细致到连标点符号和参考文献格式也一一修改。他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了身边的每个人。庄辉教授不仅为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及同事逐字逐句的修改文章、指导科研方向、开阔科研思路、为青年教师争取进修学习机会等,他也曾多次深入边远的少数民族和农村地区,参加多种传染病的现场防治工作,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控制上述地区的传染病流行作出了贡献,并将自己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当地的科技人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工作在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他从不争抢学术文章的署名,也不争抢科研奖项署名,相反,他总是推辞本该属于自己的荣誉。他谦逊、无私忘我、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周围所有人的尊重和爱戴,至今这些曾与他合作过的单位和个人仍然与他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和学习楷模。

公正无私,求实创新

庄辉教授心胸开阔,公正无私。他大力提倡团队精神,从不居功自傲,与学生、同事及同行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在他所带领的科研队伍内创造了高度团结、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良好氛围。虽然他不再担任系行政领导职务,但是他无时无刻不为本系的发展着想,积极引进人才,培养学科接班人。2002年协助学校积极引进刘树林博士任系主任,其间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并为其解决工作条件,积极为其联系国内科研协作,使其成为学科带头人。2005年又协助学校引进鲁凤民博士,在他的无私帮助下,鲁凤民教授已成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庄辉教授为提高本系的科研和教学水平,积极对外联系并合作,培养多名年轻教师,我系先后有多名青年教师赴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进修、赴日本、比利时合作研究。大大提高了本系的科研和教学力量。

庄辉教授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学科的最新进展,并随时关注国内外与传染病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春SARS在我国爆发后,庄辉教授领导的实验室立刻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他与有关单位合作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此外,他积极协助学校建立了生物安全2级(P2)实验室。由于工作出色,该P2实验室于2004年12月正式成为北京市SARS网络实验室之一, 为北京市SARS的实验室监测作出了贡献,并受到北京市政府表彰。2005年11月,在SARS网络实验室基础上,北京市又成立了人禽流感网络实验室, P2实验室又成为该网络实验室成员,担负一级复核实验室任务,为北京市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忧国忧民,献计献策

庄辉教授一直致力于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工作。利用自己及国内外同行的科研结果,及时为我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献计献策。例如,根据甲型肝炎病毒粪便排毒周期和动物实验,提出甲肝患者的隔离期为4周而不需要12周;参与我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制订,并与同行专家联名呼吁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呼吁加强新生儿以外人群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参与制订我国《2006-2010年全国乙型肝炎防治规划》等。这些利国利民的良策已先后被有关部门采纳。不大大降低了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庄教授还经常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彻夜不眠,及时为决策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建议。2005年在非洲爆发了马尔堡出血热,引起我国卫生防疫部门重视,而我国缺乏对马尔堡病毒的基础研究,庄教授带领学生们及时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为卫生部制定马尔堡病毒出血热的预防和诊断措施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2007年初发生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导致丙肝抗体阳性事件后,庄教授连夜参加卫生部召开的会议,与同行专家制定应急方案,为妥善解决这次事件做出了贡献。

庄辉教授在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期间,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年)和《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年)。在指南的制定过程中查阅大量中外最新文献,召集专家多次讨论,并花费大量心血逐字逐句做上百次的修改,使指南中的每一句话均具有循证医学证据,历时2年,终于面世。这两个《指南》不仅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指导性意见,还帮助帮助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患者正确了解该两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两个《指南》在我国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随后举行的《指南》推广活动中,参加培训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们赞叹这两部《指南》的价值是多少的SCI文章都无可比拟的。但是,所有看过《指南》的人都会发现,这里没有任何专家的署名,更没有庄辉教授的署名。他说这两部《指南》是中国专家们集体的智慧结晶,不是某个人的成果。但是谁都明白,如果没有他的呼吁、主持、亲历亲为、日以继夜的一字一句的将专家们的智慧结晶提炼出来,这两个《指南》是无法面世的!

清正廉洁,克己奉公

庄辉教授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多个头衔,鉴于他的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及知名度,国内多家著名院校及企事业单位力邀他做兼职教授,待遇颇丰,然而他都一一回绝,从不抱怨所得不及付出。他常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辈子做好一项事业就已经了不起了,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兼职呢?占着位子做不好事,会有愧的!另外,因为他的各种重要头衔,某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途径找他联系都被他一一拒绝了,体现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

正因为庄辉教授优秀的共产党员品格,周围的同事和学生都说:“学习共产党员先进性,就从我们身边的庄老师学起吧!”

虽然庄辉教授的业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烈,也没有世人皆知的名誉,但他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塑造了一种不平凡的敬业精神,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付出了满腔热忱、捧出了全部真诚,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赞扬。

(党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