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杨在医学部2012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柯杨在医学部2012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师德师风就是学德学风

  敬爱的各位老师:

  虽然推迟了几天,今年的教师节表彰仍然隆重庄严,仍然喜庆欢乐。首先,请允许我借我们自己的节日,代表北京大学、代表医学部、代表韩校长,向勤勉工作在北医教学一线和行政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所有平凡岗位上的每一位老师,送上真挚的祝福和由衷的感谢!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节日的慰问!向获奖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医学部各项事业发展的广大离退休教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今年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在10月26日将迎来北医的百年华诞。从年初开始,各种系列活动已经在校园里陆续开展,通过这些活动,最重要的是对北医的传统、精神内涵及特质的追寻和传承,对母校未来的美好展望。

  今天的教师表彰,再一次让我们隐约看到了传统在北医人身上的烙印:对教育事业认真负责,实现理想行胜于言。这甚至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的办校之初。在艰难初创的第一个10年里,“当时学校有旧屋数十间,旧显微镜一架,中国旧医学书数十种。”北医的前辈们克服人员、经费、教材、空间等重重困难,建立起完备的医学教学体系,并从一起始就严格规范地实施,到1923年,学校已开设教育部规定的全部70门课程,基本涵盖了医学高层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内容。办学之初的这短短10年,奠定了北医坚实厚重的办学基础。从仅存的史料中,我们仍能看到现在也不落伍的规范、认真和严谨。

  其后的百年历程中,这种对教育的态度,在北医的老师们身上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多年来,说到北医的教育,有三大特点一直为人们共识被社会认可和赞扬。

  第一,在教学上注重基础,一丝不苟。无论初创时期还是发展壮大的今天,在实施医学教育的过程中,从课程设置、教材优化、师资力量保证到实践场所的规划等,北医始终都从医学教育规律出发,强基础、重实践。从我们反复听到的校友的心声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可以看出,北医为学生们的医学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体现在他们扎实的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这些是医学生日后业务发展的根基。北医的老师们一直深知这一点,并为此而执着努力!

  第二,在人才培养上追求质量,持之以恒。一个世纪以来,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北医对人才质量的评估标准始终未变。翻开北医教学的各种标准、制度或“清规戒律”,让人感叹的是严格与不变。而且北医的标准往往高于外部一般标准。多年来,北医从来没有降低门槛,盲目扩招。在生源质量上,在学生管理上,在人才出口上,层层把关,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了保证人才质量并不断改进工作,北医人多年来坚持到用人单位调查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在今天这个充满功利的社会,北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着实让用人单位惊叹,让毕业生感动!

  第三,在教学改革上开放进取,与时俱进。随着医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人才培养要求。为此,北医人从未停止过教学改革的探索。在没有现成样板的情况下,近年来率先进行了顶层设计的医学教育改革。重点之一是要通过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学生自主、终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将医学人文贯穿始终。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本科生教改同步,除了加强和改善研究生导师培训、学生筛选和整个管理过程,也推出了更适合研究生特点的新综合课程体系。除此之外,北医新建了一批国家急需的专业,并开展了大量教育问题研究,为建言政府和改革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所有这些改革措施,有学校的重视和经费投入,有分管的各级领导的努力,更有我们很多老师额外增加的大量工作量,大家在业余时间进行调研、讨论、学习、论证、梳理、设计,并探索实施、不断反思总结,才终于有了初见成效的改革成果,受到师生们的好评,受到兄弟院校的认可和学习,发挥了北医的“引领示范”作用。

  在北医百年庆典这一年的教师节里盘点我们在教育上的成果,让我们更加为这所医学院校骄傲,为我们优秀的教师们骄傲!

  今天,除了真诚的感谢老师们,我还想借此机会讲讲对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的理解。那就是,除了继续深化已有的教学改革,在我们这样一所以传授医学及相关知识技能为主的教育机构,在我们这个已有很好教书育人并重传统的百年老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育人”的作用。

  如果从大学的历史追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传教、布道、解惑,使人变得更文明。而从这种行为规范、人生价值及终极关怀的教育到传播人类经过实践获得的知识,使人变得更加理性,再过渡到授人以技能本领并获得职业或生存手段,体现了教育的发展过程。医学教育就是在这个发展过程的分化终端。从这个过程不难理解,当某种教育越分化,越有可能偏离教育挖掘和造就人的高级理性潜能——使人成为“绅士”这一基本目标。在人们再一次争论高等教育的目的时,我们既不必完全回归初衷,更不能放弃医学教育中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因此,我们传授知识技术和学生学习知识技术,都不是医学教育的全部。我们必须顺应新时代,面对新青年,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加强、调整、提高。

  为此,首先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他们的弱点。以我们大家对学生的了解,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北医的学生聪明、自律、基础扎实、技能强自不必说,而学生们的视野与心胸、交流能力与自信心、组织与协调能力,始终是我们有认识、有努力却仍没有找到最有效的改善措施。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困惑。与我们做学生时已有很大不同的是,当今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诱惑,也有更多的误导。因此,他们往往对自己今后的成功有更强的期许,对通往成功的保证有着更强的焦虑与困惑。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复杂因素决定的,学校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环,而且在教育当中,这部分的教育较之知识技术的传授困难的多,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对结果考核评估也难以量化,难以在短期显现。因此,我们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借鉴已有的经验,“做正确的事,不计工本”:比如我们已经努力在做的人文知识、人文课程的安排;贯穿人文精神和能力的医学课程体系改革;校园文化的促进;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评估体系的导向等等。而我认为,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关心,是我们善待学生、关爱学生的各种行为。近几年研究生院搞的一个学生评选“良师益友”活动,使我们大家备受鼓励。每年读着学生们的评价,我也深受感动。但同时我也发现几个现象:第一,学生们将导师们看的很高,甚至高不可攀。他们考入时都是带着极高的敬仰之心,满怀着一腔追随和奋斗的热情。结果“平易近人”成了他们评价老师时出现率最高的词。第二,学生们对我们要求却并不高,一些我们认为是份内的小事却让学生们念念不忘。第三,学生们最受用的是老师对他们成长的关注,生活的关心。第四,作为学生的职业榜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悉心观察,有些行为可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学生们的感受再次证明教书育人就在我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人无完人,包括我们每一个教师,也需要不断进步。也许我们并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但我们至少可以用我们的自律影响学生;我们至少可以不再用虚幻的浮华和不切实际的宏大追求误导学生;我们至少可以用平实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感染学生;我们至少可以用我们生活经历中的经验、挫折和教训启发学生;我们至少可以经常与学生开展关于人生、关于生命价值的开放式讨论。也许我们的微薄之力一时难以找到对困境的根本解决办法,难以对社会现实产生的重大影响,但教师与学生们并肩面对和探索,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另一种教学相长。某位教育者的感言很有启发:“当教育传达出对学生的善意、信任和关爱时,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我们要倍加珍惜与优秀学子平等地交流的机会,我们也要竭尽所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再次衷心感谢老师们的辛劳和付出,祝大家健康快乐,阖家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