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一患者致陈竺部长的一封感谢信

人民医院一患者致陈竺部长的一封感谢信

——感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病房全体医护人员

       近日,煤炭总医院医院感染控制特聘专家钟秀玲主任护师致信卫生部陈竺部长,感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病房全体医护人员。在感谢信中,钟秀玲护师记录了自己因突发眼疾入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病房期间与医护人员密切接触的点点滴滴和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

现将感谢信摘登如下:
我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眼科病人的亲身体会【摘登】

        11月3日,完成了北京卫生局2011医院质量万里行的回头看工作,晚上会见了来自英国和香港我的老朋友,谈论即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亚太地区感染控制国际论坛的事宜,约好7号墨尔本见。

        第二天,去医院,突然觉得眼睛不舒服,就去眼科看病。此时已是下班时间,眼科赵大夫已经走出了诊室,迎面碰到我,马上回到诊室仔细为我检查,诊断为视网膜脱离,并建议我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治疗。5日是周六,我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张大夫检查后开了住院证,我顺利地住进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病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病房坐落在北京老百姓熟悉的白塔寺,这是有着上百年的老建筑,院区不大,但清洁安静,青砖小楼古朴别致,感觉亲切。

病房环境:空间不大感温馨

        眼科病房位于3层。顺着走廊走到尽头是护士站,以护士站为中心点向两侧扇形分布,左右放散的两间大病房,再加上几间二人间与五间特需病房,这里共有床位40多张,我被安排在15床,这是一个大房间,病床多,每床以床旁桌间隔。因眼科疾病,病人视力都有问题,科里特意将房间中央布置的非常宽畅,适合病人活动。这个老建筑房顶高,窗子多,采光通风都很好,加之卫生好,老旧的水磨石地面打磨的光亮照人,床位干净整洁,给人的感觉温馨、清爽。

 

感染控制:清洁卫生更安全

        由于术后病人很快就能出院,一个病室一天里会更新一半以上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卫生习惯会各不相同。但在眼科护士和卫生员的辛勤劳动下换来了清洁卫生的好环境。“给您扫床、整理一下,给您打水……”每天周而复始、温柔体贴地为病人服务着。由于术后大部分病人双眼遮盖,没有视力,上厕所,很容易弄脏,但你会发现,卫生员非常勤快,很快就打扫干净,虽然厕所离病房很近,但一点异味也没有,“小心地滑”,她们还不停的提醒着。

        感染控制无处不在,这里没有喷洒消毒剂,没有刺鼻的消毒剂味道,有的是清洁卫生,通风换气,若大个病房,因条件有限,4个厕所,改了2个浴室为病人洗澡,并致力于让所有病人术前洗澡,为病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病房洗漱池24小时提供热水为病人使用,饭前提醒病人洗手,遇到不能下床的病人,护士会亲自来到床前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处理,术前病人洗澡更衣已成为制度。世界卫生组织患者安全联盟,首个挑战口号“清洁卫生更安全”的理念在此得以全面体现。

优质服务:微小细节尽体现

        刚刚坐定,护士来到床前做入院介绍,带我熟悉环境。卫生员打来开水,并告知她每天为我们打两次开水,有事可叫她帮忙;接着又为我擦床,拖地,我为之感动的道了声“谢谢!”接着一位年轻的值班医生将我带到2楼检查室进行检查,告诉我:“您的网脱位置较低,靠近黄斑区,发现的较早,手术后会恢复的较好,周一下午,会有位比我年资高的袁医生为您再次检查,周二上午姜医生为您检查后决定给您的手术方式,我想姜大夫可能会先从外路给您做,手术损伤小,恢复的快,也可能再打个小气泡帮助恢复……。您现在需要静卧,限制活动,如果下地活动,要戴上小孔眼镜,避免扩散到黄斑区,那就会影响您今后的视力……”我听着、记着,按照医生的嘱咐平卧。

