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召开2011年本专科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组图)

医学部召开2011年本专科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组图)

   2月26至27日,医学部召开了2011年本专科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围绕“教育教学一体化模式下学生工作精致化及教育教学改革”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彦,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敖英芳,医学部副主任王宪,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李文胜、顾芸,医学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孔凡红,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方新贵,教育部高教司农林医药教育处处长王启明,台湾高雄医学大学医学院院长赖春生、医学系主任林志隆等出席会议。北京大学教务部、学工部领导,医学部相关职能部处领导、临床学系专家、教学督导组专家,医学部各学院(部)、临床医院、教学医院相关领导以及教学办公室、学生办公室老师代表,一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敖英芳在26日上午的大会致辞中指出,北医在百年历史中积淀了丰富的医学教育经验和资源,更在扎实推进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探求学生教育精致化、科学化的新方法上进行了尝试。他就医学人才培养、医学教育模式、稳步推进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深化探索的建议,并强调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积极性,做到“脚踏实地,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科学发展,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向百年庆典献礼。

   王启明对医学部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表示肯定和赞赏。他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宏观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希望医学部继续发挥领军作用。

   张彦作了题为“精致化,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应然选择”的大会报告,指出科学化、精致化是教育的发展趋势,他结合实例介绍了北京大学本部在学生工作精致化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赖春生回顾了高雄医学大学与医学部共商医学教育大计的历程,并从台湾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生毕业后(PGY)训练制度、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26日下午,医学部教育处处长王维民、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管又飞、人民医院副院长陈红、医学部教学督导专家库宝善分别就本专科教育教学工作、基础医学院新途径教学改革情况、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和新途径教学改革中的考试等内容进行了专题发言。各学院、教学医院向大会提交了交流报告,汇报了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一年半以来所取得的初步成绩。代表分七个小组进行了讨论。

  27日上午,柯杨作了题为“健康的决定因素和我们的办学策略”讲话,她在对健康的综合决定因素进行思考的基础上诠释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指出中国医学教育的方向和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了当前教育改革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审视了学生评价体系,提出要结合实际、放眼未来,创制有中国特色、北医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她说,当前我们正进行着北医百年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它涵盖众多学科,以学生为中心,具有启发性、主动性、实践性、全科性、衔接性等特点,并具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她特别强调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她鼓励医预教育、医学人文、学生工作等方面共同以教育教学一体化为抓手,推进医学生的培养工作。

   大会第一次设立了学生组,两岸医学生共同以“赋予责任——关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点思考”为题进行分组发言,介绍了双方医学生弘扬大爱、承担责任的意愿和所开展的活动。

   27日上午,在听取了小组汇报后,韩启德指出,大学的成绩要以在科学与人类的发展进步中的作用来衡量,既要承担医教研方面的社会责任,更要培养能适应世界、社会的完善的人。抓好教育教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必不可少的工作。他强调教育教学是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针对教育教学改革,他指出要始终在行动中着眼科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要符合认知规律、当前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作的精致化程度,注重多元化、因材施教,同时更要传承北医优良的传统和文化。并鼓励广大教师,把爱放在首位,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润物无声、志存高远,以更大的激情实现教改这一“敢为人先”的理想,稳步推进适合中国国情、北大校情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王宪和李文胜在总结讲话中对近期工作进行了布置,并号召全体教职员工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意识,培养有爱、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医学生,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向深入。

                         (宣传部 刘璐/文 黄大无/摄影)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