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系列】李萍萍教授:你的真诚,患者不会忘记
【大医精诚系列】李萍萍教授:你的真诚,患者不会忘记
病人在离开中医病房时,竟潸然泪下。自从发现肿物后,她从没有哭过。当她从专家们那里得到 “隐性乳腺癌”的诊断时,她茫然,困惑……但此刻,她却被这样一位中医大夫如此设身处地替自己着想,被大夫的诚挚深深地打动了——是她将自己生命倒计时的时钟又向后推迟了。自己从没有见过这位中医科的大夫,但大夫那真诚、挚爱的目光,将她那已是死灰似的深心又点燃了……
在《你的真诚,患者不会忘记!》这篇文章中,著名医师作家李惠薪讲述了一位肿瘤患者生命最后的故事。从对起初诊断结果的疑虑、不知所措,到在中医科室最终被确诊,这位患者被真诚的大夫深深地感染了,她平静地渡过了自己最后的时光。临终前,她向李惠薪表示,“我此生最大的遗憾之一,是没能对延迟了自己生命倒计时的医生亲口说一声谢谢。”
李惠薪笔下的这位中医科大夫,就是北京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李萍萍。
平和、朴实,略显疲惫但却充满善意的眼神,这是李萍萍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作为肿瘤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她,到底用怎样的真诚,让患者铭记于心?使作者通过《健康报》来表达患者的心愿?
中西医结合,执着探索
1978年起,李萍萍开始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肿瘤治疗一直以西医为主,中医能为患者解决什么问题?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能有更好的作用吗?这是李萍萍在临床中一直思考的问题。李萍萍所在的北京肿瘤医院是以西医治疗为主的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又是如何成长发展的呢?
社会上常会有中医不科学,应取缔中医的声音。面对此境,李萍萍依然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跋涉。1988年出国时,因医院床位紧张原有的中医床位已取消。1990年回国后,她在坚持门诊的同时,首先从申请课题着手建立了中医科实验室,创造研究条件,培养技术人员。“其间困难重重,原中医科室人员调离,又遭遇到病房被取消等困境,”李萍萍的同事回忆道,“要是别人,也许就放弃了。我们今天有了中西医结合科和相应的病区,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主任一直坚持、执着追求,付出了许多心血。”如今,北京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室已是北京市中医局重点学科,学科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何以支撑着李萍萍在建立中西医结合科的坎坷中前行?是中医之博大精深。“在遇到问题是,我常常会翻阅中医的古籍经典如《内经》《伤寒论》等,古人太伟大了,”李萍萍说,“一些棘手的临床问题如柳暗花明在古书上都能找到答案。”国家对中西医结合的重视,也使她紧握着中医的脉搏——我国医学的特色,近年,越来越多的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在重视互补替代医学特别是中医药在生命科学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如何将祖国医学的智慧与经验同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好地为解决临床问题服务,在中西医结合科研方面,李萍萍一直在努力探索。她先后承担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北京大学985研究课题等。她提出肿瘤治疗,要发挥中医症候学优势,与关注患者生存质量的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从改善症状入手,突出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疗效,减轻化疗的副作用。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制定了常用协定处方,同时,积极探索国外症状量化评估的方法,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与科学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其研究论文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肿瘤大会交流。
谨慎从医 治病救人
在医术上精益求精,于诊治中持以仁术,李萍萍教授在从医实践中坚持践行着二者。
医生每日的工作常常重复看似平常的过程。“慎重诊断,细心治疗。”于平凡中却要求从医者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医生看病,面对的是复杂的生命体,最忌主观臆测判断,李萍萍总是强调,医学决策,不同于其他行业,每一次判断都紧系着一个鲜活的生命。
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患者,在向李萍萍求医之前,多番辗转被三位专家诊断为隐性乳腺癌。患者满是困惑与焦躁,已是古稀之年的她,身体虚弱,且患有多种慢性病;身处空巢家庭,离异、唯一的女儿又在美国。她每天在医院与家庭之间奔波,已是身心疲惫的她到底该怎么办呢?她辗转找到了李萍萍,详细认真地向她讲述了全过程,不无激动地问:“隐性乳腺癌,癌到底长在什么地方?”李萍萍建议住院,并详细解释:”住院可以请相关科室的专家来会诊,包括病理科医生。我们也希望进一步明确诊断,以便制定治疗方案.”