        周一下午,借助小孔眼镜看到了帅气的袁大夫,他轻声核对着我的床号、姓名,轻轻将我扶起,搀扶着来到二楼检查室。袁大夫仔细轻柔地检查着,不时的发出指令,向下看、向左看、向右、向上看,好,很好,还不时的鼓励着。检查后,他请家属进来,用娴熟的医学知识、朴素易懂的语言、温和的态度详细告知我的病情和治疗手术方案、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如何规避这些风险等,看到我们紧张的表情,他微笑着强调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规避这些风险。我们不禁暗暗赞叹他的眼科功底,不仅在诊断治疗中,更在关注患者感受的行动中,医生的一番话语扬起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瞬间有了好心情。

        回到病房,护士为我做术前准备,剪眼毛,冲洗泪道,嘱咐晚12点后不要喝水,放松心情,晚上好好休息……,并告知我是明天第一台手术。按照医护的嘱咐,我早早上了床静卧休息,9点半左右护士帮助熄灯,病房安静下来。

 

医生职责:爱护病人同忧患

        周二一早,做完术前各项检查后,姜大夫告诉我,因为我眼底病变的位置较低,手术难度较大,他希望从外路做,痛苦小,尽量不打气泡,减少术后强迫体位痛苦,我听了很感动:多好的医生,为病人着想,把手术难度留给自己。

        早晨8点,我被接到手术室,麻醉师、护士共同核对了我的信息并扫了腕带,确定无误后将我扶上手术床。袁医生来了,他再次核对了我的床号、姓名、手术部位等信息,并告诉我会用卡因局麻,进针时就像注射一样稍稍有点疼。注药后,眼睛会有些酸胀,之后就没有感觉了,叫我别紧张。接着,消毒,铺单……,开始麻醉,“眼睛向上看,向左看,向右,向下,很好!有什么不舒服或疼痛告诉我,可以增加表面麻醉……。”因为采用的是局麻,我能清楚听到姜医生和陈医生的交流,我患的是视网膜脱离,膜下水多,保险的做法是打油,此手术相对简单,效果好。通常术后三个月再取油,但此种方法术后恢复慢,病人需要长时间头低俯卧,痛苦会大一些。为减少病人术后的痛苦,姜医生大胆地选择了手术难度大的外路手术方案,把困难留给了自己。姜大夫与女医生交流着:“她的位置低,我们从外路做……”姜医生指导着每一步,不时地讲解着,并告知关键点,言传身教指导着,放水,冷冻……手术顺利的进行着,我渐渐的进入了朦胧状态。

        一直习惯了平卧的我,术后要求“低头俯卧”,那是什么感觉?来探访的亲朋好友,无一不提出调病房的要求,我坚决地反对。我告诉她们,这个病房帮我渡过难熬的日夜,因为总有新病人来和老病人出院,不停的新鲜事让我高兴,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会到久病成名医的病友们的真诚帮助,体会到最好的老师是病人。他们讲述着他们患病诊治的经过和体会传授着他们战胜疾病的成功经验。一位吉林来的大姐告诉我,她有糖尿病,也患有视网膜脱离症,在当地治疗后使她一只眼睛失去了光明。来到北京后,姜医生保住了她另一只眼睛的光明。这次来复查,姜医生发现了她患有白内障,当即要求她住院,第二天为她做了手术。她向大家传授着康复的经验。她的眼也打了气,术后卧床时间很长。她告诉我们,一定要卧好,怎么做才能达到要求又不是很累。她不时地指导着每个病人的体位,她说无论什么体位,均要保持眼睛与地面平行。我听着,纠正着我的错误。

        白天来病房的医护、护工、卫生员都很细心。我给你打水了(因为双眼包住了看不见,他们为你做事后,都会轻声的告诉你)开水给你倒在杯子里了,别烫着……。护士来了,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给您点眼药了,先点2个消炎的,15分钟后我再给您点散瞳药。快要熄灯休息了……一会隐约听到一个好听的男生声音,嗷,是袁医生,晚上10点了,他怎么还没有离开!这里的医生真是太辛苦了!想着想着,我进入了梦乡,体会着大病房的温暖与和谐。

言传身教:认真负责为患者

        周三凌晨5点半,病房里又热闹起来了,进入了新的一天。试表了,给您点眼药,护士熟练的使用无菌棉签,采用不直接接触病人的方式,为每位病人点眼药……。感染控制无处不在,洗手了,快开饭了,护士拿着快速手消毒液走到不能动得病人床前,给您洗洗手,要开饭了!护士们忙碌地穿梭在病人中间,为新的一天吹起了进军号!

