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2012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年会召开

基础医学院2012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年会召开

  2012年12月21日-22日,基础医学院组织召开了“2012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年会”。学院和各学科领导,全院科研项目负责人及研究生导师等140余人参加了会议。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医学部副主任方伟岗、王宪,科研处处长沈如群、副处长韩鸿宾、樊建军,北大科研部副部长韦宇、发展规划部副部长薛领等莅临指导。会议由周春燕、万有副院长分段主持。

        柯杨副校长做会议讲话。她充分肯定了基础医学院引领医学教育教改、探索医学基础前沿研究的突出贡献和重要地位;表示学校重视给予基础医学院“985项目”和人才引进等的重点投入和支持,认可学院的显著进步;分析了学院发展面临的内外竞争、资源限制等一系列挑战;着重提出学院要以人才和教育为根本,提高教学质量,留住优秀学生,改善条件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强调学院要寻求增量发展,发挥基础与临床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先天优势;加强校内外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把好人才引进质量关,按需引进高端人才;要建立筹资机制,争取社会资源,改善科教投入。反对浮躁和功利,追求长效学科评价,保持和提升学科地位。

        会议特邀国家基金委医学科学部董尔丹主任介绍了基金申请、评审、资助情况。他概况了基金委特别是医学科学部近年来资助规模水平的快速发展提高;同时指出当前科学研究存在高端成果少,仪器、试剂、模型、期刊等依赖国外,学术技术标准不完善,量化评价泛滥等宏观问题;分析了项目申请中的常见问题,详细说明了项目评审标准;提出交流分析申请书范例、注重细节和学术规范、加强国际合作等建议。

        周春燕副院长做了“2012年基础医学院科研工作总结报告”。报告统计分析了年度科研投入与产出情况及学科与平台建设进展。包括新批科研项目120余项经费超亿元,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部重大项目增长显著;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SCI论文200余篇,论文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尹玉新教授为负责人的“北京大学肿瘤系统生物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获得北京市科委认定,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在卫生部委托的专家组评估中获评优秀并获得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支持总经费1901万元;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引进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7人入选“杰青”、“优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多项人才计划;转化医学方面,王凡教授实验室的“新型特异性肿瘤显像剂”和免疫学系的“NY-ESO-1b肝癌多肽疫苗”2个国家一类新药研发取得良好进展,全院还获得发明专利授权9项;配合北医百年庆典,学院特别加强了学术交流,全院主办/联合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5次,举办校内学术报告130余次,包括“基础医学院院长论坛”特邀学术报告25次。

        万有副院长做了“2012年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工作总结”,介绍了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发展与生源质量提升、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学位授予、奖学金评授、师生关系、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进展与改革。

        医学部研究生院研工部王青老师做了题为“从案例看研究生管理”的报告,着重分析了研究生招生、培养中的典型问题案例,并揭示出其中的经验教训。              

        万有教授作为医学部今年唯一新任“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做了题为“疼痛与镇痛机制研究”的报告,介绍了该项目从外周神经放电到中枢网络调控等深化发展和组织运行机制。以突出的项目进展验证了传承与创新、团队协同的先进创新模式。  

        孔炜教授作为今年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唯一同时获批2个大项目(“杰青”和“重大国际合作”)的负责人做了题为“血管功能稳态调控与心血管疾病”的报告,介绍了自己的主要科学发现和学术成长过程,也显示了所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青年人才培养的优良环境。

        各系所推荐19位科研骨干做了年会学术报告,交流了肿瘤、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传染病发病机制与防治基础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报告内容丰富,实验展示详实,项目进展深入,论文成果丰硕。院学术委员会参会委员对其中青年教师的学术报告评选出刘昭飞、铁璐、郑乐民、张晓伟、冯娟5个年会“优秀学术报告”。

       朱卫国书记和孔炜教授分别主持了“一流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和“青年教师合作交流”2个专题研讨。学院和医学部相关领导听取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对大家关心的实验室空间和青年教师职称晋升等焦点问题给予了分析解答。

  尹玉新院长做会议总结发言。他强调要具体落实柯杨副校长讲话中对学院提出的要求和希望;落实董尔丹主任的建议,组织好重大项目,特别要做好交流指导,提高中青年PI的科研项目水平。他概括点评了学院的科研工作和年会学术报告,认为项目、论文体量规模可观,但面临高影响论文瓶颈;各系推荐的学术报告突出体现了青年教师的发展潜力,但有些工作还不够完整,需交叉合作,丰富研究内容。他指出提高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的关键是“合作交流+前沿技术+模型验证+转化医学”。要结合临床,学科交叉,积极培育“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整合放大资源优势,改革优化创新机制,规范合作关系,同等评价合作产生的Co-CA 、Co-FA;要请更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来交流,让同行关注了解我们的研究;系统生物医学所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已建成一系列组学、生物信息等高通量技术平台,学校分析中心也有许多高端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等平台不断改善,具备做出原始创新的技术条件,要开放共享、充分利用;要把握转化医学的潮流方向,建立转化医学促进机制和机构,重视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尹玉新院长对学院2013年的科研发展充满信心,特别是学校的“人才奖励计划”将推动科研人员争创更多研究成果。

(基础医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