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校开展向马庆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关于在全校开展向马庆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全校各单位:

  马庆军同志生前是我校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骨科专家,第二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获得者,我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2010年7月17日凌晨1时45分,马庆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6岁。

       马庆军同志1973年参加工作,1976年入党,1978年山东潍坊医学院毕业后从医。30多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辛勤耕耘,舍己为人,忘我工作,模范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直至身患绝症昏倒在手术台上的事迹让人感动,他笑面人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令人敬佩。为了更好的推动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校党委决定在全校开展向马庆军同志学习的活动。

        学习马庆军同志就要学习他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高尚医德。马庆军同志常怀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满腔热忱地为患者服务,对待每一位患者他“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竭尽全力精心诊治。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一丝不苟,救治患者上万人,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差错,即使肿瘤突然破裂、腹腔大量出血、意外昏倒在手术台上,醒来后首先惦记的还是病人;他胸怀大爱,心系患者,出门诊“加号”已经成为常态,经常为了多救治病人放弃休息和节假日,甚至假日回老家探亲也被形容为义务诊所开业;他充满人文关怀,诊治的同时给予患者最大的心灵慰藉;他时时刻刻为病人精打细算,努力节省每一分钱……就在这些坚持了30多年的细节中,表现出一位医生高尚的医德医风。马庆军大夫病重的消息传出后,他救治过的患者纷纷留言,牵挂着他的病情。马庆军用其对患者的大爱精神得到了患者的崇敬,维护着医务工作者的崇高荣誉。

        学习马庆军同志就要学习他精诚不倦、博极医源的钻研精神。他医术高超,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攻艰克难,在做好临床工作之余,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著作等身,使许多危重患者转危为安。他博闻强记、学识渊博,他酷爱读书,每日深夜一点休息,凌晨五点起身。作为骨科副主任,马庆军分管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此,他倾注了无数心血,推动三院骨科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使第三医院骨科成为被教育部授予“创新团队”称号的第一个临床科室,科室科研经费快速增长,2008年超过1千万元。

        学习马庆军同志就要学习他爱才育才、甘为人梯的崇高师德。他热爱学生,热心为青年医生和学生的成长搭桥铺路,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他会用DV录下学生们发言的精彩瞬间,鼓励、褒扬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他会在外出开会时,帮学生留意其研究论文所需的资料,他会细致修改学生论文,包括每一处标点符号,他言传身教,对自己的学生均以“大夫”相称,平等相待。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两个月中,他还惦记着学生的论文和答辩情况,认真修改了自己所有研究生的论文。在他08年发病到去世的不足两年的时间里,他指导自己所有的研究生如期毕业。

        学习马庆军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2008年10月,他在手术台上腹腔大出血晕倒后被确诊为晚期肝癌。作为一名医生,他最清楚自己的病情意味着什么。但马庆军同志在自己术后三个月,病情刚刚稳定的情况下就主动到科里参加查房。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总要到病房走走看看,即使不得不待在家里休养时,他也常常电话不断,联系通知学术会议、科研教学活动安排等。术后四个多月,他又回到了他心爱的手术台上,开始给病人手术。即使在身患癌症、生命危重时刻,仍然带着腹水坚持完成赴疆培训少数民族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了解他的人知道,马庆军同志不会做疾病的俘虏,他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直面病魔,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马庆军同志是我校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他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处处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校党委号召,全校全体教职员工要认真学习马庆军同志的高沿品德与崇高精神,各单位要加强对学习马庆军同志活动的领导,把学习马庆军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师德师风、先进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医学部及各医院还要与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向马庆军同志学习,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推动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的台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

2010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