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电影《孟二冬》看片会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电影《孟二冬》看片会

4月25日下午14:00,由北京大学出品的电影《孟二冬》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观片会。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观片会并做重要指示。参加观片会的还有:《光明日报》总编辑苟天林,北京市教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教育部人事司司长吴德刚,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艺术处陆亮,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柳秀文和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副校长岳素兰、党委副书记杨河、副校长张国有、党委宣传部部长赵为民及孟二冬教授的妻子耿琴、女儿孟菲等。

观片会嘉宾合影

 
电影《孟二冬》观后座谈会

2006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孟二冬教授长期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在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时因劳累过度患恶性肿瘤,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49岁。胡锦涛总书记对孟二冬教授的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亲自给孟二冬教授的女儿孟菲回信,对孟二冬教授的感人事迹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誉,号召各行各业人们学习孟二冬教授的崇高精神和优良品德。孟二冬教授的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宣传教育系统先后掀起向孟二冬教授学习的高潮。

今年4月22日是孟二冬教授逝世三周年纪念日。为了进一步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北京大学出品首部电影《孟二冬》终于面世,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献礼。

电影《孟二冬》的摄制工作于2007年10月启动,在筹备和推进过程中,得到了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北京市等部委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电影已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的审查,并获得广电总局领导的高度评价。电影计划今年9月10日教师节期间在全国公映。

电影《孟二冬》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龙江电影制片厂、北京天际远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山东华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石河子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方正春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协助拍摄。由蒙古族知名导演哈斯朝鲁执导,影片将以平实的创作风格,真情实感的表演再现孟二冬这样一位当代教师的风采,弘扬了人文北大,师风师德的创作主旨。

影片结束后,电影《孟二冬》观后座谈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202会议室举行,座谈会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赵为民主持。

北京大学组织部部长郭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晓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俞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宜文教授、《人民日报》教科文部副主任温红彦、《当代电影》编辑部主任张煜、中央电视台导演张恭豪、《大众电影》资深编辑冯眉等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代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等从电影的选题、布景、拍摄手法、情节设置、人物形象表达、电影的深远意义等方面发表了自己对电影的看法。

电影《孟二冬》将于5月5日下午14:00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首映礼。

 

观片嘉宾精彩评语:

这部影片真实、干净,感人至深,会在电影史、教育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苟天林(《光明日报》总编辑):今天是孟二冬同志去世三周年零两天,我非常有幸收到母校的邀请,与我们两位记者一起代表《光明日报》的全体同志,来向孟二冬老师表示悼念。我是一直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觉这部电影会在我们国家的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电影史、教育史上,留下特殊的意义。

这一部电影很真实,真实表现在方方面面。这一部电影很干净,干净从心灵到他的风格,到他的语言,到他的情节。这一部电影很高尚,他是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凝聚起来的那一种高尚精神。他高尚,高尚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北大这样一片沃土上来继承这种高尚精神。孟二冬老师用自己的人格给我们留下了无价之宝,这一部电影,所展示的力量会像孟二冬老师所代表的精神一样,永远树立在人们心中。我们作为媒体,不仅会认真学习孟二冬老师的精神,也有责任去宣传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和展示的精神。

陆亮(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艺术处处长):感谢北京大学,以及每一个支持影片拍摄的单位和每一位拍摄者,为这部影片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大家努力,我们今天才看到这样一部非常优秀的、感人至深的电影。

这部电影我看了四遍,虽然不是以故事情节或者画面取胜,但越看越能琢磨出其中比较深邃的意味,越看越觉得那些感人的细节是需要精心品尝的,是能够深入人的灵魂和打动人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可能是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或者是它区别于目前现在其他影片的这样一个特点。

导演用镜头语言通过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浮躁喧哗的对比凸现了孟二冬老师身上纯净的时代精神。它是我看到的中国近年电影里面,一部非常纯净、纯粹、有诚意有内涵的作品。希望这部影片走进全国校园,打入全国电影市场,让更多的人看到,让这部电影的精神震撼观众,启动观众。

北大教师所折射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

张国有(北京大学副校长,本部电影的总策划之一):这部电影以自然、平实、艺术的风格展现了北大教师踏实勤奋做学问,不求功不求利的高尚精神。总书记在给孟菲的信里说,孟二冬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学者,但是他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为人师表,品德高尚的典范,这部电影对这个评价做了很好的诠释。

除了《孟二冬》之外,我们还想做《王选》、《蔡元培》等等,我们希望从更多的方面去反映北大的气氛与精神,这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愿与全国人民共同分享。《孟二冬》将于5月5日进行首映,会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来观看。我想看完之后,会有很强烈的反映。

俞虹(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这部电影看似情节简单,但是看完之后又让人感到内容的丰富与厚重,因为它通过细节的雕琢,把北大人的精髓,把真正中国人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那种精髓,给呈现出来了。因为在如此喧闹的世界当中,如此功利的社会当中,这样一种纯净,这样一种真实、真诚,太应该种植在当下人的心里,种植在年轻人的心里。

通过电影这种现代化的媒介手段,生动再现孟二冬的高尚人格,意义非凡

王志敏(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北大自己优秀的老师,由北大自己发出力量来拍,把孟二冬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品德高尚的老师通过电影的现代化媒介手段,生动地再现出来,并且达到更广泛的传播,意义深远,而且随着时间流逝,将更加意义非凡。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这是一部电影精品,真实感人,富有精神感。它把孟二冬作为一个理想主义的形象来进行塑造,却不只是一般的颂扬性的、视角朝上式的塑造,而是视角向下,特别试图探究这个形象的内心世界,有他的悲喜交织,有他的期盼和失落,还有悟道的复杂无情,这部分的刻画非常成功。

电影的本质是观众性的,电影拍出来是给人看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非常成功的。它没有把孟二冬塑造成符号化的人物,概念化的人物,而是运用纪实性手法,来呈现一种平实、纯粹、干净的叙事,节奏平静而舒缓,富有意味,让人过目难忘。

张卫(《中国电影报道》制片人):我看这个片子,觉得几乎是一个战争片,是两种价值观念的一种战争。咱们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是取得最高学术成就的学术权威,家里却贫寒不堪,如何能说服学生去崇拜这个职业呢?这时候学生就不得不去兼职,这个兼职在大学里面很普遍,价值观之战在社会上不明显,因为社会上都是一个价值,钱本位,官本位。但是大学里面有一批坚守自己价值观的教授,以自己的价值观为自豪,要在学术上勇攀巅峰,我认为这个地方是价值观之战最激烈的地方。所以这个电影表现的价值观之战,在我们当今这个时代的话语条件下,是最深刻的一个主题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