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仅靠“临床路径”治不好过度医疗
【行业聚焦】:仅靠“临床路径”治不好过度医疗
明年,全国三级医院将推广“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也要推行。医生开药方、化验单不能再随心所欲,治疗步骤的标准化将有效防止过度医疗。这是在11月举行的“卫生部外科专业临床路径培训班”上,卫生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的消息。
医生为了牟取私利,动辄给病人开大处方、滥开各种检查甚至诱导病人接受本不必要的手术等侵入性治疗……这些五花八门的过度医疗行为不仅让患者饱尝看病贵的苦楚,也使得医保基金不堪重负,更严重是会给病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和损害。可以想见,任何被认为能够有效防止过度医疗的制度、措施出台都会让公众满怀期待,“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推广也不例外。
据专家介绍,“临床路径”是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类似于标准化生产。它将对患者入院后的诊疗过程、时间、费用等标准化、规范化,从而减少不同医生对同一病种的医疗差异,患者也能提前了解自己住院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医生如要进行“临床路径”以外的诊疗,都要列出原因,并接受“临床路径”管理者的监督。这样的方法能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防止过度医疗,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然而,作为一名执业医师,我对临床路径管理防止过度医疗的效果却不那么乐观。
首先,同患一种疾病的患者,由于体质和病因等差异,病情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对于这种情况,我国古代医家就提出了一些至今仍然指导着临床的中医治则,诸如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三因制宜等。现代医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规范化、标准化诊疗,但是过度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就有可能异化为鼓励懒汉、束缚创新、阻碍医学不断发展的可怕枷锁。假如“临床路径”的具体执行细则过于繁琐,则很可能增加医生工作的阻力,压抑医生诊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精神,最终损害的还是患者利益。
其次,新医改虽已在一些地方试点推行,但是国内绝大多数医院依然在自负盈亏的状态下运营。大型医院的所有运行成本一般只有大约10%来自政府财政拨款,这笔钱甚至不够支付在编职工的基本工资。而一线医护人员的基本工资又定得相当低。如果不能通过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创收,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光靠着基本工资生活将难以为继。可见,只要医院自负盈亏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地改变,不论是“临床路径”也好、按病种收费也罢,医院和医生还会用过度医疗等办法向患者搞“创收”。
最近,各地不少大型公立医院纷纷开展扩张运动,从兴建豪华新大楼、购买各种昂贵的医疗设备到竞相许以几十万甚至百万重金引进所谓的领军人才……由于这种扩张竞赛通常会被医院领导视为自己最大的政绩,因此总是拥有压倒一切的推动力。然而,大型医院这种不顾自身经济能力的盲目扩张和炫富行为却往往是通过牺牲底层员工的利益来实现的。为建大楼而压低一线职工的奖金、削减福利等做法可谓司空见惯。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不少背负沉重经济和精神压力的底层医生难免会心理失衡,从而打起过度医疗、多拿回扣的歪主意。(张海通)
(来源:《人民日报》 文章推荐:付冬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