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学教育 促医学发展——记医学部预科学生医学教育与改革讲座

学医学教育 促医学发展——记医学部预科学生医学教育与改革讲座

        2010年12月3日,医学部教育处处长、学工部部长王维民教授在理教117为医预新生作了题为“教育教学一体化框架下的医学教育”讲座。预科管理办公室的老师及2010级医预新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王老师从幽默传神的PPT图像开始,向同学们展示了近四百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在人们心中形象的变化,而后较详细地介绍了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几个发展阶段: 18世纪基于“带徒培训”阶段;19世纪基于“学科”的阶段,自此医学教育分为医学基础科学、临床教学、临床实习生三段式教程;然后是20世纪50年代始于美国西奈大学医学院的基于“器官系统”课程体系;第四是基于“问题”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注重临床问题的前后关系,强调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目前是基于“临床表现(案例)”的阶段,它强调关于临床的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王老师接下来向同学们介绍了医学教育百年,世界名校当前的医学教育及医学部医学教育98年。王老师从1901年美国医学家Flexner报告的背景、内容、对医学教育的促进及局限等方面与同学们回顾了百年来医学教育在全球的发展;从三位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介绍展现了100年来医学进步;从全球共有的医学知识快速膨胀,学生对培养要求的提高,医学模式的转换以及中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突发性公共事件增多等特点向同学们介绍了了目前全球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教学相对科研弱化、教师临床工作压力增大、医教研分离、市场商业渗透则是医学教育面临的现状。

  基于以上原因,不仅在国内,世界知名的院校都在进行医学教育的调整和改革,如斯坦福提出整合医教体系实现个性化培养,哈佛实行新途径教改,杜克大学提出“4+4”模式,耶鲁、日本知名大学等都在进行改革。北京大学医学部则是从2008年7月正式启动医学教育改革,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仁智兼养,德理双修”的培养原则,定位“医学基础”教育、更多着眼未来,提倡“有教无类”和“通识通科”的“大医学”理念,注重学习效果更注重过程。将全方位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中,强调核心课程,以“器官系统”教学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王老师在讲座中以临床教改方案和二级学科教改方案向同学们介绍了医学部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实践途径,使同学们对医学教育改革有了初步的印象。

最后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实施办法,并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从制定计划开始,到自主学习、过程评价,而后做出相应调整,如此循环往复,使自己不断适应学习环境和内容,从而取得优良的成绩。

        讲座之后是师生互动,同学们有众多疑问希望得到解释,他们分别就转型期医学与医学教育、医疗职业道德与医患关系、学术科研成果与谬误、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关系、医生与药厂关系等问题与王老师进行了探讨,王老师的解答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也引起了同学们进一步思考。

(医学教育处 学工部)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