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秉承传统、追求卓越,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

林建华:秉承传统、追求卓越,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教务长林建华在2008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了90年。北京大学从1917年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计招收148名研究生,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大学。从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北京大学共培养1215名研究生。尽管规模不大,但其中很多人都成为学术界的领袖人物。改革开放后,北京大学恢复招收研究生,并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大学。从198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成立至今,北大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多门类、高层次专门人才。

    近年来,学校在招生、导师遴选、培养方案、质量控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本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我们应当看到,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的学术研究水准、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仍然有很大差距。

研究生教育水平是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差距

    研究生教育代表大学的整体学术实力,是衡量大学水平和学术地位的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北大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事实上,如果从北大的历史地位、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力的角度看,现在的北大也是世界上很多一流大学无法比拟的;而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差距是在学术上,这集中体现在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准上。

    那么如何评价研究生培养水平和质量呢?先来看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功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最终体现在培养出来的人在学术界的地位和作用,或者称作研究生的“发展质量”。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学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就可以讲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很高的;反之,如果无声无息,就有问题了。

    更进一步从大学或教师角度看,学术型研究生是学校科学研究的重要人力资源。教师需要研究生帮助完成科研项目,取得学术成就,这对提高学校的整体学术声誉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每一位教师要真正关心学生的培养和成长,真正把项目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我们教师和大学的利益所在,也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

    研究生培养质量还体现在学位论文和培养过程中的学术表现,也称作“培养质量”。在很多评估中,人们把培养质量用在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表达,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而且,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论文的写作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我们也应当清楚,这显然不是对研究生培养的全面、更不是唯一的评价,更重要的评价应当是学位论文的水平、学生在论文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术潜力,以及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困难程度等等。当然,这两者不是对立的,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希望各单位和指导教师能够把握好尺度,既不要片面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或为了凑数写一些没有意义的文章,也不要忽视论文写作训练和忽略论文的重要性。

指导教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关键

   研究生教育带有很强的“个体”性质,类似于过去的“师徒”。当然,现代研究生教育加强和完善了课程和培养环节的规范和要求,但这都是基本要求,或者说是质量控制的“底线”。从根本上讲,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取决于“师傅”和“徒弟”,以及他们所做事情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因此,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和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但我想关键是指导教师、学生和他们要解决的问题。

   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主体地位,对培养质量和水平担负主要责任。首先,导师应当把研究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人”,导师一定要对学生负责,要下功夫了解学生的特点,并据此选择合适方向和课题,并给以精心的指导。

    北大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在目前条件下,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北大学科齐全,基础实力比较雄厚的优势,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集体力量,共同指导学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在这个意义上,与旧时“师徒”关系不同,导师应甘当“铺路石”,激励学生开拓新领域,鼓励向其他领域的教师和学生学习,共同解决重要的学术问题,要乐于学生超越自己。

    总体来看,北京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基本能够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但从更长远发展的角度,特别是从扩大研究生教育国际影响的要求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导师队伍的知识积累和科研创新研究能力是研究生教育水平最直接的制约因素。最近几年,学校努力改进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希望让一些有能力、有条件的优秀中青年骨干进入导师队伍行列,希望有经验的教师积极支持和帮助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另外,近年来学术界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影响,在科学道德和学术纪律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正视。

优秀生源是提高研究生教育和学校整体学术水平的基础

    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所受的国际竞争压力更大,其中以基础理科为最甚。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的年轻人对基础学术研究兴趣锐减,使我们的优秀学生大量外流。当然,从宏观层面看,让青年人受到好的研究生教育并非坏事。但从学校层面看,这大大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水准和学校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我对我们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有两个估计:一是还没有理直气壮地与国外大学竞争优秀生源,底气还嫌不足;二是还没有更主动地去竞争国内其他学校的优秀生源。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们的认识有关。因此,希望院系领导、教师和管理部门领导要转变观念:一是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招生工作,把吸引优秀学生作为学校“人才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争取北大和兄弟院校的优秀学生;二是要对我们自己有信心,实际上,我们在一些领域研究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学术声誉;第三,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进一步改进招生办法和培养机制,提高对优秀生源的竞争能力,同时为推进国际化进程,要进一步加强留学生的工作。

    从根本上讲,只有提高我们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准、改善科研环境和条件、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才能吸引优秀学生。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要继续改革招生和考试办法,使其更有利于招收优秀的学生;当然,现在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呼声和压力都很大,但还是有办法既保证过程的公正性,又能够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希望大家在制度上动动脑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使“以学业奖学金和助研岗位为基础、以助教岗位和专项奖学金为补充、以调控招生计划为特点”的奖助工作体系逐步完善。提高研究生待遇,使他们能够安心从事学术研究也是改善生源质量的重要措施。希望各位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使得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群体真正成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最富有活力的有生力量。

