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08—2009学年团属刊物评优活动顺利完成
北京大学2008—2009学年团属刊物评优活动顺利完成
近日,北京大学2008-2009学年团属刊物评优活动顺利完成。根据《关于开展北京大学2008—2009学年团属刊物评优活动的通知》(团发[2009]20号),在认真收集、细致梳理和科学评审的基础上,校团委最终评出“优秀院系团刊”30份,其中,《心桥》、《新传人》等6份刊物荣获一等奖,《北大法律人》、《One Eighth》等10份刊物荣获二等奖,《泼墨》、《经院快报》等14份刊物荣获三等奖;共评出“优秀社团刊物”30份,其中,《北大环球家》、《行者》等6份刊物荣获一等奖,《两岸青年》、《爱心社2008年万里行专题》等10份刊物荣获二等奖,《新生电脑基础手册》、《北社》等14份刊物荣获三等奖;共评出“优秀团刊编辑”18人,付宛璐、赵悠等同学获此荣誉。(获奖名单附后)

自启动以来,本次团属刊物评优活动得到了各院系团委的大力支持和学生社团的热情参与。近年来,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和校园文化的繁荣,大大促进了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建设,有力推动了团属刊物又好又快发展。本次评优活动体现出“数量多、质量高、发展快”的特点,在数量上,参评院系团刊同比增长约11.1%,参评社团刊物同比增长近200%;在质量上,各团属刊物围绕共青团中心工作组稿,内容贴近校园生活,形式生动活泼,版面布局美观,编校认真细致,出刊周期较为稳定,自身特色较为鲜明,堪称一道道飨食北大学子的“文化大餐”。从优秀院系团刊获奖情况来看,一些院系一直十分重视和支持团属刊物的建设和发展,仍然保持着优良传统和先发优势;值得关注的是,与上届相比,一等奖都是“新面孔”,有些院系团刊(如《汉苑》)首次参评即获得可喜成绩,这些团属刊物在院系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刊物编辑们的辛勤努力下,短短的两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社会环境发生了新变化,现代传媒呈现出新态势,青年学生的阅读习惯表现出新特征。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有些院系团委(或学生社团)与时俱进、积极求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团属刊物发展,切实做到了“有特色、高水平”。针对互联网和手机技术的飞速进步给青年带来的深刻影响,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主办的《新传人》、心理学系团委主办的《心韵》、信息管理系主办的《风信子》、数字艺术协会主办的《数字艺术学会会刊》等团属刊物主动弃纸上网,采用电子刊等新形式,以更美观的版式、更精致的图片、更灵动的音质效果、更人性化的主旨内容,增强了刊物的趣味性、时尚性、艺术性,给读者更强的阅读印象和更好的审美感受;艺术学院团委主办的《艺彩纷呈》率先以手机报的形式,利用手机这一普适、便捷、流行的终端,快速有效地将时事要闻、团情动态传递给青年学生,增强了团属传媒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近年来,学生社团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军,更加重视宣传舆论阵地建设,以增强社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本次评优活动生动证明,学生社团刊物发展形势喜人、势头迅猛,已成为团属传媒体系具有较强活性、生命力、青春气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北大环球家》、模拟联合国协会主办的《模Model》等刊物以开阔的视野、进取的风貌、精美的制作、亲和的内容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团属刊物是宣传报道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主阵地,是我们影响青年的基础力量。办好团属媒体,是履行团的根本职责的必然要求,是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本次评优活动,北大团委进一步把握了现代传媒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进一步摸清了当前团属刊物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将进一步立足青年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的原则,努力打造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共青团传媒体系,有力引领广大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来源:北京大学团委)
附:北京大学2008—2009学年团属刊物评优获奖名单
一、优秀院系团刊(30份)
奖项 |
刊物 |
推荐单位 |
一等奖(6) |
《心桥》 |
数学科学学院团委 |
《心韵》 (电子刊) |
心理学系团委 | |
《关点》 |
国际关系学院团委 | |
《风信子》(电子刊) |
