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神经节的可塑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基底神经节的可塑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2012年11月18日至20日,由芝加哥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 “Plasticity in the basal ganglia symposium:dopamine and beyond ”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举行。会议主席是芝加哥大学Xiaoxi Zhuang教授和北京大学医学部陆林教授。Xiaoxi Zhuang教授、陆林教授和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的主任Beth Bader女士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世界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近40名神经科学及精神疾病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北京大学百余名师生参加了会议。

  Xiaoxi Zhuang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和北京大学为此次会议召开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专家能借助会议平台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广泛合作。Beth Bader主任向大家介绍了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及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所长陆林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尽管我们在多巴胺和基底神经节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但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次会议将全球范围内该领域的专家聚集到一起,是为了促进交流,更好地整合该领域内各个不同层面的研究发现和观点,从而有助于确立该领域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并提出可行的研究思路。

  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国内外的34位知名科学家围绕不同主题介绍了多巴胺与基底神经节研究领域多个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

  18号会议的主题为“维持特殊行为的解剖环路与神经活性”,分别由芝加哥大学的 Paul Vezina教授、Jeff Beeler教授以及康涅狄格大学的John Salamone教授主持。来自悉尼大学的Bernard Baleine教授、杜克大学的Henry Yin教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Saleem Nicola教授、华盛顿大学的Paul Philllips教授、匹兹堡大学的Tony Grace 教授、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的Stan Floresco教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Nicolas Vautrell教授、康涅狄格大学的John Salamone教授、耶鲁大学的Ralph Dileone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Bruce Hope教授、芝加哥大学的 Harriet deWit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的陆林教授分别报告了该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

  19号会议的主题为“维持特殊功能的突触传递与可塑性”,分别由芝加哥大学的Dan McGehee教授、Harrit deWit教授、华盛顿大学的Paul Phillips教授以及匹兹堡大学的Yan Dong教授主持。来自匹兹堡大学的Susan Sesack教授与Yan Dong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Elyssa Margolis教授与Anatol Kreitzer教授、芝加哥大学的Dan McGehee教授、Jeff Beeler教授、Ming Xu教授与Un Kang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William Yang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 David Lovinger教授、佐治亚医学院的Joe Tsien教授、富兰克林大学的 Marina Wolf教授以及瑞士日内瓦大学的Christian Luscher教授分别做了与多巴胺传递和突触可塑性相关的主题报告。

  20号上午会议的主题为“基底神经节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与治疗策略”,分别由芝加哥大学的Ming Xu教授和佐治亚医学院的Lei Wang教授主持。来自芝加哥大学的Paul Vezina教授、Bill Green教授以及Xiaoxi Zhuang教授、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平教授、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的周专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徐林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罗敏敏教授以及美国礼来公司的Kurt Rasmussen博士就基底神经节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治疗策略分别做了相应的主题报告。

  20号下午的主题讨论中,与会专家与参会人员就“多巴胺与行为”与“纹状体的可塑性”两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热烈讨论,会议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药物依赖所 赵冬 吴萍)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