在中医病房暂住期间,李萍萍每天都会去看她。从大夫那双略显倦意,但诚恳、善解人意的眼神中,她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几天后,她终于得知她的病情经会诊最终被确诊为淋巴瘤,需要转到内科淋巴瘤病区进行进一步治疗。
病人在离开中医病房时,竟潸然泪下,她被大夫的诚恳与认真负责深深地打动了。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一段故事。病人在淋巴内科的精心治疗下,病情曾一度缓解。
李萍萍说:“得知病人如此的感激,我很感动,也为自己能给病人带来帮助与安慰而欣慰。此事让我铭记在心,告诫我踏实地做一个好医生,不负于这份神圣的职业。”
30多年,经历过从医道路上的各种坎坷艰辛,李萍萍教授对医生这份职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医生治病需要用药,但对患者心灵上的抚慰,药物是远远达不到的。当你穿上白大衣来到患者面前时,首先面对的是人,是身有病痛的人。在这个充满竞争和诱惑的社会,恪守医生职责,静心看病是要有定力的。“看孙思邈的《千金方》,很有感触,最开始不是讲看病,而是如何为医。“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生每天都在用爱心与医术践行医者的真谛。
一次门诊时,一位坐轮椅的患者被推进来。老人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因多发骨转移到骨科进一步检查确诊。他在外地已做了几个周期的化疗,使用了很贵的药物,病情却未见明显好转。老人神情落寞地说,“医生对我说只有3个月的时间了,也不会再站起来!化疗已耗费了我许多精力,我只想用中药治疗,死马当做活马医吧。”
看到老人求助的神情,李萍萍一边了解病情,一边观察他的想法。当老人道出自己酷爱骑马,现在因病失去爱好而感到生活无望时,对他说:“您得的病,就像草原上奔跑的野马,要想驯服它,得先用套马杆套住,而这个套马杆就是化疗药。目前虽然效果不理想,但复查后根据情况我们可调整用药方案,也许能得到缓解。”李萍萍帮他制定了一套在中药的配合下进行治疗的方案:用中药扶正养血补肾,保护骨髓的造血功能,同时适时做了腰椎放疗。当老人的病情得到控制,并能站起来时,老人高兴极了。他幽默地说,“看来我的情报没错,这趟北京没白来啊。”
学无止境,悉心育人
作为北京肿瘤医院的院党委书记,李萍萍教授从不因为自己的行政事务而耽误病人。如果白天没有时间,她总会在下班后去查看病房。严谨从业的她,在确保病人一切正常后,才放心地离开医院,而时间常常已很晚。
诚恳做人踏实工作,心无旁骛,一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一信条伴随着李萍萍教授30多年,也成为她为人做事的准绳。
然而,她总是谦逊地表示,自己仍需不断进步。多年从医,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何谓“世有愚者,学医三年,便谓天下无病不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如今的李萍萍,虽然已在中西医诊疗方面经验丰富,但她仍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绝不轻易凭经验臆断,而是多方查阅资料,认真对待每一份病例。她常强调肿瘤专科医院的中医师一定要学好外语和医古文。英文能帮我们查阅资料,随时掌握新的研究进展;医古文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辨证用药的精髓,发挥中医专业特长。
李萍萍教授也将自己的技术与体验,悉心地教授于自己的学生。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应把学到的知识与临床紧密联系,为未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她认为医师的职业素质,不是靠从书本上就能学到的,需要在医学实践中去培养。“老师在教学中对我们严格要求,特别在临床科研中不允许任何造假。”李萍萍教授的学生谈到,“在她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作风影响下,我得到了医学知识与从医态度的双重收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竭诚献身医学事业的李萍萍教授依然不辍前行。她在医疗实践中不仅有过硬的知识与技术,更有对人性的尊重与呵护。希波克拉底终身恪守的誓言,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她亦铭记于心。人性至善乃成无声的大爱;施医术于仁术,博大精深,方成大医。
(北大新闻网 支锂 刘静)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