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解析结直肠癌

【健康讲堂】:解析结直肠癌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西化等原因,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不断升高,年发病增长率为4.2%,也是北京市发病率上升最快的癌种之一。据统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肠癌年发病率为 30-40/10万,已达到或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位高发恶性肿瘤。因此,大肠癌的预防刻不容缓,形势紧迫,应引起高度关注。

  什么是结直肠?

  结肠和直肠都是人体内很重要的一段肠管,他们是人体消化道的末段,其作用是吸收经过小肠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其他一些物质,并将这些残渣最终变成粪便,并最终排出体外。

  什么是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俗称大肠癌,是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癌症。

  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

  在美国结肠癌居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每年新发140,000例,并有60,000人死于结肠癌。在中国,随诊人民生活饮食习惯的逐渐改变,高脂高蛋白的摄入量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仅次于肺癌而排在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第二位,超越了胃癌,肝癌等疾病。

  结直肠癌的病因

  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结肠炎症等有关。如果结直肠中有息肉,应该早点去掉,因为,这些息肉可能恶变。

  大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息肉其实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多指腺瘤,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家族中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应进行相关检查并尽早治疗,以防癌变。但即便是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要5~20年,而且癌变几率与腺瘤大小、数目、病理类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相关。非肿瘤性息肉则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基本不会发生癌变,但也要尽早切除。

  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

  尽管任何年龄都可以罹患结直肠癌,但90%以上病例年龄大于40岁。所以通常讲40岁以上的人应该开始例行的体检,以及时发现可能的癌变。

  结直肠癌的预防

  在结直肠癌众多的致病因素中,我们能够改变的是饮食习惯,经济发达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这主要与他们的膳食结构有关,即所谓“西方文化饮食”,这种饮食中高动物蛋白、高脂肪膳食,饮食过于精细,如牛肉、少纤维素及精制米面。这主要是因为食物中的脂肪及其分解产物,可能有致癌或协同致癌的作用。过少纤维素的饮食可使粪便量减少,并使大便通过肠道时间明显延长,以致使粪便中协同致癌物浓度提高,与结肠粘膜接触的时间明显延长,致癌物质与结肠粘膜长期接触,就可能导致癌变。因此我们提倡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时间;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的潜在危险。

  如果您的饮食结构正好是肉类等高脂食物摄入过多,很少吃谷物、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再加上很少运动,绝对属于肠癌的易感人群。

  便秘虽然与肠癌没有直接关系,但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粪便中含有一种致癌物,医学上称为“二级胆酸”,而便秘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比较多,如果长期不断刺激黏膜,很有可能诱发肠癌。因此,养成定期排便习惯,防止便秘发生,可起到预防肠癌的效果。

  特别要强调养成清晨定期排便的习惯,即便是早上没有便意也要去一次厕所,之后会慢慢形成条件反射。之所以在选在清晨排便,原因是经过一夜休息后,起床后的体位改变,使肠道由原来的平躺状态改为直立状态时,结肠蠕动加快,此时是排便的最佳时间,也最容易大便。 如果拖延或是不在乎大便信号,久而久之以后想去厕所都没有信号了,导致便秘形成,而一晚上的宿便不仅释放毒素,还会重复吸收肠道水分,使粪块变得更为干硬,延长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进而诱发炎性反应、坏死,最终导致癌变。

  结直肠癌的症状

  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和大变习惯改变,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以及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本来大便是软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样,而且里边似乎有有血或是脓,多提醒肠道里面可能出现了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建检查。(应当指出,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见,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当病人出现腹痛、腹胀及体重下降时,常提示疾病可能已经到进展期。

  便常规——最简单有效的筛癌方法

  检查肠癌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有粪便检查、直肠指诊、肠镜等,但对于健康人来说,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粪便潜血化验,也就是体检中的“便常规”,这个检查,是看看你的粪便中有没有肉眼看不到的出血,如果有,可能是异常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然而这个检查项目却被很多人放弃,延误了早期发现肠癌的机会。如果已有排便出血、排便习惯改变、持续腹泻、便秘等应去医院接受肠镜等其他检查。

  大肠癌的普查及初筛

  面对快速上升的发病率,我国临床早期肠癌诊断率始终徘徊在10%~5%,超过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事实上,大肠癌如能早期发现和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因此,开展大肠癌的早查早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普查是指用一项或多项检查来确认无症状人群是否患有结直大肠癌或癌前状态。初筛是指对既往有结直肠癌病史或高危人群人群进行检查。这些人由于发生癌的风险提高,因此推荐更进一步及更频繁的检查。

  还有一种简便易行但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经常被医生和患者忽略,那就是肛门指诊检查。肛门指诊就是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来进行检查。直肠癌误诊率之所以那么高,其主要原因是未能引起对肛门指诊的不够重视。一方面患者觉得不好意思进行这种检查,另一方面医生因为依赖先进设备,而忽略了这种最简单的检查。据统计,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有60%~70%是直肠癌,而直肠癌患者中,有60%~70%是中低位直肠癌。也就是说,通过肛门指诊,可能有近一半的大肠癌患者可以被早期发现。

  如有必要,患者或可接受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安全、有效地观测到整个结肠及直肠的黏膜粘膜面。一般情况下,结肠镜检查没有什么明显的痛苦及不适,可在门诊进行。

  钡灌肠及X线检查能像结肠镜一样较好地检查出较大的肿瘤,但无法精确检查小的肿瘤或息肉,并且无法取得肿瘤的组织标本。

  什么样的人要进行结直肠癌体检

  一般的普通人40岁后可每年进行肛门指诊及便潜血检查。50岁后每5年进行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或每5年~10年进行钡灌肠检查结合结肠镜检查。但30岁~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大城市的中老年人、有大肠癌家族史者或膳食结构不平衡的白领人群都属于大肠癌高危人群。建议高危人群从40起,每3年~5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下面是高危人群的初筛措施。

  

  结直肠癌的分期

  大肠癌共分为Ⅳ四期,Ⅰ期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约为80%,Ⅱ期~Ⅲ期患者的治愈率为60%,而Ⅳ患者的治愈率只有20%左右。因此更应该加强早期筛查,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结直肠癌的治疗

  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病变程度及病人的健康状况。通常会采用肿瘤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和放射科的医生一起会诊商讨合适的治疗方案。结直肠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切除肿瘤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结肠或直肠癌肿两侧的部分的一些正常部分肠管及周边的淋巴结也一并被切除。结直大肠癌手术后要根据病理分期,也就是早期、中期抑或晚期来决定是否进行其他辅助治疗。对中晚期的患者,术后可以选择化疗、放疗、中医中药、免疫治疗等。化疗是一种全身疗法,就是用抗癌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化疗可用来杀死手术后残留在体内的癌细胞,控制肿瘤生长,或减轻癌症所带来的病症。放疗是用高能量X射线杀死癌细胞的方法,放射疗法是局部疗法,只会影响到受治疗区域的癌细胞,放疗多用于癌细胞在直肠的患者。免疫疗法是通过人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抗击癌症,免疫系统发现人体内存在癌细胞并且将其杀死。

(北京肿瘤医院  结直肠外科 李明)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