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民盟高教论坛在北大举行

第七届民盟高教论坛在北大举行

    11月30日下午,由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民盟北京大学医学部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民盟高教论坛 — 大学风范”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议室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索丽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葛剑平,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宋慰祖,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群言》杂志社副主编曲伟以及校党委副书记敖英芳,医学部党委副书记顾芸,清华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唐杰,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张晓黎等出席论坛。

论坛现场

  索丽生副主席首先致辞,他高度赞扬“民盟高教论坛”紧扣高等教育的话题,从理论以及实践的角度来探寻高校的发展方向以及承担的时代重任,论坛已经成为颇具社会影响的品牌,成为盟员参政议政的平台。他指出,大学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承担了引领世风的责任,在国家道德、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风范的形成与大学的历史传统密不可分,也贯穿于师德建设、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之中,今天在这里讨论“大学风范”,是为了率先在高校树立为人、治学、处世的典范,继而致力于以这些良好的风范影响社会,推动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敖英芳副书记在致辞中代表北京大学对民盟高教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民主同盟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和深厚爱国情怀的民主党派组织,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北京大学与民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费孝通、丁石孙先后担任过民盟中央主席,厉以宁、袁行霈也分别担任过副主席,民盟北大委员会是校本部成员最多的民主党派组织,他们当中有许多学术骨干和优秀人才。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心系教育,开创“民盟高教论坛”平台,对中国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中国教育发展的远景规划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大学风范,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也亟待加强对北大风范的探索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相信这次论坛的举办对于探讨如何树立和发扬大学风范,提高我国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结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度扬帆远航,再创新的辉煌。 

  论坛共设5位主旨发言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教授针对师德建设以及大众传播时代的大学形象建设,以“高校危机处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为题,进行了生动阐释。程曼丽教授指出,互联网的发展,微博的兴起,信息传播的国际化都成为了现在危机管理的重要背景,要学会如何利用新媒体,建立建设好信息传播机制,将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相互结合,进行快速优质的危机管理。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以“从人才培养看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风范”为主题,探讨了师德建设、学风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密切关系。史静寰教授提出了教育目标和标准问题,教育的功能问题,教育评价问题和教育的主体性问题。说明了创新、高等教育对于国家软实力发展的意义,阐释了大学师德建设、人才培养的意义。同时也提出了大学使命、大学法律、大学行政制度相互结合,共同营造好的大学风范。 

     北京大学医学部田耘主任医师做了“大学教育的方向”的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回顾了中国大学的发展史,用历史的眼光说明大学应该是独立的教育机构,不应该有更多的掣肘。他强调国家的强盛始于国民的教育,大学应该是富于创新的地方,要鼓励创新,充分发挥大学自由辩论的传统,输出思想,树立好的大学风范。 

     北京大学法学院楼建波教授则以“大学风范与法制”为主题,探讨大学的风范,以及法制和大学风范的关系。他认为大学风范应该是一所大学的空间和在这个空间里面活动的人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的一种风格。学术自由和自主办学是大学风范的核心价值,创造世界一流大学,形成良好的大学风范离不开法律。但是太多的法律,尤其是规定得太细的法律和行政指令,也会妨碍高度自由的大学风范的形成。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晓明教授以“大学风范——对知识和价值的追求”为主题,对知识、价值、公民道德做了精辟的阐释与解析。他认为大学的内在精神就是对知识和价值的不懈追求,对知识和价值的追求,才能树立起大学风范,才能给社会树立起风范,给青年以引领,树立大学风范是尤为迫切的。 

  民盟北京大学医学部季加孚教授,清华大学史琳教授,北京大学何玉明教授、宋春伟教授等也即席发表了自己对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师德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论坛由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李玮教授主持。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民盟北京大学医学部委员会的近百名盟员参加了论坛。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