        早上七点,我在袁医生搀扶下进入了二楼检查室进行检查,很好,水干了,一切指标都很好,再请姜大夫看一下。姜医生带起了额镜检查着眼底,不时地指着方向,仔细地检查着,露出了微笑,看到了她开心的笑容,我从心里也笑了。她告诉我很好,水干了,漏孔在中央,已经复位了,很好,保持体位,巩固疗效,热敷加快吸收,她一一地做着交待,我仔细地听着,记着,心里泛起了波澜,多么好的医生,以病人的康复为己任,与病人同忧患!我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道了一声谢谢!深切感到当姜大夫的病人真好!当姜大夫的学生真好,谆谆教导,言传身教,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

        老师严,学生认真,不马虎了事……只有这样年青人才能成长。十几年在北大一院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们查房一次,胜读十年书。查房教学相结合,教学相长,充分的体现带着问题学,才会有收获,才会有最佳的治疗方案,病人受益,学生受益,教学才能相长。在那工作期间使我快速成长,将临床经验在查房讨论中升华。天长日久的积累,你想不成长,都不可能。这也是理论教学和临床相结合的培养人才,应是我们提倡和推荐的方法。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病人,我们就是要在千差万别中寻求共性,在千差万别中寻找解决个体的差异,不断提高我们的才干,积累我们的经验。

        周六的晨光来的有些迟,新的一天开始了,试表,点药,洗漱,吃早餐,做检查……按着周五姜大夫检查后的医嘱,我继续低头俯卧位,使眼睛与地面保持平行。过了一个周末,又迎来了紧张的一天,周一袁医生再次为我做了检查,告诉我恢复的很好。周二姜大夫检查后告诉我可以出院了!但是还要保持现有体位,让气泡压视网膜,否则会压晶体,将会导致白内障,小气泡消失就可以恢复自由体位了,下周再来复查,我认真的记着。

住院经历:感悟人民好眼科

        这次住院很偶然,但让我受益匪浅。亲朋好友都为我能及时发现,没有登上赴澳洲的航班而庆幸。为我能及时的就医北大人民医院眼科,保住我的视力而幸运。我也为能住在16人的大病房里“四世同堂”而快乐,为能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新老病人沟通交流而获益。为能住进这百年老院,分享着北医大传承下来的医疗精神而兴奋。体验着传统中加入的新元素,激活医学发展的老、中、青结合的医学教育,尊师、爱教的良好医德、医风。

        我回味着9天戴着小孔眼镜,感受着住在人民医院眼科病房的一件件小事,细细体味着北医的传统与新元素。这里没有豪华的宾馆似的装修,没有明晃晃的大理石地面,没有刺鼻的消毒药味,没有醒目的无菌标示……。但是,他有着病人医疗康复所需要的安全、温馨家一样的舒适、卫生的就医环境,有着爱岗敬业的医生、护士、卫生员,有着病人需要的24小时供应的热水,满足病人清洁卫生的条件,有着尊医、爱教的好传统,加上精细化的管理的新元素,感染控制理念无处不在,以质量为根本,以优质服务为动力,以相互配合医护、卫洁人员齐努力,打造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眼科团队。

        我赞美人民医院的眼科团队;赞美人民医院的好医生、好护士、好管理;赞美大病房的四世同堂的快乐和久病成名医的老病人帮助新病人的互助精神;赞美人民医院医疗护理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培育出的“病人领袖”在管理病房中的巨大作用;赞美医院的精细化管理给病人带来的享受,使病人处于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的最佳状态。我赞美前进中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