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纳世,仁术济民——记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朱积川教授

仁心纳世,仁术济民——记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朱积川教授

朱积川教授简介

    朱积川教授193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57年-1962年就读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62年-至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从事医疗、教学、研究工作。80年代初曾与WHO合作进行棉酚在男子抗生育及停药后生精功能可逆性研究,1981-1982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师从世界著名男科专家C.A.Panlsen教授,研究睾丸生理。90年代起从事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相关研究,并于1994年赴瑞典卡罗琳斯卡医院泌尿科访问。90年代起,先后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和外科教研室主任等职。2000年至2005年受聘为中央保健会诊专家。曾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资深教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三届临床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一、二、三届主委,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华男科学杂志名誉主编,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Asia J. of Andology副主编等。曾获2008年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1993年10月起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致力推动我国“男性健康”事业发展。

    又是一年教师节将至,我们有幸采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朱积川教授。尽管门诊时间医务繁忙,朱老师仍然热情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并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详细解答。前辈的点拨,启迪了我们的思考,前辈的教诲,触发了我们的感悟。现将采访感言整理如下,与吾辈分享。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   愈

                                                                传道篇
    岁不与我,寸阴是竞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政治运动的激潮翻涌在中华大地上,社会主义教育革命方兴未艾,大学生响应号召,走出校园,到农村搞社教,“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练”。在这样的背景下,朱老师高中毕业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就读于医疗系(现临床医学专业)。“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怀揣为人民服务的无比热情,朱老师和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众多前辈一样,手持仅有的两部院校自编医学教材,“在工农兵群众的广阔天地中”,开始了自己的医学生涯;用老师的话说,“时间紧,任务急,且学且用,厚重而又单薄”。

    回首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朱老师感慨万千:时局影响一代人,祸兮?福兮?大学阶段是医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关键时期,应当最大限度的将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老一辈的谆谆教诲,也是经历了历史才有的感言。 

    非常年代,老一辈医学家凭借过人的毅力和艰辛的付出,在恶劣的环境中排除干扰、坚持学习,打下了牢固的专业基础;今天的我们,已不再将宝贵的学习时间付诸“反右补课”,“青浦田间双枪”和“崇明海边围塘劳动”;也不再受到意识形态和思潮的影响而荒废时光,迷失方向。面对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有利的时局环境,我辈又怎能不去珍惜这难得的机遇,奋发进取!

                                                                         授业篇 
    仁心纳世,仁术济民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朱老师以七十一岁高龄,孜孜不倦的坚持在门诊一线,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短短1小时的采访中,就先后有四位患者前来就诊,而我们也因此有幸旁听朱老师坐诊。 

    作为一位医学大家,朱老师注重良好的临床思维,并就势借用当天的门诊实例,教导我们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时摆正主次顺序和轻重缓急。朱老师尊重每一位患者,即使事务繁忙时有电话来访,都仅作简短答复,尽可能节约患者的时间;而对患者提出的每个疑问,都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的解答。很多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而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忧思忡忡、心力交瘁,经过朱老师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策略,极大缓解了患者的“心病”。 

    言传身教,名师风范。即使是短暂的采访也让人受益匪浅。前辈对后生的关怀,尽在其中。 

                                                               解惑篇 
   倾注热情,乐观进取 

    采访中,我们坦言已开始生产实习,临床经验太过单薄,难免对目前的工作方法和努力方向抱有疑问,希望朱老师点拨。朱老师便将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尽管今天的实习制度与早年相似,即由较高年资师兄师姐负责带教,但彼时医疗行业人才短缺,即使初涉临床的新同学,也要马上担负一线医生的种种职能。相比于今天,其劳动量也是相当大的。 

    朱老师饶有兴致的向我们讲述当年的种种,言语间饱含对人民医院的深情厚爱,即便谈及日后的海外留学经历,也始终念及异国导师的知遇之恩,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老人家对临床工作中的人与事所保持的热情与活力,也由此告诫我们:临床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只有具备了坚强乐观的情绪和苦中作乐的热情,才能胜任;初步进入临床工作,也许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但只要摆正心态,积极调整,尽快进入状态,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烦恼之外,自信于胸。我们约略懂得,唯有心智更加成熟,才能于世事繁芜求得真知;浮躁只会蒙蔽双目,看不清外面的世界,更加看不清自己。 

                                                                          后记 

    身为学者,他殚见洽闻,荣膺“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堪称学术泰斗; 

    身为人师,他幽默诙谐,笑称自己“误入医途”,一席谈笑间,光阴数十载; 

    身为前辈,他举重若轻,化历史厚重为寥寥几语,提纲挈领,从容不迫; 

    身为医者,他体恤患者,关心方言不同给带来的交流障碍,心细于发。 

    他就是朱积川教授,一位可敬可爱的医生、学者、老师、前辈。
 

                                                             采访手记

    教师节前夕,满怀感恩之心,我们酝酿并实施了本次系列采访活动。郑板桥诗云: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我辈后生如同竹枝,非老干扶持无以挺拔,非前辈教导无以成长。前辈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齐高,更是让我们由衷钦佩。感激、感动、感悟之余,写成拙文一篇,聊表寸心,愿能寄托我们的诚挚问候,作为节日的献礼。

    (人民医院 采访者:袁佳奇 王  刚 徐东辉)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