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学术评价不是“记工分”(图)

韩启德:学术评价不是“记工分”(图)

核心观点

  学术的发展以及学术公平公正的维护还需要健康的学术批评。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目前,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总量接近5800万,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迎来“科学的春天”,陈景润等科学家曾赢得全社会的尊重甚至是崇拜。但现在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去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对北京市118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关于“理想职业”的问卷调查,在9个可选职业里面,“科学家”被排到了第七位。

  选择的多元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是一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加强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他们的重要贡献、优秀事迹和高尚品格,使科技工作者成为社会受尊敬和信任的群体。科技工作者不可能是社会上最富有的群体,但应保证他们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

  我们还应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多建言献策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政府要从善如流,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非主流”的反对意见更要予以充分考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奖励制度蓬勃发展,对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有不少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奖励名目过多,但质量欠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浮躁。特别要强调的是,科技奖励本身就是一件严肃艰巨的科学任务,必须遵循科学规律,要下真功夫。青蒿素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于确定成果归属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其中折射出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

  奖励要强调经过时间“沉淀”和考验,拒绝授予既无原始理论创新又尚未证明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中间成果”。应当让科学精神回归科技奖励,真正激活科技奖励机制。

  在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方面,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采用像记工分那样的量化方法,而要以质量为重。然而,如何评定质量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采用单一标准。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不同领域和学科,乃至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都应该有所差别。同时,质量的评定需要专家花更大功夫,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在重大成果和重大项目评定时,是否采用专家实名制为好,值得考虑。

  学术的发展以及学术公平公正的维护还需要健康的学术批评。学术批评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