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举办

第七届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举办

  新闻背景:30年前,马歇尔教授为了证明Hp可以引起胃炎和溃疡病,勇敢地喝下了从病人体内分离培养出来的Hp,Hp是消化性溃疡、胃炎、胃淋巴瘤的致病因素逐渐被公认。马歇尔教授的发现,使曾经被认为不可治愈的消化性溃疡应用抗生素就可以治愈,正是这场相当于溃疡病诊治的一场革命,使得马歇尔教授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幽门螺杆菌(Hp)从发现至今整30年,值此之际,由北大医院胡伏莲教授任大会主席的第七届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在北京召开,Hp发现者、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应邀参加了这次论坛,代表中国和西方Hp研究界两位大师的对话交流由此展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主办、北大医院协办,与会代表来自全国各地近千人,其中有国内外知名专家110余人。

   胡伏莲教授于1986年就在国内较早地分离出Hp,多年来致力于Hp与上胃肠道疾病的关系、诊断、治疗及Hp耐药等方面的研究;并与国内同道一起创立了我国的Hp科研协作组(现为Hp学组),是我国Hp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多年来,胡教授曾组织过全国20个省市自然人群的Hp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16个省市的Hp耐药性的调查研究,并主持过许多关于Hp治疗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课题,主持或参加了中国的四次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共识的制定。

   关于这次大会,马歇尔教授认为这次近千人参加的大会非常成功,参会者积极讨论和提问,特别是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深入探讨非常难得,大会的Hp诊治问题“争鸣”形式令他印象深刻,中国医生在Hp领域研究的深度广度、参与积极度都很大,马歇尔教授相信中国会出现更多的研究成果来推动Hp研究进展。

   胡伏莲教授和马歇尔教授就Hp是否是致病菌、传播方式、致病性、口腔Hp的研究、Hp的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关于治疗药物,马歇尔教授认为呋喃唑酮对二线治疗是很好的药物,尽管其副作用较多,但就其个人经验来看,没有严重临床副作用发生,对根除失败患者是很好的治疗药物,他比较感兴趣的是早在Hp发现之前,中国医生就应用它治疗溃疡病,所以,马歇尔教授认为关于呋喃唑酮的应用应该借鉴中国医生经验,检索中国医生的文章,因为中国医生使用该药的时间和应用例数更多。而关于甲硝唑,胡教授和马歇尔教授一致认为体外的药敏试验并不能完全反映体内的情况。

   在回答胡伏莲教授提出的关于对Hp哪些方面相关研究最感兴趣这个问题时,马歇尔教授认为,Hp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他最感兴趣的是关于Hp治疗的临床研究,如是否可以开发出针对胃内Hp的抗生素、不同药物的剂型、剂量、给药时间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当胡教授问到,在Hp被发现的这30年当中,最令人兴奋和激动的事情是什么时,马歇尔教授说道:“大家肯定都会认为,最令我兴奋和激动的事情是获得诺贝尔奖,但其实不是,最令我兴奋的是,Hp的发现使我用抗生素治愈了那些久治不愈的患者,当患者的疾病被治愈,患者向我表示感谢时,这个时刻是我最高兴和最兴奋的时刻!”胡伏莲教授对马歇尔教授的回答也深有同感。

   两位大师在交谈的最后,分别对年轻学者提出了他们的期望。

   马歇尔教授特意用中文说:“无论做什么,用心去做。”

   胡伏莲教授说:“年轻人脚踏实地,认真做事,选择正确的方向,不断坚持,就能做出成绩,帮助患者,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自己。”

   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村应邀出席大会开幕式,他指出,北大医院在中国幽门螺杆菌的研究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北大医院将继续努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幽门螺杆菌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Hp的发现已是一段历史,在Hp发现30周年时,中国Hp盛会的成功召开,中西方两位Hp研究领域的先锋为临床、为科研、为这个领域奋斗着的医师对话,为Hp研究的继续不断发展和拓新点亮了一盏明灯。

(北大医院   成虹)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