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2010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年会召开

基础医学院2010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年会召开

  2010年12月22日-23日,基础医学院组织召开了“2010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年会”。学院领导,各系、所、室负责人,全院科研项目负责人及研究生导师等90人参加会议。医学部方伟岗副主任,北京大学科研部周辉部长,北京大学211工程办公室吴朝东副主任,医学部科研处沈如群处长、樊建军副处长莅临指导。会议由基础医学院院长尹玉新、副院长周春燕、万有分段主持。

        周春燕副院长做了“2010年基础医学院科研工作总结报告”。报告概括介绍了2010年基础医学院科研成绩和重要工作进展,包括新批科研项目、尤其是重点、重大项目的承担情况;科研论文发表水平持续提升;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础医学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优秀”成绩通过北京市教委中期检查评估;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2010年度重点实验室运行评估, “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被推荐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万有副院长做了“2010年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工作年度报告”。着重介绍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发展与生源质量提升、专业训练与能力培养、学位授予、奖学金评授、师生关系、就业指导、学生管理和思想工作等方面的进展与改革。

       会议推出基础医学院2010年度亮点研究做大会学术报告。Nat Cell Biol期刊论文通讯作者朱卫国教授报告了“Applications of HDAC and their inhibitors in cancer research”;Circ Res期刊论文通讯作者孔炜教授(孔炜/王宪co-ca)报告了“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会议特邀国家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一处孙瑞娟主任介绍了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政策和申请指南的新规定,包括延长项目期限、提高资助强度、放宽限项类别等重要变化,讲解了往年项目申请中的常见问题。

        会议安排4个系、所做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汇报。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张幼怡教授介绍了分子心血管学重点实验室坚持“拒绝浮躁与平庸,追求卓越与创新”的学术传统,实现兴趣组合、广泛合作、“葡萄串”式人才梯队建设等经验。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张宏权教授报告了凝练提升学术方向、创新建设技术平台、扭转传统学科困境等方面的进展和思路。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王玲副教授报告了深入实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发表SCI论文显著增长、聘任临床兼职专家等学科建设成效。中西医结合学系主任韩晶岩教授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学系创建进展和微循环研究中心新近建成的细胞级动态可视化研究平台。其他各系室的座谈交流,主要围绕学科发展瓶颈问题和解决建议开展了热烈讨论。另外,图书馆馆长李刚教授报告了基于人才、科研、教学等指标体系最新数据的国内医学院校基础医学院二级学科竞争力评价分析与排名。

  医学部方伟岗副主任在听取学院总结后讲话,他肯定了基础医学院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学院科研项目与经费规模数量已呈现平台状态,今后要侧重于拿大项目,加强团队建设,开展优势互补的实质性合作,集中力量突破重大科学问题,鼓励学院突破传统经费渠道,获得国际大型制药公司的研究资助。强调要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要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研究的合作。国内临床研究在国际上的差距还比较大,需要与基础医学合作;而基础医学也只有与临床研究密切结合才能适应转化医学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在众多高IF临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基础医学与临床研究结合也是获得卫生部支持的前提。要注重增加科研产出,提高学术影响力,重视论文引用率,鼓励专利申请与实施,积极申报成果奖,推动研究成果临床指导与应用。在学科建设方面,特别要关心培养青年人才,多给青年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今年重点支持分子心血管学实验室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在与北大生命科学院相关学科开展联合建设,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则需要更多与临床融合,要加强管理,针对重点实验室评估情况规范运行开放发展。

  医学部科研处沈如群处长肯定了我院的科研竞争力,特别是近2年每年新增2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希望科技产出方面出现更多亮点。提议大力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取一级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实现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同时要改善条件,留住人才。建议基础医学院探索开展科研发展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比如推行实验室有偿使用、科研合作成果共享、人才绩效评估、人员分类管理等改革试点。

  北大科研部周辉部长提出扩展学术视野,注重高端竞争。医学是目前国际科技资源投入最多的领域,也是重大发现和高水平论文产出最多的领域,建议年会每年参照1个国际优秀医学院与自身对比分析,找出缩小差距的策略。科技竞争力实际上取决于高端人才的竞争,比如系统生物学领域一定是要有潜质的一流科学家。强调要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项目顶层设计,争取未来5年的前沿科学大项目。

  北大211工程办公室吴朝东副主任重点介绍了北大北医合并十周年学科交叉发展成效。双方“以项目带学科”和侧重“能力建设”的学科发展模式各有特色,相互促进,特别是一些跨学科研究中心融合了双方优势,促进了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和人才联合培养。学校“985工程”将继续支持创新团队建设,特别鼓励创新人才的“整体引进”;另外,学校将设立临床研究专项经费,深入规划调研,支持临床研究与基础科学结合,共同研究解决临床问题。                

  尹玉新院长的会议讲话概括点评了学院、各系室的成绩、进步和不足,明确了基础医学院在学科建设和激烈的院校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责任,分析了国家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的历史机遇和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挑战。同时明确了学院的具体任务和措施:鼓励原始创新,增强原创性研究。紧密结合临床应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依靠学科交叉和多学科发展,提倡青年教师参加跨学科跨单位多学科项目研究,形成跨学科跨系的创新团队;探索实行“双聘制”,寻求利用社会捐赠给予双聘补贴。发挥自身潜力和特色,充分利用“8年制学生”这一独特资源,形成竞争优势。突破硬件条件瓶颈,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特别要做好“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等人才引进工作。积极吸引和增加博士后人员,改变国内科研团队缺少博士后的重大差距。创建科技大平台,重点是申报心血管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组织建设肿瘤研究大平台。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专题研讨,组织运筹重大超大项目。继续加强学术交流,将参加和开展学术交流列入教师绩效考评指标,持续办好学院科研和研究生工作年会、年中学术交流会和基础医学院院长论坛,逐步形成机制化交流平台和品牌化效应。探索实行绩效工资,奖优罚劣;改进资源调配机制,推动实验室有偿使用。总之,要以务实高效、团结向上的精神加速学院科研发展。

                                         (基础医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