信息管理系团委 | |
《实践者》 |
社会学系团委 | |
《新传人》(电子刊) |
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 | |
二等奖(10) |
《力源》 |
工学院团委 |
《共青苑》 |
哲学系团委 | |
《经纬》 |
国际关系学院团委 | |
《北大法律人》 |
法学院团委 | |
《青年法律人资讯》 |
法学院团委 | |
《青春潮》 |
政府管理学院团委 | |
《One Eighth》(英文报纸) |
外国语学院团委 | |
《艺彩纷呈》(手机报) |
艺术学院团委 | |
《昕报》 |
元培学院团委 | |
《汉苑》 |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团委 | |
三等奖(14) |
《泼墨》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团委 |
《e彩》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团委 | |
《天地人》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团委 | |
《天地快讯》 |
城市与环境学院团委 | |
《采薇》 |
历史学系团委 | |
《经院快报》 |
经济学院团委 | |
《信风》 |
信息管理系团委 | |
《五音》 |
社会学系团委 | |
《学林》 |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 |
《元培时讯》 |
元培学院团委 | |
《新声》 |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团委 | |
《成教工作》 |
成人教育学院团委 | |
《基音》 |
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团委 | |
《百草园》 |
医学部药学院团委 |
二、优秀社团刊物(30份)
奖项 |
刊物 |
推荐单位 |
一等奖(6) |
《北大环球家》 |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
《闻新报》 |
新闻与传播学生通讯社 | |
《行者》 |
自行车协会 | |
《十年元火· 北京大学元火动漫社十周年社刊》 |
元火动漫协会 | |
《新传社五周年特刊》 |
新闻与传播学生通讯社 | |
《模Model》 |
模拟联合国协会 | |
二等奖(10) |
《两岸青年》 |
台湾研究会 |
《教育知行社社刊》 |
教育知行社 | |
《爱心社2008年万里行专题》 |
爱心社 | |
《台研动态》(电子刊) |
台湾研究会 | |
《PCA Bi-Weekly 09 Spring》(电子刊) |
咨询协会 | |
《我们》 |
我们文学社 | |
《北京大学关注女性发展实践会会刊》(电子刊) |
关注女性发展实践会 | |
《山友》 |
山鹰社 | |
《学友月刊》 |
学友经济社 | |
《甲秀(Top Show)》 |
黔中文化协会 | |
三等奖(14) |
《新生电脑基础手册》 |
电脑DIY协会 |
《爱心社15周年社庆专刊》 |
爱心社 | |
《足迹——北京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会刊》 |
学生红十字会 | |
《赣文化交流学会三周年纪念会刊》 |
赣文化交流学会 | |
《北社》 |
北社 | |
《宗教哲学研究》 |
宗教哲学研究会 | |
《会计地平线》 |
会计俱乐部 | |
《数字艺术学会会刊》(电子刊) |
数字艺术学会 | |
《中日文化节刊》 |
中日文化交流协会 | |
《newsletter of YEA》(电子刊) |
青年成才促进会 | |
《北京大学中美交流通讯》(电子刊) |
中美交流协会 | |
《学友经济—30周年纪念刊》 |
学友经济社 | |
《商业金融协会会刊》 |
商业金融协会 | |
《丝竹情》 |
笛箫学社 |
三、优秀团刊编辑(18人)
姓名 |
推荐单位 |
所编刊物 |
丁 薇 |
数学科学学院团委 |
《心桥》 |
邱明峰 |
工学院团委 |
《力源》 |
万阳沙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团委 |
《e彩》 |
付宛璐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团委 |
《天地人》 |
王晨辰 |
城市与环境学院团委 |
《天地快讯》 |
尹梓奇 |
历史学系团委 |
《采薇》 |
赵 悠 |
哲学系团委 |
《共青苑》 |
周 权 |
国际关系学院团委 |
《关点》 |
殷 铭 |
法学院团委 |
《北大法律人》 |
俞治朕 |
信息管理系团委 |
《信风》 |
沈丹玺 |
外国语学院团委 |
《One Eighth》 |
杨 蕊 |
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 |
《新传人》 |
常 濛 |
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
《北大环球家》 |
王 旻 |
元火动漫协会 |
《十年元火· 北京大学元火动漫社十周年社刊》 |
麦慧君 |
自行车协会 |
《行者》 |
陈欣瑶 |
我们文学社 |
《我们》 |
张一南 |
北社 |
《北社》 |
王世滔 |
模拟联合国协会 |
《模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