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承办的中欧抗菌素耐药合作项目启动

北大医院承办的中欧抗菌素耐药合作项目启动

  【新闻背景】:细菌耐药性正在威胁着许多人的生命,日益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耐药性细菌引起的感染不但使许多患者“无药可救”,造成长期患病和更大的死亡风险,而且因其治疗困难,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如果不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耐药性细菌可能影响现代医院的救治水平。解决该问题需要从全球“卫生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国家层面形成政策性合力,共同努力抗击抗菌素耐药。

  3月21日,为探讨控制和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政策框架、工作机制和有效措施,中国政府与欧盟正式启动中欧抗菌素耐药合作项目,项目启动仪式在北大医院举行。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与欧洲委员会卫生与消费者政策委员约翰·达利一行共同出席,卫生部国际司副司长李明柱、中外嘉宾和媒体、随行人员和医护人员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由李明柱副司长主持。

        启动仪式上,刘玉村向中外贵宾介绍了北大医院在医院感染预防及细菌耐药性防控方面的工作。有着97年历史积淀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学科齐全,综合实力雄厚,不仅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而且在医院感染防控、减少细菌耐药工作等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医院感染率在国内同类、同级别医院中处于较低水平。

        北大医院是我国最早开始从事细菌耐药性研究、最早规范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单位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北大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就被确定为首批卫生部抗感染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和卫生部抗菌药物GCP培训中心;2004年,北大医院受卫生部委托,牵头组织建设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全国128家医院)并成为负责单位;2010年,北大医院被确定为北京市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单位。

        北大医院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多年来,医院相关专家参与制定了包括《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评价标准》在内的多项医院感染控制法规性、指南性文件。目前,院长刘玉村担任全国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李六亿担任该委员会副秘书长。

        刘玉村在发言中介绍了做好医院感染控制、抗击细菌耐药性工作的经验,即一手抓“防”,一手抓“控”。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要从改善医院环境、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管理和优化医护流程等方面着手。在医疗工作中大力向医务人员普及院感防控知识,在临床用药时注意合理使用抗菌素,同时在医院中建立健全监测系统、严格执行以“手卫生”为代表的严格、规范性院感控制工作机制。这些工作富于成效,不但保证了医疗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而且也为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细菌耐药性工作措施积累了经验。近5年来,医院已在国际医院感染领域知名学术杂志发表多篇关于细菌耐药性论文,与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开展了合作交流。

         约翰·达利以《细菌耐药性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安全性的影响》以题,介绍了合作项目的背景和行动计划。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仅去年,欧盟约有25000人死于耐药性细菌感染,医疗资源花费甚巨。由于耐药性可于人类-动物-环境-食物间来回传播,遏止细菌耐药性不仅需要单个地区多部门的联合行动,也需要跨地区的战略合作。欧盟已将每年的11月18日设立为“抗菌药宣传日”,此次寻求与中国的国际合作,希望通过实施国家层面的行动计划,保证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加强药品的研发、管理、监测,预防细菌感染与传播,共同遏制耐药性的发展。

         王羽代表卫生部向中外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再次强调了控制细菌耐药的紧迫性,指出面对可能的感染性疾病威胁,全国性的乃至世界性的政策和行动非常重要。近年来,卫生部通过下发部门性规章制度、加强监测评估、开展培训项目、抗菌药物专项行动等措施来推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工作。他指出,中欧合作项目将搭建双方合作平台,通过政治沟通、专家研讨、经验交流和项目合作,推进双方工作进程。

        随后,中外来宾来到呼吸内科和血液内科病房,整洁有序、温馨而不失严谨的病房环境,随处可见的手卫生器材设施,规范化、标准化的医护人员操作使来宾直观性了解了北大医院感染控制的工作,嘉宾们对北大医院工作称赞有加。

        本次中欧抗菌素耐药合作启动仪式表达了我国政府抗击细菌耐药性的决心。北大医院致力于做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水准原点”,在救治感染病人、控制院内感染、抗击细菌耐药性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领导性和标杆性的工作,将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与国内外同道一起继续努力,共同为抗击细菌耐药性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大医院党院办  傅锦秀)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