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学术研讨会举行(图)
第一届“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学术研讨会举行(图)
12月20日,由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一届“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院士在发言中提到,“北大理科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科技史,对北大理科史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现代科技史以及塑造北大形象而言都意义重大。
随后,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张彦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指出科学史教育的重要性。张彦副书记还拿“生物重演率”作比方,指出北大学科史的发展可以看作整个科学发展史的缩影。
中国科学院科学史所副所长王扬宗研究员也发表讲话,对相关的研究工作表示肯定与支持。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作为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中心兼职教授提出了“中西合璧、影响全国”的研究视野,指出“北大理科史”的研究不仅要着眼于校史内部,还应注意中西交流对北大理科发展的意义,以及北大理科发展对全国的影响等。
最后,北大物理学院赵凯华教授讲话,畅谈了自己对学科史和科学史工作的理解。
闭幕式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张大庆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昌增益教授以及吴国盛教授分别作了总结发言,在学生培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希望校内外师生更多地关注和支持。
相关资料
会议报告如下11篇论文:
1. 王扬宗(中国科学院科学史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书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1922-1929)
2. 胡大年(纽约城市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班维廉(William Band)在燕京大学
3. 胡升华(科学出版社科普出版分社社长、编审):20世纪上半叶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工作
4. 张藜(中国科学院科学史所研究员):“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对北京大学高分子专门化的研究
5. 徐泽林(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从外语翻译机构到东京大学、北京大学数学系——中日数学现代化的建制与成效之若干比较
6. 郭金海(中国科学院科学史所研究员副研究员):抗战前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课程变革
7. 萨日娜(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20世纪初北大留日学生与中国数学物理学科的现代化
8. 李彦昌(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京师大学堂与现代医学教育
9. 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汤尔和与中国近代早期的医学教育
10. 周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选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产业化
11. 任元彪(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的中国现代科学启蒙之使命
(来源:北大新闻网)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