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北大人——写给北京大学2010级新生
做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北大人——写给北京大学2010级新生
亲爱的新同学,几个月前,当你们接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一定曾憧憬过燕园的湖光塔影,图书馆的邺架之藏,名师大家的卓越风采。今天,这些憧憬成为了现实,你们已经以2010级新生的身份戴上了北京大学的校徽,已经聆听了周校长和其他师长、校友的谆谆教诲,接受了前辈们最美好的祝福。此时此刻,你们是否已真切地感受到这所百年名校生生不息的脉动,体会到那份颇有些沉重的“被选择的庄严感”?你们是否已准备好,在北大这幅历史长卷上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传承百年的光荣与梦想
自19世纪初,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的柏林大学创办以来,以自由精神、批判精神、超越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大学精神,使大学成为了人类思想与知识的圣殿。北京大学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融会中西、上下求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北大精神,自立于世界优秀大学之林,写就了一部充满着光荣与梦想的北大校史。
北大的光荣在于她始终以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为己任,在于她对民主与科学的不懈追求。北京大学诞生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从建校之日起就与国家的存亡绝续息息相关。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参与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这段校史,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北大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也成为北京大学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之相连的,便是北大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百年梦想。建国后的第一任北大校长马寅初曾在《北大之精神》一文中说,“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始人林毅夫则对北大学生说:“只要民族尚未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的贫穷,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的苦难,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这种“牺牲”与“承诺”,正是北大人追求强国富民的真实写照。
北大的光荣还因为这里有深厚的学术积淀,聚集着一批最杰出的学者。中国最早的数学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地质学科、史学学科、经济学科……都是诞生在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长后,树立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北京大学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即使是在日本侵华、被迫辗转流亡期间,西南联大的师生仍取得了骄人的学术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科研项目中,也活跃着北大人的身影,从“两弹一星”工程到人工合成胰岛素,再到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太阳磁场望远镜,永无止境的学术巅峰对北大人充满着吸引力。作为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近10年来,就有8位北大人获此殊荣,他们是当代北大学者的优秀代表。无论何时,北京大学从来都是大师云集,风云际会,正如《精神的魅力》开篇所云:“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数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
学术的繁荣昌盛正是北京大学孜孜不懈的理想和追求。北大首任校长严复曾言,大学要“保存一切高尚之学术,以崇国家之文化”;五四时期,李大钊也曾高喊,“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1998年百年校庆之际,北京大学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从此进入了又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今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将这一目标实现的日期提前到了2020年,机遇与挑战再一次摆在了北大人的面前。
北京大学的光荣是一代代北大人共同写就的,北大精神的积淀与弘扬要靠一代代北大人薪火相传,实现北大的百年梦想更需要全体北大人的奉献与拼搏。亲爱的新同学,当你走入北京大学的这一刻,北大百年的光荣与梦想,就已经成为你独特的印记,将始终砥砺你的品行、叩问你的追求,成为你人生路程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你们要唤起一个北大人的自觉,承传这份使命与责任。
北大是最亮丽的舞台
大学时代对于人的一生,有着特殊的意义。她将开启一道学术的大门,引你进入一个全新的、充满着无限的思维碰撞的专业领域;她将带你结识一群新的同学,而这其中必将有你一生的知己与朋友;她将开阔你的视野,挖掘一个让自己都备感惊喜的新的你。大学是起跑线,但更像一个可以自己唱主角的舞台。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北京大学,正是一个最亮丽的舞台。
在北大,学生是科研的重要参与者。北京大学有三项重要的基金,专门用于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李政道先生及其亲属设立的“莙政基金”、香港泰兆基金会在北大设立的“泰兆基金”以及2000年学校设立的“北京大学资助本科生科研的校长基金”。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施永辉、工学院学生王启宁、北京大学iGEM团队的14名本科生及4名研究生,都因在各自的学术研究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而受到北京大学的通令嘉奖。