控制规模,提高培养质量

    目前,我们的在校研究生已经超过2万多名,其中全日制学生超过1万7千名,应该说这个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了,但仍然有很多院系要求增加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是说规模就不可以再增加了,但当前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因此,学校的基本方针是通过适当控制招生规模,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培养机制改革,努力提高导师责任意识,大幅度地改善博士生培养质量。另外,教育部确定了博士生零增长的方针,只有我们能够证明北大的培养质量,才可能要求增加招生数量。

    实际上,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的延长博士生学制、直接攻读博士和硕博连读等措施,不仅增加了实际在校的博士生数量,也保证了学生的有效学术研究时间,使他们能够受到更全面的学术训练,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一支熟练的学术研究生力军。学校将继续在有条件院系推动学术型培养以博士研究生为主,推动直接攻读博士和硕博连读。与此同时,学校正在加大研究生结构的调整力度,实施分类培养,今后的应用型和专业学位则要以硕士研究生为主,逐步缩减学术型硕士生招生规模,相应扩大职业训练型的招生规模,采用较短学制,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等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具有领导素质的从事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配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学校实施了调控招生计划,目的是使研究生分布向条件更为优越的学科和导师倾斜,向更需要的领域倾斜。调控计划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筹措了更多的奖助经费,使学校有能力支持那些国家资助相对较少、又对学校整体发展必须的学科,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取得了“小棋子搞活大棋局”的效果。学校希望有条件的院系在单位内实施类似的方式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导师的责任意识。同时,学校和院系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要注意加强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奖项、重大科研项目、优秀博士论文产出单位的支持,加强对前沿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支持。

    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问题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生院和各院系都要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上来。

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时期,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必须改变已有的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变。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如何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这需要思想和观念的创新,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拔尖人才,这就是我们研究生培养应当完成的任务,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当然,这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需要。

    当前也是北京大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经过10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如果说前10年是学校调整和恢复时期,下一个10年应当是我们加强内涵发展和争取在学科前沿有所作为的时期。换句话讲,在这一时期,我们需要做很多细致工作,提高学校的各类资源效益和整体工作效率;要营造更好的学术氛围,使更多的学者在学科前沿领域从事更重要的学术研究工作;要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我们希望北大的研究生今后10年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希望更多的北大研究生能够在中国和国际学术界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能够与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生相媲美。

    我们应当为北大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应当与北大的使命和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又能体现出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拔尖人才,他们应当有潜力成为各自学术领域的领军人才;二是要在北大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或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对提高北大的学术声誉和地位做出贡献;第三是要完善充满活力、有利于新思想出现和成长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及相应的运行机制,使北大成为高水准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也希望各单位应当根据各自情况确立努力的目标,例如经过几年的努力,是否可以使我们培养博士生中的1/2达到世界一流大学较优秀毕业生的水准?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大家认真讨论,但设立目标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励大家向这个方向努力。学校也要把提高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任务。

    我还想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就学校管理体制发展情况看,研究生教育将会成为院系管理的主要职能,要进一步明确院系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逐步建立符合北大实际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有关的制度建设问题,希望大家充分讨论。

以“十一五”、“211”建设为契机,加强学科建设

    北大的学科比较齐全,涉及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3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包含217个二级学科),以及传播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两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自主设置二级学科49个(含医学15个),习惯意义上的博士点258个。其中,1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4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总计86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还有3个需要重点建设的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充分表现了学科专业齐全,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多,基础学科优势突出的特点。

    最近,“211”三期开始启动。教育部的基本方针是要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加强学科建设,使更多学科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提出要在“211”三期中特别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教育部还要求要按照12个领域进行项目申报,还特别安排了前沿和交叉学科项目。目前,“211办”正在研究和制定方案。

    几个月前,学校也专门组织力量对北大“211”三期建设的方针进行了研讨,提出了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注重效益”的基本方针。前两点是学科规划问题,各院系要在一级学科层面上统筹考虑学科发展,选择好重点,在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原有的二级重点学科,更要考虑新兴交叉学科,要考虑学科的长远发展,项目申报中要把重点讲清楚。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学术队伍建设,三期特别安排了1/4经费用于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并要求按单独项目申报。因此,各单位在规划和项目安排时要特别注意队伍和人才培养问题。最后一条是注重效益,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和总结以往的经验,找出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以提高资金的效益,学校会按建设方案的效益、目标和可行性确定资助力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伟大的,也是艰巨的。近几年,旨在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全面改革在北大稳步推进,北大正在为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基地积极地努力。研究生教育涉及到我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牢记“创新是灵魂、质量是关键”的研究生培养理念,我校的研究生教育事业才能越做越好。我坚信,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一定会迈出坚实的步伐。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