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尚的师德培育一流杰出人才——写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以高尚的师德培育一流杰出人才——写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又一批朝气蓬勃的新生来到美丽的燕园。他们将在这里聆听名师们的教诲,向老师们学习治学为人之道,增长知识才干。值此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向敬爱的老师们道一声:“辛苦了!”
一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只有尊重知识、尊重教师,才能大有前途和希望。
老师是永不熄灭的灯塔,一只只帆船,有了他们的引航和载渡,青春的理想才得以抵达辉煌的彼岸。老师是辛勤劳作的园丁,一颗颗幼苗,有了他们的浇灌和呵护,旺盛的生命才会长成参天大树。他们传授知识,塑造灵魂,用一头白发,换来桃李芬芳满天下;用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搭筑成社会进步的人梯。
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们的为人修养、治学风格、一言一行,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很多著名学者、企业界成功人士乃至国家领导,在回顾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时,往往把老师放在首位。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毫不吝惜地把深深的敬意献给老师们。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老师比作“思想的助产士”,教育家加里宁称教育者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唐代诗人李商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礼赞老师。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关心教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温家宝总理指出:“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二
大学是现代社会的知识高地,是杰出人才的孵化器。在高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他们“学为人师”,用知识和学养哺育着求知若渴的青年学子,指导他们努力攀登科技的高峰。他们“行为世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细致入微、关怀备至的付出,在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从事富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工作,为学生们铺就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坦途。
作为中国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名家辈出,大师云集。据统计,历年来在北京大学学习和工作过的院士近500人,位居全国高校之首;在过去的十届国家科学最高奖评选中,有八位北大人获得嘉奖。1998年,党和国家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典礼上宣布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开始实施“985工程”。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学科建设扎实推进,一大批年富力强、富于创新力的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北京大学历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有着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蔡元培老校长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首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网罗众家,囊括大典,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他积极倡导“健全人格、诸育和谐”的育人理念,身体力行,严守师德,带头发起“进德会”,为全校教职员工树立了标杆。蔡先生正是以高洁的品德励精图治,才使得北大学革除陋习、焕发新生,成为一个多世纪来培育时代英才的重镇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北京大学不断涌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学者、教授。他们以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谱写了一篇篇动人的师德乐章。
“师德楷模”孟二冬几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在三尺讲台上奉献着自我;他以指导学生做人和做学问为乐,对学生论文的批注和修改认真仔;他坚持带病讲课,为自己没能讲完最后一节课而躬身致歉;他远赴石河子大学支教,为边疆的人才培养播撒汗水和热血。胡锦涛总书记在回复孟二冬女儿的信中这样评价: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北大数学院教授姜伯驹院士钟爱教师岗位,年逾七十仍醉心教学,坚持为本科生上课、批改作业,从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从2006年起,北京大学连续开展两届“蔡元培奖”评选活动,该奖为师德最高奖,表彰那些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自评选以来,先后有二十位优秀教授获奖,在全校教师和学生中营造了爱岗敬业和尊师重学的良好氛围。
在医学部,同样有一批医德医风楷模,他们潜心业务、忘我工作,模范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爱才育才、甘为人梯,默默为国家的健康医疗事业培育人才。原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医学教育家胡传揆教授一生忠诚教育,去世后将自己的骨骼作为标本献给医学教育事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而奋斗。
“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北医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马庆军不愧为当代医学教育界的楷模。他视专业高于生命,手术中他的肺部肿瘤突然破裂,腹腔大量出血,晕倒在手术台上。他醒过来后的第一句话是“我休息一下就行!我这台手术还没做完,还差一个内固定的钉子没固定好!” 他身患肝癌重症,却依然笑对人生。在病情稳定时又回到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查房、翻译学术专著、联系会议、为病人做手术……他热爱学生,在病痛面前,心里只有学生,“学生们都毕业了我就去住院”。在去世前两个月,他还坚持参加学生的毕业答辩会,一坐就是一天,全然不顾腹水积存已达几千毫升……
马庆军以他短暂而光辉的生命,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崇高真谛,他的精神也必将成为北京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新内容。
三
大学乃大师之学,无大师则无大学。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大师、教育大家,是能否尽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定性因素。在庆祝人民教师自己的节日的时候,我们更加体会到使命的崇高,更加意识到责任的神圣。
我们要树立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我们要紧密联系国际高等教育和学术发展新趋势,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出水平,教出特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我们要坚持发扬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术研究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团结合作、协力攻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清除赝品、力戒浮躁,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008年5月3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北京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北京大学在师德和校风建设方面起表率作用。让我们互相勉励、共同期许,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虚度职业生涯、不愧对教师称号,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尽快将北京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来源:北大新闻网特约评论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