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辐射到海淀 战略合作共建惠民

共同体辐射到海淀 战略合作共建惠民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暨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揭牌仪式”举行

  在全党全国人民喜迎“十八大”的关键时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再获推广,调整医疗资源、优化服务结构的探索更进一步。2012年11月2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暨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自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依托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品牌效应,与海淀区医疗资源合作共建、共同发展,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海淀区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并加强和改建海淀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2012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开局之年。作为与人民群众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事业,成为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看病难”仍是长久以来萦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城乡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在运营和发展中也都面临困境和挑战。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文化教育科研基地,拥有丰富医疗卫生资源的海淀区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看病难”问题。推进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打造新型医疗便民体系,已发展成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越来越可以倚重的重要组织形式。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暨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揭牌仪式”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与海淀区卫生局局长、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主任段安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海淀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孙文锴,海淀区卫生局局长、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主任段安安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红书记共同为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揭牌。

  在依托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全面合作框架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海淀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通过信息平台开展预约挂号、远程会诊、继续教育、双向转诊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使“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成为可能,同时将辐射带动海淀区医疗技术公共医疗服务进一步发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杉院长表示: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北大人民医院与海淀区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合作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海淀区的百姓可以享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部的优质医疗资源。希望双方的医疗服务队伍能够通过共同体这个载体,不断加深交流合作,提高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慢性病管理的水平,使更多的百姓受益。整合型医疗服务系统(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 IDS)就是一种在国际上广泛采用、并已取得良好效果的医疗服务提供模式。这种在大型综合医院和区域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共筑起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桥梁,既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又满足了群众的切身需求。让人民群众在减少繁琐路径、方便就医的同时,及早发现疾病,提早预防,促进健康,真真切切地得到实惠。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优质资源与实力。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模式,是对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是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支援区域医疗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和示范,对于方便患者就医、实现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大有裨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海淀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孙文锴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依托“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新模式,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服务到基层医疗单位,为海淀区百姓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医疗保障。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全面战略合作是海淀区医药卫生事业深入发展的一件大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学科、人才、资源优势,必将全面带动海淀区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海淀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孙文锴,海淀区副区长傅首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杉院长,陈红书记,毛汛副院长,陈红松副书记以及海淀区政府办主要领导;海淀区卫生局、公共委班子成员及有关科室人员;海淀区区属医院院长、海淀区区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以及有关街道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员工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人民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