在北大,包罗万象的学生社团会让你的爱好得到最大发展。新同学也许已经对“百团大战”有所耳闻,200余家各类社团,涵盖了文艺、体育、理论等多个领域。今年7月29日,北京大学山鹰社成功登顶海拔6674米的西藏卡鲁雄峰,安全返回大本营;7月12日,北大车协的同学完成了9天832公里的“环台骑行”,了解到台湾不同地区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每年冬天,吉他协会的“吉他狂欢夜”都会为喜爱音乐的同学奉献一场音乐的盛宴;而北大剧社的毕业大戏则成了毕业季不可错过的精彩演出。
如果你天生是一个竞赛者,北大会给你提供施展实力的舞台。“挑战杯” 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江泽涵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北大“科技园杯”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十佳歌手大赛、“北大之锋”辩论赛,林林总总的竞赛总是能激起青年学子的斗志,你可以在学术天地一展身手,可以在创新创业方面初试锋芒,也可以尽显文体特长。增强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在不远的将来,定有一尊奖杯由你捧起。
校内外的各类社会实践则让人发现北大学子身上蕴藏的奉献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刚刚结束的世界美学大会上,就活跃着来自全校不同院系的学生志愿者和学生记者;举办了六年、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北京论坛”上,也总是出现北大学生工作者的身影。北大主页上的北大风光,有许多,正是出自北大学生之手。每年暑假的暑期社会实践,北大学子调研、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脚步更是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2010年6月,在“2009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生马清源荣获“2009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这位身残志坚的少年,在2005年入学后不久被确诊患有恶性骨肿瘤,此后病情不断恶化,进行了多次手术与放、化疗,直至被迫截肢。在持续几年的治疗中,他忍受极大病痛,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病魔,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业,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2010年5月,马清源同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考核过程中,以中国古代史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2010年硕士研究生。他深情地说,“我住院期间,也碰到了很多像我这样年纪的病友,也有不少大学生,相互交流起来,我觉得我在北大所受到的关心和照顾是最多、最好的,我想这就是北大、这就是北大对学生的关爱、这就是北大的人文气息、这就是北大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个重要方面。”
北大学子永远可以在母校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天空。胡适先生在一次对北大学生的演讲中曾说,“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亲爱的新同学,只要你耐心地播种、悉心地耕耘,北京大学这块土地,必将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未来北大的“舞台”上闪耀的明星将是你们。
响应新时代的召唤
亲爱的新同学,在踏入大学校门的一刻,你们可能会惊觉时光飞逝,当年少不更事的中学生,如今已成为一名大学新生,曾经轻狂自负的本科生,忽而已成为了“以研究为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复杂纷繁、瞬息万变的世界,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尽管北大是一所百年老校,但始终保持着对时代脉搏的敏感。
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的广阔天地大有所为,也为北京大学支援西部建设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更宽广的平台。十年来,北大已经有数百名毕业生到西部基层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深深扎下了根。2009年,学校出台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意见,越来越多的北大毕业生放弃大城市,放歌西部,去更好地实现自我的抱负。
新的时代呼唤发展方式的变革,北大人同样是新风尚的引领者。在北京大学2010年新年联欢晚会上,周其凤校长发表演讲,要求北大学生从建设“绿色校园”、“低碳校园”做起,为中国、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北大人的贡献。而早在2009年 5月,北大学生代表就在第四届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上发表了《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宣言》,提出要建设可持续的绿色低碳校园,使高校成为资源节约、环境优美、 生态良性循环的模范社区,引领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成为最早践行绿色、低碳校园的大学之一。
“国际讲台”、“世界课堂”是北京大学顺应全球化潮流的一项重要教育革新。大学的使命在教育,教育的任务在学生,学生的舞台在世界。“北京大学的世界课堂,将由北大与全球一流大学间搭建的国际讲台组成。在这个课堂里,即便时间、空间迥异,北大学生也能和全世界最优秀的同龄人同窗学习。”该计划同时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习者为主体,跨文化互动学习,零距离地进行深度、平衡的跨文化交流。通过这种国际化的教学平台,北大学生的水平将是综合几所全球最好大学教学的最高水平!
亲爱的新同学,作为“九零后”,你们的活力、想象力、创造力,正契合北大“常为新”的传统。你们将是未来北大全面创新的新源泉、蓬勃发展的新动力,你们一定会像周校长在开学典礼讲话中所期待的那样,学会包容、学会生存、学会专注、学会担当,成为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北大人,成为“新时代的主人”!
(来源:北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