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著名口腔医学专家郑麟蕃教授
沉痛悼念著名口腔医学专家郑麟蕃教授
我国著名口腔医学专家、口腔医学教育家、我国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奠基人之一、郑麟蕃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于11月8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出席告别仪式吊唁,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徐韬院长及师生员工、国内口腔医学界同仁等近200人前往送别。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口腔病理研究室郑麟蕃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1月2日14时50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0岁。
当天的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应郑老家属的要求,礼堂里播放着郑教授生前喜爱的舒曼交响乐《梦幻曲》。同时一幅幅郑麟蕃教授生前工作和生活照片的幻灯片循环播放,让来者禁不住追忆起郑教授那慈祥的笑容和一段段难忘的岁月。礼堂上方悬挂着“沉痛悼念郑麟蕃教授”的横幅,下面是郑老的遗像,两旁“厚德载物,一代师表”、“鞠躬尽瘁,倾心奉献”的条幅赫然在目,郑麟蕃教授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等领导,海内外校友、兄弟院校同仁和社会各界人士,分别赠送了花篮和花圈挽联。
上午9时许,柯杨、曹荣桂、张震康、王兴、徐韬等领导和口腔届同仁,在哀乐中缓步来到郑麟蕃教授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郑麟蕃教授的遗体三鞠躬,并与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郑麟蕃教授于1919年10月生于山东黄县。幼年家境贫寒,在青少年时期边工作边读书。1938年凭借坚强毅力和勤奋攻读,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公派留学,就读于日本东京齿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解放后历任北京医学院口腔内科学及口腔病理学教授、口腔内科教研组及口腔病理研究室主任、口腔系主任、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同时担任国家科委及口腔医学专题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咨询团成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预防口腔医学研究与训练中心主任等多个社会组织职务,并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郑麟蕃教授是我国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47年,郑麟蕃教授亲自创建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系的口腔病理室,在他的领导下,该室积累了大量口腔病理学的教学、科研素材,在口腔医学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口腔病理学科培养了许多骨干人才,在国内享有盛誉。1963年该室被卫生部正式命名为口腔病理研究室,是经卫生部批准在高等医学院校建立的第一批研究室。
郑麟蕃教授是口腔医学教育家,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他学识渊博,表达能力强,讲课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用画图表达病理形态学变化,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第一、二版,其中第二版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1957年卫生部指定郑麟蕃教授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第一批教材《口腔内科学》的主编,1963年参加制定口腔科学10年规划,著有《口腔内科学》、《口腔病防治学》等多部教材和著作。郑麟蕃教授从195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招收博士生,为我国培养了文革后首批博士研究生。1990年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的光荣称号。
郑麟蕃教授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科研工作。他一直认为高等院校科研工作要结合教学工作进行。多年来,郑麟蕃教授在龋齿、牙周病、口腔粘膜病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科学论文100余篇。郑麟蕃教授在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曾多次获奖,“牙周病病理”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巴西国际第四届牙科大会勋章,“龋齿早期变化”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奖,《系统病与口腔》获1981年北京市成果三等奖。
郑麟蕃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钻研学术,教书育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爱党,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虽久病卧床,仍以乐观的态度努力与病魔抗争。郑麟蕃教授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尊敬和热爱的师长。他的逝世是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及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