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济生疼痛医学基金会成立(组图)

北京济生疼痛医学基金会成立(组图)

韩济生院士捐献“国华奖”奖金50万元

     以著名神经科学家、疼痛学家、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韩济生院士名字命名的“北京济生疼痛医学基金会”5月12日在京正式成立。韩启德副委员长出席会议并为基金会揭牌。北京市科协、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对韩济生院士致力于疼痛学研究和公益事业的精神予以高度评价并致以崇高敬意。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出席成立仪式。

   韩济生院士介绍了基金会成立的背景。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过一亿。韩济生院士近半个世纪执着于疼痛学的研究和发展,同时希望以专业的技能和积累,与热心公益事业的志同道合者一起,解除疼痛,呵护人类健康。他将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所奖励给自己的50万元人民币奖金作为种子,成立了疼痛医学基金会,并以此凝聚各界力量和资源,以推动中国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

   韩启德在致辞中表达了对“韩济生老师”的深深敬意。他说,我虽不是韩济生老师直接培养的学生,韩先生讲课我也不是听得最多,但是,韩济生老师毕生奉献、不断开拓的精神令我充满感动和敬意。他身上体现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和代表。韩启德希望基金会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坚持公益的宗旨,为人民群众奉献爱心。

  据悉,该基金会致力于医疗救助、科研调研、科普宣传、出版书刊、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专注疼痛,维济众生,推动我国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

(宣传部 傅冬红/文 黄大无/摄影)

附:                                                         

韩济生院士致全国疼痛医学工作者的一封信

  我有幸致力于中国疼痛医学迄今45年。1965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经由卫生部钱信忠部长发出了研究“针刺麻醉”的号召,我应声积极投身于“针刺麻醉”原理研究。这项研究的历史意义在于,以针刺麻醉为突破口,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老的针刺疗法和现代疼痛医学的发展,并引起全世界对中国针刺疗法的兴趣,有机会共享古老东方医学带来的红利。

   上世纪70年代末的开放政策,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在向国际同行介绍中国针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我也更多地接触到西方疼痛医学有关的理论和技术,为我所用,使针麻原理研究得到升华。从此“国际疼痛学会(IASP)”和“国际麻醉品研究学会(INRC)”成为我1979年以来经常参加的两个系列学术会议。

   从参加IASP的活动中我开始认识到“疼痛医学”的重要性,1989年发起成立了“中国疼痛学会”(IASP中国分会),后改名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会活动不仅联系了基础疼痛医学研究者,还接触到对治疗疼痛有兴趣、有经验的医师队伍,体验到大量慢性痛患者的痛苦,加深了自己投身疼痛医学的决心和信心。从与疼痛患者和疼痛医师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在医院中创建“疼痛科”的思想萌芽。疼痛学会同仁们经过将近20年的努力,2007年7月,终于看到中国卫生部下令在大二甲及二甲以上医院中创建“疼痛科”的227号文件。从此,中国疼痛医学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令国际同行钦羡不止的一大步!

   从参加国际INRC、国际药理学会、国际神经科学学会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神经科学的重要性,1989年与同事们共同创建了“北京神经科学学会”,次年与全国同道共同创建了“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主编了《神经科学纲要》(1993),《神经科学原理》(1999),和《神经科学》(2008)前后3版大型神经科学教科书,为促进中国神经科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1990年开始,从“针刺镇痛”还延伸出“针刺戒毒”的科研领域,延续20年之久。

   在长达45年的科研生涯中,最具有原动力、最牵动我心灵的,仍然是“疼痛医学”。千千万万个病人,不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过错,得了各种痛症,特别是各种迁延不愈的慢性痛。在求医治疗过程中,又可能遇到由于医疗原因而导致的后遗症,可谓痛上加痛!对于广大疼痛患者,我们绝对有责任伸出援手!

   人类与疼痛的斗争历史应该是与生俱来,也永远不会停止!科学的发展,即使不能创造出一个无痛世界,至少应该可以保证人类免受慢性痛的长期煎熬,使其尽快得到治疗。“免除疼痛是人类的基本权利!”我们疼痛医学从业人员是体现这一人权的生力军!

   中国广大疼痛医师的水平需要提高,疼痛医师的科研需要鼓励,中国疼痛医学现状有待彻底了解,很多疼痛患者需要帮助……总之,中国的疼痛医学急待发展。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有幸得到北京大学2010年度国华杰出学者奖,可以作为火种;又得到我的前学生、加拿大学者谢宗芩博士的帮助,得以实现建立“北京济生疼痛医学基金”的夙愿。目前,这一基金还是一名初生婴儿。但我们有理由希望,也有理由坚信,在爱心编织而成的灿烂光影下,这名婴儿会茁壮成长,造福于广大疼痛患者。

   几十年的奋斗,得到一点体会:机会随处都有,需要主动去追求探索;事业有成有败,端看是否有奉献精神。疼痛医学界各位同道,让我们抱着“求索奉献”精神,献身“为民除痛”神圣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点滴贡献,不辜负疼痛患者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