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丁洁:只想做医生应该做的事――救死扶伤
全国政协委员丁洁:只想做医生应该做的事――救死扶伤
发布日期:2009-03-22
在长白山国际酒店全国政协委员驻地,记者如约采访了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位在儿科肾病学研究方面有着深厚造诣、可称的上是国内优秀医生代表的医务工作者,对现在医生的处境显得很无奈。但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的一句话: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又让她感到了无比的欣慰,从而也充满期待。她说:“这起码把医院和医务人员作为了改革的主体,而不是改革的对象,从很多政策、空间上予以认可。”
尊重医学科学 加强对医生职业的了解
谈到目前的医疗状况,丁洁说,从整体来说,社会对医学科学不太了解,存在误解。对医疗机构及医生的期望值太高。其实医学科学本身存在一定的规律,能解决的问题也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在现有的医学范围内,治疗方法有限,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任何疾病的转归、预后都有自己的规律,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什么病吃了药就能治好。
而作为医生,本来的责任是救死扶伤,真的不想考虑费用等其他的一些问题。可是医生在执行医学科学这个职责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但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包括医疗体制,社会对医生、医疗结构的理解度,以及其他社会环境。在这个问题中,医生只是一个末梢,是问题的体现者,从而也成为了众矢之的。以致目前大多数医务人员比较伤心,不太愿意说话。很多医生采取了逃离的办法,选择了弃医,或教育下一代不要从医。如果这样下去,优秀的医生将后继无人,最终倒霉的是患者。关于这一点,丁洁不无感慨地说,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根源抓起,不要一下子都推到末梢来解决。比如药品的价格问题,从药厂到患者有很多个环节。要从各个环节入手,每个环节都要有个科学、合理的定价,从整体来协调。
丁洁说,作为医生这个职业,比任何一个职业要难得多,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作为医生,几乎没有按时下班的。如果想真正了解一名医生有多累,只要跟踪他一天24小时的生活,看他几点起、几点睡,一天到晚又是怎样工作的就知道了。
加强医疗广告监管 减少错误医疗及医疗资源浪费
今年,丁洁委员的两会提案是《加强对医疗相关广告的监管力度》。她说,尽管《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早已颁布,但在很多公众场所及报纸杂志等都会有比较大型的医疗广告,她和周围医务工作者的亲身经历中,就有很多前来就诊的患者是由于偏听、偏信这样的一部分医疗广告的鼓吹,服用或使用了一些这样的医疗产品,从而延误了自己疾病的良好诊治时机而导致的。
据丁洁委员介绍,近期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务工作者进行了一个关于医疗相关广告现状的局部调查,调查范围为北京若干大型医院周边以及一些比较繁华的公共场所。结果表明,非公立医院的广告宣传、药品以及医技广告竟占所有广告的1/5(13%)以上!其中医院相关内容广告约占广告总量的10%,医疗技术(仪器设备)相关内容广告约占广告总量的1%,药品广告约占广告总量的4% 。当然有一些广告宣传的医院、医疗技术以及药品是有保障的,但不能排除有一些虚假广告的存在。 “广告效应”对于患者以及医院可能带来的后患大,而且因为被多数人忽略,因此后果更令人担忧。
丁洁说,首先,由于我国目前没有正规系统的“寻医问药”途径,因此医药广告自然会起到“导医”、“导药”的作用。因为广告往往是最能打动患者的。 其次,绝大多数正规医院不做医药广告宣传,因此常常不被不明真相者熟知。再次,许多医药广告夸大医疗效果,误导就医者轻信医药广告宣传。第四,进行医药广告宣传的医疗单位、个体、产品,是倾向于以营利为目的,广告费用必然要从医疗费用中支出,因此“消化”广告支出负担的实则为患者。
以上种种实际情况导致临床实践中常发现患者盲从于医药广告宣传,结果不但支出大笔医药花费,而且还经常被误诊误治,结果增加了“看病贵”的矛盾。
针对以上问题,丁洁委员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对医疗相关广告的查处手段。不但立法,还要监督、检查,建立一套严格、规范、常规化的执法制度和日常工作规程,比如建立一个由医学会或医师学会以及普通民众组成的医疗广告监督评价协会,为执法机构提供专业意见。第二,加大对虚假医疗广告的惩罚力度。一旦确定为虚假医疗广告,惩罚从严从重,因为这种广告不但对民众的医疗信誉度欺骗,对民众的医疗支出浪费,而且也在无形、缓慢地虐杀患者的性命。
医生和患者作为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的两个末梢,人们往往把同情的目光集中到患者身上。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另一个末梢:医生,就会发现,其实医生也是弱者,医生真的也很无奈。让我们多一些对医生的尊重,多一些对医学科学本身的理解,少一些对医生和医院本身的误解,否则太多的医生不堪重负,采取弃医方式消极逃避,最终受损的真的就是患者。
(作者:刘立 中国医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