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勇:做“水准原点”的守护星(图)

霍勇:做“水准原点”的守护星(图)

        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心脏学院院士(FACC),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

  1982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1987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1990年获医学硕士学位。

  1994年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1996年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至1994年赴美国哈佛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1995年至1996年任法国南希大学医学中心客座教授。

  长期从事心内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对心血管疑难、重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技能。近十年来,对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有深入的研究,擅长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目前承担国家攻关课题和863课题各一项,牵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

  听说过霍勇教授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长串显赫的头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秘书长、《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但真正了解霍勇教授的人都知道,他脸上永远带着谦和的微笑,总是耐心听身边的人讲话;他尊敬前辈,总是主动和同事甚至是晚辈打招呼。他平易近人的作风比这些耀眼的头衔更令人肃然起敬。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演绎了一个北医人对责任的至深领悟。

  

       低调的学科带头人

  霍勇教授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尤其是复杂高危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他曾连续多年个人冠脉介入例数位居全国前列。霍勇教授在冠心病的科研工作方面也取得了累累硕果,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及术后再狭窄的形成机制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得卫生部、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奖两项。目前他正在承担国家攻关课题和863计划课题各一项,并牵头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他已指导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学术专著13部。霍勇教授更是在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教学和推广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率领的心内科介入团队先后帮助300余家省市级医院开展介入治疗,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大会,并每年最少举办两期面向全国心血管大夫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科室。1987年12月24日,朱国英教授成功独立完成了国内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80年代末到90年代上半期,在胡大一教授和朱国英教授的带领下,北大医院一直处于国内心血管介入领域的领先地位,无论是PCTA还是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都是北大医院最先举办的学习班。包括阜外医院、安贞医院、协和医院在内的许多医院都派学员来北大医院学习,然后回到本单位开展介入治疗工作。毫无疑问,在那个阶段,北大医院是全国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水准原点”。

  但是,90年代中后期,随着胡大一教授和朱国英教授先后离开,北大医院心内科的发展进入“平台期”,又因为专科医院的迅速发展,北大医院在介入领域的优势不再明显。坚守、捍卫水准原点的精神,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一直是霍勇教授孜孜以求的目标。自1999年霍勇教授开始担任心内科主任以来,十年磨一剑,2009年北大医院心内科成为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介入治疗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1年,霍勇教授也因为在引进、普及和提高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新理念、新技术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和对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规范化的重要推动作用,当选为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秘书长,并被授予终身会员。

    体贴入微的科主任

  心内科是个部门分散、人员众多的大科室。三十几名大夫,十几名技术员,一百多名护士都装在他的心里。谁需要进修,谁休病假了,科里谁家里有困难了,哪个部门人员紧张需要调整了……桩桩件件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尊敬前辈是霍勇教授的一贯作风,每年心内科都会请离退休老同志一起聚餐,向他们汇报心内科的医教研情况,倾听前辈们的意见。心内科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更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年度盛会,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和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在一起看节目、抽奖,像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林传骧教授是心内科的创始人,2007年林教授90岁生日,霍勇教授亲自为林教授主持了一场盛大的生日宴会。在林教授去世一周年纪念册的后记里,霍勇教授写下了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林大夫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长者,他信仰坚定、孜孜以求、兢兢业业、严谨认真、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淡泊名利、两袖清风。林大夫是我们心里的一面旗帜,作为晚辈和后来者,我们感恩我们曾经并且永远拥有这样一种鞭策……”

  爱护同事早已成为霍勇教授的生活习惯。他一直告诉科里的每一个成员,我们心内科是一个家,我们每个人和同事相处的时间比我们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理应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为心内科的发展做出努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9年赵锋副主任因病住院,在他与病魔抗争的9个月里,霍勇教授无论有多忙,始终关注着诊断、治疗及生活的点滴细节。每一次院内外会诊,霍勇教授都会参加,每一次感谢,他都说:“我们是赵锋的家属……”赵大夫去世以后,他的妻子写了一封2000多字的感谢信,在信里她说:“霍勇主任是好领导更是一个好兄长!好家长!在这个家庭里赵锋内心感受着家的温暖!”。

  霍勇教授是个人情味很浓的领导,有一次一个北京市内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来转科的住院医师想请几天假回家结婚。本来轮转阶段是不准休婚假的,病房工作也比较忙,但她的家在外地,家里老人又坚持自己选定的日子,她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提了出来。让她没想到的是,霍勇教授听完后立刻询问病房的主治医:“这几天工作能安排开吗?能就让她去吧。结婚是一辈子的事!”

  

        平易近人的好医生

  做霍勇教授的病人很幸福,无论时隔多久,他都会记得患者的名字,记得他什么时候做的手术,血管病变的大致情况。他会关心患者有没有新的症状,关心他有没有做好规律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好多老病人都有他的电话,会经常因为一些小事给他打电话。霍勇教授的日程安排总是非常满,他经常会忙得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回家陪伴家人,但他从来不拒绝这些患者的电话,他说他的工作就是照顾病人一辈子的医生。

  随着霍勇教授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内声望不断提高,慕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他经常要忙到一边吃午饭一边看CT片或造影光盘,忙到子夜下班更是家常便饭。但即使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他也从没有放弃他对每一个患者尽职尽责的原则。有一次,五、六个来自贫困地区的患者家属来到霍教授的办公室,请求向他们讲一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当时霍教授正准备出去参加一个会议,但他二话没说,非常热情地自己从其他办公室搬来椅子让患者家属都坐下来,耐心给他们讲了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一刻钟后,这些患者家属满意地离开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您这么忙,交待给病房主治医师不就可以了吗?可霍教授说:“这些老乡凑了全家的钱千里迢迢来找咱们看病……我们要对得起人家的信任!”

  霍勇教授就是这样以至诚的赤子之心,默默践行着一个医生、一名教授的职责,并运用自己的全部才智引领着我们的科室、我们的“家”不断前行。他是“水准原点”精神的一位捍卫者和践行者,也是我们心中为人处事的“水准原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