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委员丁洁:切实发挥医务人员在医改中的积极作用

两会委员丁洁:切实发挥医务人员在医改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发挥医务人员在医改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社会上对于医务人员从事的是属于高技术、高投入、高奉献、高付出、高风险、高压力特征的行业仍然存在许多盲点和误解,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受尊重程度、从业环境每况愈下,甚至不断出现伤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如齐鲁医院刺杀医务人员,上海新华医院暴力伤医等等。严重动摇医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治病救人、护卫健康的信心,如此又如何能积极投身医改、为国家分忧?

        1、医生是高技术、高投入的行业——人力成本高

        按目前的医学教育看,一位医学生要经过6-8年的医学专业教育,到博士毕业,已经26-30岁。再经过数年的住院医师培训,成为一名有经验的主治医师至少要30岁以上。国家、家庭和个人在医生培养上所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要远高于其他行业。某大型三甲医院的在职医生中,博士占到53.5%,副高级以上职称占到了50.5%。可见,医生的培养需要高投入、医生的工作需要高技术。

        2、医生是高奉献、高付出的行业——职业崇高

        医务人员被誉为“白衣天使”,从事“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在国家、人民面临危难的时刻,医务人员奋战在第一线,任劳任怨,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无论是SARS、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还是三聚氰胺、蜱虫咬人,都可以看到医务人员与死亡抗争的身影。

        3、医生是高风险、高压力的行业——工作强度大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生面对的是生命!医生的工作是没有时间界限的,他们时刻肩负着拯救生命的责任!随着预约挂号、周六日门诊等惠民政策的开展,医务人员需要更多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某大型三甲医院的数据显示,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的医生占到90.2%;有22.3%的医生长期需要加班,且加班时间很长;最近一年,最长的连续工作时间多于24小时的医生竟达到43.9%,95.0%的医生每日下班后感觉疲劳。医生几乎每天都在超负荷的运转,健康状况堪忧。

        4、医务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理解

        医生面对的是生命,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然而,医学如同其他领域的科学仍然存在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医疗领域目前仍有许多未知和无法攻克的疾病。当医患纠纷发生时,社会及媒体更倾向于患者,而医生则成为医学科学本身的局限性的责任承担者。调查显示,某三级大型医院最近一年,遭遇过患者或家属辱骂的医生竟达到57.1%。很多医院都发生过患者家属在院内大声喧闹,甚至在医院大设灵堂的事件,严重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更损害了医生这一职业基本的尊严。

        上述种种现实中存在的缺憾,严重打击了从事医学、以治病救人为职业的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消磨了医务人员本应在医疗改革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改变这种现状急需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关注、关心以及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因此建议:

        1、给予医务人员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通过各种渠道、媒体积极正面宣传医务人员崇高的职业奉献精神和行为,逐渐在社会中还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真实形象,使医务人员有尊严地生活、有尊严地工作,以良好的身心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加强健康教育、医学科普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医学常识,不但看病,而且会看病,用科学的态度理解医学、理解医务人员。

        2、政府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中体现对“人员”的支持

        医生的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高。超负荷的工作,加之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医生的身心承受双重压力,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而“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现象仍然存在,也挫伤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建议政府层面在对公立医院进行补偿时,体现对“人员”的支持,考虑到人力成本,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使医务人员能有一个体面的生活。

        3、尽快立法或出台相关规定,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由于医院是救治患者的场地,医务人员是救治患者的关键人员,以及上述医务人员的特征,因此维持医院的工作秩序、维护医务人员的从业安全性尤为重要和必要,而且较其他社会场所、从业人员尤甚。建议政府的有关立法、执法部门尽快研究讨论,立法或出台有关规定,对影响、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有明确的专门部门负责,予以制裁;对于威胁、伤害医务人员的人予以坚决、严重的惩处。

(来源:丁洁)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