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应用新方法成功救治一例复杂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

三院应用新方法成功救治一例复杂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

   三院 介入血管外科自成立以来,在复杂、重症血管外科疾病治疗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近日,又通过介入联合外科技术的合理应用,成功救治一名复杂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
 
    患者刘某,2个月前因腹痛于外院以“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患者腹痛无缓解。因每次进食后均会出现剧烈腹痛,患者不敢进食,食量已不及患病前四分之一。当地医院各种检查均未明确诊断,各种治疗手段均未见效。患者几经辗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三院。经介入血管外科会诊,明确诊断为“慢性缺血性肠病,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营养不良综合征”。
 
    入院时患者一般状况极差,严重低蛋白,仅可进少量流食。为进一步明确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详细情况及肠缺血范围,介入血管外科在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加强静脉营养同时,积极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经检查发现,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自起始处完全闭塞,无法通过常规介入方法经股动脉行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术。而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区域肠管仅借腹腔动脉侧枝维持及少量血供。如仅维持目前保守治疗,不仅患者营养状况无法改善,而且随时可能出现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以致广泛肠坏死,危及患者生命。如行传统外科手术,需行剑突至耻骨联合纵行切口或胸腹联合切口经腹膜后完成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搭桥手术,以改善肠管血运。但此手术术中需完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供,部分或完全阻断腹主动脉血供,且手术时间至少6、7个小时,术中易发生大出血、十二指肠损伤、胰腺损伤,因无法做到肠系膜上动脉原位移植,术后存在桥接血管扭曲、闭塞等风险;同时患者营养状况极差,术后易发生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手术风险极大。
经过认真、严谨的术前讨论,李选主任大胆提出了“开腹,经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穿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段血管支架植入术”这一全新术式。经过严格的术前准备,缜密的手术计划, 1月12日在全麻下于放射科导管室为患者进行了手术。在李选主任带领下,傅军副主任医师、李天润副主任医师成功顺利完成了此例开创性手术。手术仅于患者腹部切开不足15cm切口,无需阻断肠系膜动脉主干及腹主动脉,无需暴露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及胰腺组织。经仔细辨认,选择对肠管血供影响最小,又能完成介入插管操作的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在X线指示下,经此分支逆行再通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段,将导丝远端置于腹主动脉;再行股动脉穿刺,引导腹主动脉内导丝经股动脉鞘管穿出,经股动脉放置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术后造影证实,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段完全开通,各分支血流顺畅。直视下探查,内各段肠管血运良好,无缺血表现。经过约4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不足200ml。术后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已能正常进食,并逐渐恢复食量。
 
    这一术式的成功,不仅为以往认为复杂、棘手的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一术式的提出,开创了血管疾病治疗的一种崭新观念。他将精细的血管外科技术与先进的介入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大大减少了传统血管外科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为介入手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院 介入血管外科  冯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