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分子机制相关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衰老分子机制相关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10年1月24日,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扬子江药业集团协办的中华医学科技奖(2009)颁奖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83项科研成果分获一、二、三等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卫生部部长陈竺等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参与的衰老分子机制相关研究项目 “细胞、器官衰老的分子机制研究与个体化衰老评价的建立及应用”等7项科研成果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2009)一等奖,26项科研成果荣获二等奖,47项科研成果荣获三等奖。

  “细胞、器官衰老的分子机制研究与个体化衰老评价的建立及应用” 课题由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完成。我校衰老研究中心为该项目第二完成单位,童坦君院士、张宗玉教授和王文恭教授为共同申报人。

  该项目围绕“生物为什么衰老”、“如何评价衰老”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细胞衰老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研究揭示了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自主克隆的衰老相关新基因CSIG延缓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明SIRT1基因是细胞衰老与整体衰老的分子连接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通过解析端粒末端四链体结构的真实构象,阐明为什么端粒不能复制或丢失会导致细胞衰老。解放军总医院研究人员以肾、心、脑等重要器官为切入点,揭示了器官衰老发生的关键环节,被国外学者评价为哺乳动物器官衰老机制的重要发现。 该项目还建立了第一个中国人个体化生物学衰老的量化评价公式,是我国个体化衰老评价研究的开创性工作。

  

        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