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候选人王玉凤:儿童精神健康的卫士

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候选人王玉凤:儿童精神健康的卫士

    编者按:近日,第二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网络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医学部四位医生凭借着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从73位被推荐者中脱颖而出,当选“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候选人,他们是:北医三院骨科马庆军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张树基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加强治疗科安友仲教授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病学研究室王玉凤教授。他们是医学部的光荣,也是北医众多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为了更好的展现北医人的精神风貌,弘扬行业正气,也便于读者向他们学习,现将他们的主要事迹刊登在《北医新闻网》上。据悉,本次网络评选的时间是2009年2月17日-24日,更多详情请关注搜狐网健康频道http://zt.blog.sohu.com/s2009/jiankangweishi/
 
用户头像 
 
    王玉凤,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病学研究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基地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她学识渊博,品格高尚,无私奉献、严谨求实、在平凡的医疗、科研、教学岗位上,开创了不平凡的事业,为众多医生、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楷模,体现了学识和人格的双重魅力。
 
    王玉凤1947年出生于河北一个中医世家,父辈行医经历对她的影响和熏陶使她继续选择了为患者祛病解忧的医疗行业。1970年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儿科医生。八十年代初,由于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她转入了这个新的领域,师从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沈渔邨院士攻读研究生,并于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我国培养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毕业后她又两度赴美国哈佛大学分别接受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培训,并历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书记和主管科研的副院长。
 
    从一名普通儿科医生到儿童精神科专家,从单纯医疗服务到医、教、研多重角色,王玉凤教授怀着对事业的执著和对患者的热情,用她的勤奋和智慧冲锋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成为我国儿童精神卫生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国际知名的专家。
 
    在儿童精神卫生学科形成之初,最重要的是发展有效的诊疗方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条件上,王玉凤教授借钱借房,在国内第一个引进研究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建立了国内儿童感觉统合功能评定的常模。来参加训练的孩子一度达到每日200余人。王玉凤教授认为新技术应该最大程度地造福百姓,而不应该成为个人牟取私利的工具。她放弃申请专利,鼓励兄弟单位引进使用,将这套先进的训练方法推广到全国各地八十多家医疗机构。此后,她带领她的研究团队又先后承担了卫生部、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12项重大科研课题,引进开发了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平衡仪训练、儿童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儿童执行功能训练和父母培训技术等先进的治疗方法,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中华医学奖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
 
    王玉凤教授十分热爱医疗事业,在临床工作中,她总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首要任务,从不考虑自己的得失。她坚持以患者利益为先,“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由于我国儿童精神科医师极度匮乏,众多的患者期待得到专家的诊治,为了能保证更多的患者尽快得到最好的治疗,王玉凤教授坚持不出特需门诊,坚守在服务患者人数较多的普通专家门诊出诊。特需门诊的医生每个半天看4个病人,而她常常看30多个,其工作量增加七、八倍,她从未计较过个人得失,也很少抱怨工作辛苦,反而经常鼓励年轻医生体谅病人的难处。在她的眼里,病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来诊患者,都能得到她的悉心诊疗。无论患者多少,王玉凤教授从不敷衍了事,力争使每一位病人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如遇不理解的患者,她会不厌其烦地解释,直到患者明白为止,哪怕需要再多时间。每当她出门诊,候诊大厅里总是熙熙攘攘地挤满了前来求诊的患儿和家长。面对饱受疾病折磨的儿童和家长,无论自己多辛苦多繁忙,王玉凤教授总是会给挂不上号的患者加号,会为他们延长门诊时间,少则两三个小时,半天的门诊经常延长至一整天,中间顾不上进餐休息,连续工作常常在6-10个小时。寒暑假是外地患者来诊的高峰期,为了方便他们的诊治和交通食宿安排,王玉凤教授会从百忙中专门抽出时间安排外地患者就诊,亲自帮他们安排检查,使得他们能早日得到治疗尽早回家。在2006年2月的一次门诊中,因为正值寒假,患者多,特别是外地患儿多,她从早上8点一直坚持到下午4点,午饭也没有顾上吃,出现了头晕、恶心、血压升高等症状,但她硬是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意志坚持看完了最后一个病人,之后就晕倒在诊室。这样的情况对王玉凤教授是家常便饭,许多同事和学生曾试图劝她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但在她心中,考虑得更多的还是病人。为了能让患者得到最大便利,王玉凤教授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周末增设门诊为患儿服务,并多次组织义诊以扩大服务范围。
 
    2008年9月,移居到山东省日照市安康家园的汶川地震孤儿向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发来求援信,因其中一些孩子受到强烈的精神应激出现了心理障碍,迫切需要心理救援。作为儿童精神病学的资深专家,王玉凤教授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重要的救援工作中,迅速组织了一个由儿童精神卫生专家和博士研究生组成的心理救援团队。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和同事们一起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心理检查和治疗干预方案,并亲自率队奔赴日照市,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对安康家园500余名孤儿全部进行了最仔细的精神状况检查,对其中40余名较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儿童给予了药物或心理治疗。2009年春节前夕,王玉凤教授担心安康家园的孩子们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会出现心理波动,她放弃了难得的和家人的团聚时间,再次组织团队奔赴日照市,为安康家园的孩子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陪伴孩子们共度难关。这个春节,安康家园内洋溢着孩子们愉快地笑声,王玉凤教授也感到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神圣的社会使命。
 
    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王玉凤教授深深意识到,要提高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光靠为数有限的儿童精神科医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联合综合医院、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力量。她带领的儿童行为问题课题组几乎每年举办全国儿科医生和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班,多次聘请国际著名的儿童精神科专家来华授课,并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带给兄弟单位的同行们,培训班学员遍及全国各地及泛亚太地区,累计培训儿童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千余人次。她牵头发起了卫生部儿童青少年心理建康项目,并参与启动了“专注儿童青少年阳光之路”的大型科普公益活动,先后20次组织到中小学进行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普查和宣教工作,与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儿童心理问题得到教育界的重视。上述活动为促进我国精神卫生十五规划中预防和干预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目标实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王玉凤教授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多次荣获北京大学共产党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她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家的奉献精神,直接、间接地使国内数千万儿童和家庭获益,为促进我国儿童精神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