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党员刘俊义:一个把药学院当成“家”的人

身边的好党员刘俊义:一个把药学院当成“家”的人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大门时,当鸟儿们簇拥着李时珍的塑像开始欢乐歌唱,当宣传栏旁边的小草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开始新一天的光合作用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以矫健的步伐迈进了药学院那质朴的大门。身着朴素,步态稳健,神情从容。只见他匆忙地与门卫师傅一声问候,就快步上了二楼办公室,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因为有数份文件需要处理,有课程的讲义需要微调,还有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需要修改,有药学院的工作需要安排……若问为何这般辛苦?原来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把药学院当成“家”的人、我们身边的好党员、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化学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俊义同志。他是有理想、有激情、有奉献精神、有远见卓识、有人格魅力的优秀知识分子代表。

  学贯中西,载誉而归

  刘俊义同志于1975年毕业留校任教,怀揣着药学人解世人之疾苦,还患者以健康的梦想,他选择了出国深造。从1989年到1997年,他先在英国Newcastle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学院主修生物有机和药物化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继而在英国Cambridge和美国Princetone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刘俊义同志不断为当前学术的前沿添砖加瓦,在自己研究的领域里,不断取得新成就。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以第一作者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1997年,在国外学习生活了八年之久的刘俊义同志终于割舍不下满腔报国之情,放弃了国外良好的工作条件,毅然归国,回到母校工作,从此一边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承担一些国家课题的负责人;一边担任药学院的领导,着力使药学院适应新环境,迎合新趋势。自此,他已经把药学院当做自己的“家”,十余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耕耘和奉献。

  管理创新,工作务实

  自归国以来,刘俊义同志便开始担任药学院领导工作,1997年12月任院长助理,1999年12月任副院长,2004年3月任常务副院长,2005年1月至今担任院长。时值国家发展形势迅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之际,又逢世纪更迭,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为新的北京大学。这些诸多的变化为药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立足于适应新环境,迎合新趋势,作为一个热爱着药学院的北医人,刘俊义同志一直都是一个思考者。刘俊义同志作为药学院的领导深切地意识到:只有跟上形势才能够抓住机遇,改革和创新从来都是一个学院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他也知道改革并不是少数领导少数人的独角戏,只有全员戮力同心,才能够将正确的思想贯彻下去,才能够使药学院朝着世界一流药学院的目标进发。

  领导者又不能仅仅是个思考者。刘俊义同志之所以可以掌药学院之舵而使其越行越顺,这与他是个踏踏实实的实干家分不开。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新药研究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大药学教育改革、六年制药学人才培养、药学特色专业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理科基地建设、药学专业学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与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及评估、北京大学创新药物研究院及新药大平台建设、波恩项目等等的建设和顺利开展,不仅是对以他为首的行政一班人能力的考验,更是他倾注了心血和汗水让这些机会转化为药学院发展的动力。

  工作越深入,涉及的面越广,知识、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要求一起向他袭来,方方面面的压力越大,责任感和紧迫感也越强。刘俊义同志的工作准则是:只有脚踏实地干,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他说:“我不敢奢求完美,但一定要力求做到位。”

  很多老师都还记得在他简短的院长任职发言中诚挚的表示:他早已经把药学院当成自己的家了,每个人做家里的事情都是很投入的,出差的时候他也特惦记这个家,周六周日他也得来这里看看,否则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就是这个把药学院当做“家”的人,尽心尽力的爱药学院的每一个师生,对药学院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负责!

  全力而为,推动教改

  “教学上的事都是急事,人才培养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任务”,刘俊义同志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他担任副院长、院长10年期间,一直主管学院的教学工作。

  在世行贷款的支持下,作为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刘俊义同志1998年开始主持筹建药学院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他带领几名教师对国内外实验室环境、设备、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管理等深入调研。从项目的立项、论证,到实验室的装修,设备的选型、订购以及人员的选配,教学实验内容的融合、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起草的“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规划”建立了新的教学实验体系,而将原有的四大化学实验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独立设课,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及设计实验三个层次的作法也全国药学教育中被普遍采用。在他的带领下,1999年成立药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006年整合药学专业教学实验中心建立“北京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并于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药学院在国内率先以大药学一级学科招收六年制“学—硕”连读学生,又开始新的一轮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型药学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为此他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从招生到迎新到毕业派遣,从入学教育到毕业典礼,事事都过问。按照北京大学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学院确立了以“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药学人才为核心,以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动手能力为基础,以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为特色”的办学目标;药学教育按一级学科培养,实行“六年一贯制,本硕融通,强化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强调创新,面向未来”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知识的融合和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型人才。

  他及他带领的团队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获得诸多教育和教改嘉奖后,并没有满足;相反,将教改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和细化、更加契合国际视野。药学专业于2007、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北京市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于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理科基地)药学专业点,促进了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立足前沿,严谨治学

