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光荣传统 担当时代重任——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暨北京大学建校112周年

发扬光荣传统 担当时代重任——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暨北京大学建校112周年

          一年一度的五月四日,是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和海内外校友共同的节日。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12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向全校师生致以节日的祝贺!

    永远的五四,青春的校园。每年的这个时刻,让我们一同重温北京大学的光荣传统,以此为激励,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一

   在北京大学发展史上,五四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北大传统与五四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和学术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动、大转型。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北京大学与国家和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行,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率先引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现代大学理念,率先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发起了意义深远的教育改革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极大地推动了全民族的精神解放和思想启蒙。

   1916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由此拉开了北京大学教育改革的序幕。在蔡元培到来之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学校封建官办的性质,北京大学发展举步维艰。蔡元培到北大后,采取聘任名师、调整学科、规范课程、整顿校纪、严肃校风、招收女生、兴办学术刊物、倡导文化对话、扶植各类社团、提倡美育、加强体育等改革措施,使学校“学风丕振,声誉日隆”。而贯穿这些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蔡元培提出的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这一办学方针的实施,一方面开启了科学精神、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思潮在北京大学的接受史;另一方面又为传统文化思想保留了一席之地,避免了矫枉过正的偏激。从此,新、旧各派同在北大自由探讨、砥砺学问,北京大学逐渐以开放、包容的精神面貌闻名于世。

   受益于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教育改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思想进步的新派人物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他们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新潮》等为理论阵地,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思想武器,向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意识形态进行了猛烈抨击和批判,新文化运动开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有力地促进了青年学生的思想解放,并向整个中国社会辐射与传播,引导出了中国近代思潮的新方向,启动了中国社会思想的大变革。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自身也受到新文化运动先进文化理念的反哺,德先生与赛先生从此成为了北大传统和北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一大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重要思想准备。91年前,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危急存亡之际,年轻的北大学子率先走上街头,振臂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誓以血肉之躯唤起民意、捍卫主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并迅速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极大鼓舞了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与历史上的爱国主义相比较,五四爱国主义精神蕴含着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爱国、进步与民主、科学融为一体。

   五四时期,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打开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新视野,使李大钊等北大师生备受鼓舞。李大钊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在李大钊的努力推动下,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列入教学课程。以北京大学为基地,当时一部分最有觉悟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找到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并开始与工农大众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发生两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赋予北大传统和精神崭新的时代意义。

  

   历史沉淀过往,鉴照现实,并昭示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形成于五四时期的北大传统和北大精神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北京大学是从哪里来、怎样走过来的,永远牢记北京大学在不平凡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宝贵传统和精神,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任务,不断为它增添新的内涵,新的光彩。

   要将坚持爱国主义作为发扬北大传统的基本内容,深刻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在精神气质上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一脉相承,爱国主义始终是北大传统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传统精神,“阐旧邦以辅新命”,推进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另一方面,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

  要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发扬北大传统的工作主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让北大传统成为推进北大发展的不竭动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提出的一项关系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党和国家对北大提出的发展要求和目标定位。它凝聚着几代北大人的梦想,也承载全民族的殷切期望。我们要从北大的传统、从北大与国家和民族的联系中去把握为什么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基本问题,任何时候都不忘记我们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动力是什么、依靠是什么,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组成部分,创业维艰,奋斗以成。

   要将学术研究作为发扬北大传统的重要载体,不断创造一流学术成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学术研究是履行使命的重要基础。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1923年,在庆祝北大建校25周年时,李大钊先生也深刻指出:“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大万万岁的欢呼”;要求北大“从学术的发明上预备将来伟大的纪念品”。今天的北大,研究学术的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优越,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以一流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动社会进步,为北京大学光荣历史传统再谱新篇,续写辉煌。

   要将改革创新作为发扬北大传统的内在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自由探索、大胆创新,不断追求真理、追求卓越。鲁迅先生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自由探索,大胆创新,是北大传统中十分宝贵的内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大力倡导“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深入实践“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繁荣学术,造福人民,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遵循李大钊之言:“铁肩担道义,妙笔写文章”,“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不负马寅初之托:“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在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走过112年历程的北京大学,承载着历史的辉煌,担当着发展的重任,让我们倍加珍惜、继续坚持和不断发扬北大传统与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谱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篇章!

(来源:北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