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卫生职业精神 凝聚医改精神动力研讨会召开(图)
弘扬卫生职业精神 凝聚医改精神动力研讨会召开(图)
2012年3月17日,由《中国卫生》杂志社、石家庄市卫生局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协办的“弘扬卫生职业精神,凝聚医改精神动力”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楼报告厅举行。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卫生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姚晓曦、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高春秋、健康报社社长兼总编/《中国卫生》杂志社社长王硕、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张大庆院长、王一方教授、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丛亚丽和胡林英等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王硕社长主持了本次研讨会。
柯校长首先致辞。她指出医师职业精神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如何在医护人员中更好地实践,如何在管理中更好地激励,如何在宣传中更好地弘扬,以及在医学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坚定医学生的职业信念,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追求。她指出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为推动职业精神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践行做了很多工作,医学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心工作。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院长郑志敏和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高春秋分别介绍了刘琼芳的典型事迹和河北省卫生系统拟开展学习刘琼芳事迹的系列活动计划。一个关于刘琼芳的短片,让所有与会者动容。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的刘琼芳医生,从医56年,从未开过大处方;她身患三种癌症,却始终坚守在工作第一线,她先后诊治病人11.4万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1.5万人……
与会专家纷纷发言。301医院的赵美娟教授认为刘琼芳展示了其平凡的一生,但其内心的持续追求以至形成生活的需要,使她不平凡。刘琼芳事迹体现了对人性的充分理解和顺应,人不能没有精神的支撑和滋养,人要拥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缺少其中任何一个,人性都不会健全。当今的医疗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就是要把精神追求变成人的一种由内而外的需要。王一方教授从刘琼芳大夫“那双忧郁的眼神”谈起。他认为利他主义应作为一种职业信仰在医学教育中体现,“舒”字便体现了给予、舍得之后的快乐与价值实现。张大庆院长表示应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针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提出医生要有悲悯的心,并提出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在场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丛亚丽教授从行业自律角度强调行业应具备普遍的对本职的胜任,建议弱化刘琼芳精神的提法,而从其作为普通医生都能做到的方面出发进行宣传。另外,佑安医院的李玉梅和安定医院的任玉良书记从医务人员都强调不宜通过硬性外在的灌输方式,而应是引发内在的、适宜的精神动力来促进医师职业精神。柯校长提出,职业傲慢,容易在医生群体中产生,目前的结构-功能型的教育体系不利于传递和挖掘人性本身的作用。她形象地提出,对于技术好的医生,人文和人性的素质提高,会使医生在为患者服务方面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陈啸宏副部长从如何评价我们的医务人员队伍、如何定位医生的形象、如何看待医患矛盾、如何看待医疗技术等方面做了最后陈辞。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事件,他总结论证了“我们卫生工作者是当今社会可敬可爱的人”,并强调应避免对这个群体极端性定位。在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尤其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医务人员作为医改的主力军,需挖掘和发扬医务人员群体本身就具有的内在的善,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必将形成医改的精神动力。
(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