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

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

    又到一年毕业时。又有一批优秀的北大学子带着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感情,带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主动选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为他们自豪,为他们祝福!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90年前,由北京大学青年学生率先组织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启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还促成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形成了以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更加自觉地深入和发动工农群众,开创了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这条青年人成才报国的必由之路。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充分说明,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五四运动所开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一面光辉旗帜,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北大人为民族复兴伟业而执著奋斗。

    漫漫求索路,悠悠爱国心。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每一代北大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责任。五四运动以来,围绕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不懈奋斗。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彻底告别了积贫积弱的历史旧貌和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从此站了起来。新中国60年来,我们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奋斗总是伴随着艰辛、召唤着奉献,艰辛和奉献又总是孕育着希望和成功。无论中国的发展推进到什么阶段,无论时代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和北大人的无私奉献和付出,那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选择都是庄严而崇高的,都值得我们大力提倡、见贤思齐、身体力行!

    祖国的发展离不开青年,青年的发展也离不开祖国。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当代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茁壮成才,仍然必须坚持这个正确方向、这条正确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大莘莘学子在心系基层、情系人民的道路上薪火相传、英才辈出。以天下为己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已成为北京大学历久弥新的光荣传统,成为北大人不变的赤诚!

    胡春华同志大学毕业时刚满20岁就主动要求去西藏工作,二十多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西藏这片热土,经过基层的艰苦锻炼,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了才干,是高校毕业生服务西部的旗帜和榜样。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吴奇修,毕业后志愿到湖南山区最贫困的一个村子去,短短几年使一个贫穷的小山沟发展成为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2年,吴奇修被推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后来担任湖南省共青团省委书记等一系列重要职务,组织上把他选择到这么重要的岗位上来,同样是因为他经历过基层的锻炼。

    北大医学部2003届毕业生莫锋不顾非典疫情,选择到祖国边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防疫站工作。志愿服务期满后,他放弃东部沿海高薪待遇,毅然选择继续留在西部草原。他跑遍了巴林右旗的山川牧野指导基层的防疫和计划免疫;为看病难的乡亲们四处奔走;他联系母校为牧区捐赠医疗设备、传授医疗技术……2004年,莫锋以最高票数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现任赤峰市团市委副书记的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北大学子成才、报国、奉献的精神品质。

    投身农村建设,将光荣与梦想落实在点点滴滴的坚守中。北大村官代表、法学院2006届毕业生陈丽娟在艰苦条件下从不退缩,在努力实践中不断调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中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坚强。她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深入群众,在土地综合利用合理规划、办公信息化、计生妇联、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活跃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同赴房山区工作的243名村官中,她脱颖而出,当选2007年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近年来,北京大学始终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城乡基层和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6年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启动以来,目前北大已有37名应届毕业生分别到房山区、海淀区、朝阳区、顺义区、通州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越来越多的北大学子选择签约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2006年,北大有70名毕业生签约西部;2007年,北大共有87人签约祖国西部,其中赴西藏工作13名;2008年有111名应届毕业生志愿签约祖国西部地区,其中72名毕业生赴川、渝、陕、甘等地震灾区就业;2009年截至六月,北大已有78名毕业生与西藏、宁夏、贵州、云南、陕西、四川、重庆等西部地区国家重点行业和企业签订了三方协议。其中,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生王威放弃了留京机会和高薪工作,签约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夏海亮和电子系本科生孙广敏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申请到黑龙江大庆市红岗区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杨哲昊放弃了北京市公务员等工作机会,自愿选择到西部重庆的基层乡镇工作;软件与微电子学院09届硕士生龚仆放弃国企高薪工作,毅然选择到贵州省铜仁地区基层乡镇工作……他们将带着理想和信仰,到基层锻炼才干,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一届又一届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带动了北大青年学生投身西部和基层建设的激情:在乡村的教室里,北大支教团带来了知识和希望,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人才;在老少边穷地区,北大学生将科技兴农的种子播散在农民心中,带领广大群众创收致富;在西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北大毕业生挥洒着汗水,将青春与理想奉献给祖国西部的油田建设;在西部大开发的广阔舞台上,北大支教团、北大博士考察团、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为西部地区提供了信息、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服务。

    目前,一种“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科学就业观正在燕园不断传播,深入人心。北大学子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献身祖国、服务社会、扎根基层”的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

    看似平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的路却不会是平坦的大道。在离开校园之前,毕业生们也应当轻轻地问一声:我还应当准备些什么,我准备好了吗?在此,母校师生愿以下面几点希望与你们共勉:

    希望你们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实现理想,需要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心有多宽,天地才能有多大,谁能在平凡中追求卓越,谁能把理想坚持到最后,谁就最有成  功的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我国的国情,要有坚韧不拔的充分思想准备,取得成绩时不盲目乐观,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悲观。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历史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

    希望你们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是一项终身的任务。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大大加快,不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希望同学们走出校门后,不要放下书本,不要停止学习,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既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也要继续向书本学习。

    希望你们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北大的办学理念是:“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到基层去,首先要把自己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全心全意地为基层的建设服务,为基层的群众服务,让群众感到北大毕业生来了,为我们办了很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和实事,在服务农民群众中增进同他们的感情,赢得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要以一种敬畏之心对待工作,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去积累,一步一步去奋斗。

    希望你们积极开拓、大胆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西部和基层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尤其需要大力提倡改革创新。希望同学们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年轻人思想解放、锐意创新的优势,充分发挥北大学生的才华和能力,为改变当地面貌、改善群众生活积极开拓进取,大胆实践。只要是符合政策和实际的好路子,只要是对群众有利并得到群众拥护的,就要大胆试,大胆闯。

    好儿女志在四方。面向基层,建功立业,是当代青年人应有的志向和抱负。党和国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强调要努力使大学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相信同学们的前途与我们国家的前途一样,必定是十分广阔,大有可为!

    树影再长也离不开树根。同学们,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永远是你们可以依赖、可以依靠的坚强后盾,北大精神、北大师友、北大关怀将永远与你们同行!

(来源:北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