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敏:兢业奉献 勤勉无华(图)
闫敏:兢业奉献 勤勉无华(图)
编者按:“七一”前夕,北京大学隆重表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其中有十位同志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北大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采,体现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全体党员和广大教职员工学习的榜样。
医学部计划财务处处长闫敏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为了让我部师生员工更好地了解闫敏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她可贵的精神,医学部新闻网特刊登此文。
对很多北大人来说,闫敏是个十分熟悉的名字,作为学校的财务部长,她的职责涉及到了同学和教职工生活的方方面面,下至同学们的补助、教师工资,上至学校的预算、项目,都需要她的管理和协调;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又是个很陌生的名字,比起校园内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她却不愿去争夺“眼球”,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喜欢“凑热闹”。 兢兢业业 做好两校合并财务工作 2001年,北京大学和当时的北京医科大学合并不久,两校在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为了顺利完成两校合并,真正实现强强联合产生的增益效应,学校决定派一批同志参与医学部的财务工作,闫敏同志则被任命为医学部计划财务处处长。 当时,学校给她的任务就是尽快改善医学部的财政状况,规范管理,加强深度融合。她深感作为医学部财务处长责任重大,在2001年10月到12月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她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对医学部的财务、基建、产业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调查和分析。这段时间,身在医学部工作的她,却几次忙得连病都顾不上看。 仅仅过了3个月,她就向学校主管部门作了《医学部2001年财政状况汇报》,汇报全面地分析了医学部的财政状况、提出了多项建议,为下一步明确医学部的财务工作方针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改革了会计核算程序,明确了当年预算收支平衡、不出现新的财政赤字的目标,迅速实现了校本部与医学部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五个统一。 在她的带领下,医学部开始每年编制收支平衡的《医学部年度校级收支预算》,该预算经过医学部部务会和北京大学党政联席会批准后,作为医学部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年度日常经费开支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项目执行,任何人均不得作出减收和增支的决定,年度中间追加预算必须经过医学部部务会批准,计财处作为预算执行的职能部门负有监督与管理的职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有效地保证了预算的严肃性。五年以来,在保证医学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实现了校级预算的收支平衡,没有出现新的财政赤字。 闫敏在医学部的工作,有效地促进了两部融合,使两部财务工作迅速打开了局面,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 无私奉献 全心投入学校建设 把学校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这也许是每个北大职工的信条。多年以来,闫敏一直在努力实践着这一信条,她总是说:“我们有可能为学校做多少,就必须做多少。” 她长期分管财务部的收费及税收工作,这两项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收费越来越关注,社会对规范高等学校收费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从工作的难度看,学校各类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都必须经过国家收费主管部门的批准,但是由于高校的改革进程与国家政策滞后的矛盾,客观上无法满足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她必须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作好学校的收费及税收管理工作。在为学校争取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在高等学校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上,她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收入、为教工谋求福利。 最近几年,她主持重新修订了《北京大学收费及票据管理暂行规定》,清理了校内收费项目,颁发了《北京大学校内收费许可证》,使学校的收费及票据管理有法可依,对规范收费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收费主管部门的肯定。针对票据管理中存在的使用不规范、票据回收期过长等问题,逐步建立票据发放、领用、入帐、回收等方面的规定,使得学校的票据处于比较严格的监控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帐外帐和小金库问题的发生。 长期以来,医学部一直受资金不足的制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很多急需改造的项目无法开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学部的正常运转,更成为了阻碍医学部迅速发展的瓶颈。在学校和医学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多方呼吁,通过各种渠道向主管部门反映学校的状况,提出自己的设想,终于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的理解和支持,几年来多方努力为医学部争取了急需的专项经费,为医学部解决了燃眉之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事业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 勤勉创新 健全学校财务制度 2005年3月,学校任命闫敏同志为财务部部长,同时医学部领导班子换届,经过述职、公示,闫敏同志继续任医学部副主任,分管财务,2007年11月,学校任命闫敏同志为北京大学副总会计师,她深知,自己一人的能力有限,只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制度,才能使学校的财务工作长期稳定地发展。 2005年5月份,闫敏同志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全面支持下,牵头起草了 “北京大学财政工作报告”,力求在用好有限资金,确保基本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谋求多渠道的办学经费来源。并围绕继续贯彻财政工作“十字方针”,进一步开源节流等议题,统一了未来学校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突出改革精神,兼顾大局意识,努力达成共识,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奠定坚实的财政基础。在会议圆满成功后,她不辞劳累,连夜加班主持修订和制定了《北京大学经济责任制》等六个财经管理文件,迅速完成了会议成果的转化。 学校结算中心成立十多年以来,一直是隶属于财务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非法人独立核算单位的银行帐户结算,闫敏作为结算中心的主要负责人,起草了《北京大学结算中心结算办法》和《北京大学结算中心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主持编辑了《北京大学结算中心规章制度汇编》,在作好服务的同时,合理调度资金。2003年根据财政部、教育部清理银行帐户的规定,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本着“严格管理、方便结算”的原则,协助财务部部长多次与后勤各部门的领导研究如何贯彻执行上级的规定,在意见统一的基础上对后勤原单独开户的中心实体银行帐户转到结算中心开户,既满足了开户单位的结算要求,又符合上级对银行帐户的管理规定。实践证明结算中心是强化学校财务管理职能、集中资金的有效途径。 会计派驻制是北京大学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财务改革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财务部负责起草会计派驻制规定以及实施细则方案,闫敏同志作为主要执笔人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于1999年4月完成了初稿并经过学校批准后正式实施,该文件的制定对启动会计派驻制起到了指导作用。 1999年6月财政会以后,学校会计派驻制正式启动,从文件的起草、会计人员岗位职责的制定、院系所会计人员的调配以及会计人员日常管理闫敏同志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艰苦的工作,特别是在1999年会计派驻制启动初期,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作为负责派驻中心工作的分管副部长,闫敏同志不仅要与院系主管领导共同商定人员配备以及工作职责,还要努力作好派驻会计的各项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通过制定岗位职责、人员轮换以及业务培训、建立内控制度等多方面的工作,使会计派驻制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经过7年的努力,目前会计派驻中心的工作范围涉及学校的院、系、所、中心和部分独立核算单位,财务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认同。 几年来在教育部财务司和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的支持下,闫敏同志多次参加了教育部财务司和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的课题研究项目。1997年参加了教育部主持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起草工作,该制度经过财政部、教育部联合颁布,在全国高等学校执行。2000年闫敏同志受教育部财务司委托,主持了“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的研究,同年参加了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课题,她作为第一执笔人撰写的题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的论文获得会计学会科研课题二等奖。2001年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受世界银行贷款资助的《大学财务管理》项目的研究。2003年7月主持承担了教育部财务司立项的“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衔接”的研究课题和“医学财务网络”项目,以上研究得到了教育部和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的经费资助。 朴实无华 一个普通的北大人 同她一起相处多年的老同事们都说,闫敏同志是个朴实无华的人。或许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闫敏老师都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已经在北大渡过了30载春秋,正像她对自己所做的评价那样,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北大人。而在和她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却能够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在每一个平凡的北大人身上蕴含的那种精神。也许我们一直在寻找着这样的故事,却往往忽视了周围的平凡。 兢业奉献,勤勉无华,闫敏同志作为一个平凡的北大人,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却闪亮着不平凡的精神。 (北京大学组织部 整理:权忠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