  作为科研出身的领导干部并不容易,刘俊义同志以他踏实肯干的作风为药学院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全院教师的拥护和学生的爱戴。与此同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每天面对繁重的管理工作却无法阻止他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对科研的极大热忱。

  近些年来,他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中华医学人才基金、教育部留学基金资助的课题,研究方向为蛋氨酸合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抗HIV药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的研究;中枢保护剂的设计合成和活性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百余篇,申请和获批发明专利多项;发现多个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已进入候选药物及临床前评价阶段,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带领的研究小组与美国Indiana大学合作,从事神经细胞变性启动因子抑制剂的研究,针对脑缺血和PD病药物治疗研究时,首次发现某些新合成的、结构全新的四环素类似物具有良好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并申请了国外专利。2010年又与方正医药有限公司签定了合作协议。

  他越是公务繁忙,越不忘学习钻研,在公务之余,仍不忘阅读近期的国内外的学术杂志,对前沿的科学进展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每天早上7点到办公室,他也总是先读两篇新近的文献,而繁忙的工作之余,阅读前沿文献俨然是自己放松的一种好方式。在教育教学中,他对本科生,研究生这些未来的或现在的科研人才的希冀最大和要求最高,要求他们了解前沿科学,在这些新鲜的思想中得到指导和启发。在刘老师课题组的组会中,师生们都会交流一些彼此阅读文献和尖端杂志的体验,以兹交流学习。在此过程中,他时而是最有兴趣的聆听者,时而又是提问最多的思辨者,正是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术作风推动整个课题组课题研究的步步深入。

  督导有方,诲人不倦

  尽管作为一院之长公务繁忙,他依然是一位最称职的老师。他的学生都不愿用“院长”的称谓来分隔彼此。在组里组外,全院上下,师生们都乐于称呼这个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刘俊义院长一声“刘老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每一个听过刘俊义老师上课,受过他悉心指点的人都感叹于他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循序渐进的督导风格,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念和和蔼可亲的讲述口吻。每每学生在实验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刘老师总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其讨论,此时他严谨的科研态度让人佩服,他会询问每步实验的操作和现象,逐一分析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学生发给他的文章或毕业论文,他总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逐一修改。在这些时候,你很难想到老师是一院之长;在这些时候,你更觉得老师是一个慈父;在这些时候,你总是无比庆幸自己遇到了开启科研之路的引路人。

  刘老师教育学生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他的讲义总是每届都有大幅的修改,不断加入最新的进展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在每次组会上,新近的文献是老师喜闻乐见的素材,并且辅以他精辟的解读,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享受一场科学的盛宴。刘老师反复贯彻着他的核心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研究型大学要以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很好的创新意识为目标。创新意识培养起来了,科研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严于律己,淡泊名利

  刘俊义同志给自己定下了几条规矩:严于律己,甘于吃亏,乐于奉献;坚持学习,学习管理知识,努力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提高管理和理论水平;要求和带领学院行政一班人勤于学习,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他有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时刻注意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管事务繁杂,但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总是尽量参加,如遇事不能到会,他也要事先和支部书记请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院师生都知道,院长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无论天晴下雨,只要没有出差,刘俊义同志总是不到7点就到办公室,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用他自己的话说,药学院是他的“家”,无论走得远与近,心里面都系着家里的大事小情。

  刘俊义同志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尽管公务缠身,他还是能挤出时间锻炼身体。每天徒步两三公里来学校;工作累了,就从二层快步上六层实验室看望课题组里的学生们:一来抓工作的间隙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二来关心关心他心中难以割舍的学生;三来片刻休息,为更好的工作。他就是这样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为人低调,从不张扬。在学院管理、教育教改等诸多方面,刘俊义同志作为名副其实的楷模,得到过上级领导的肯定,所获得的国内外的表彰奖励更是难以细数。刘老师在校内外有不少学术兼职,他总能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履行自己职责。面对社会上的某些不良风气,他总能做到清正廉洁,无私无畏。面对荣誉,他往往想到的是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采取的是“退与让”的态度。淡泊名利,甘于吃亏,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心。刘俊义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坚持着他的信念——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为药学院的院长,刘俊义同志大胆创新,脚踏实地办实事;作为一名阅历丰富的科研工作者,他研究不辍,勇攀高峰;作为一位风潮浪尖的教改人,他匠心独运,敢想敢做;作为一名朴实无华的人民教师,他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最后,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刘俊义同志总是站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站在全药学院开拓进取的最核心,站在全院师生众志成城的最前列,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一种低调而又感人至深的行事风格,一种办实事的领导手段,一种勇攀高峰的科研态度,触动他周围的每一个人,成为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药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