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征文之四十七】筑梦中国,梦在每一个人心——赴雅安抗震救灾有感
【中国梦征文之四十七】筑梦中国,梦在每一个人心——赴雅安抗震救灾有感
【编者按】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自2013年4月启动“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以来,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到近300篇投稿。其中,有的来自医护人员,有的来自教师学生,有的来自管理人员,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书写了对中国梦的理解,以及为实现美好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与行动。北医新闻网特开辟《我的中国梦征文》专栏,从众多稿件中择优摘编刊登,以飨读者。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还将组织”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以使北医师生对“中国梦”内涵的学习和探讨不断深入,敬请垂注。
2013年4月20日早上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区发生了7.0级地震,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到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的指示,立即组建一支专家医疗队,急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医疗队涵盖了11个学科,共计27人,是我院有史以来组建并派出的最大的医疗队。医院任命我为医疗队队长。这是一支由中青年专家组成的医疗队,每一位队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都是在各个科室表现突出、业务能力强的医护人员。其中有多人曾经参加过2003年SARS救治及汶川地震。
医疗队于20日晚9点乘飞机赶往成都,于21日凌晨4点半到达雅安市。当天雅安的夜很静,房屋还完好,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然而刚一进入宾馆的房间,突然间铝合金窗户像是被人用力推动一样哗哗作响,整个房子都在晃动。我意识到地震了。对于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的队员而言,刚刚到达就遭遇了这么强烈的余震,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十分害怕。我打开房门,看见多名队员站在各自的房门口,面带惊慌。作为队长,当时尽管心里也很没底,但我还是和大家说,不要害怕,这是余震,但一定要注意安全,提高警惕。说了一番安慰大家的话,其实也是安慰我自己。因为余震的威力,窗外传来了一阵阵的狗叫。短短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队员们是在余震中度过的。余震也提醒我们,灾区到了,我们就在最前线。
早上8点,医疗队兵分四路,分别排查雅安市三家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和市中医院,另一支队伍和卫生部赵明刚司长一起奔赴芦山县了解灾情。去芦山的道路很危险,可能会遇到车祸或者山体滑坡。就在前一天,一辆军车翻入深沟内,车上多名战士伤亡。听说要去芦山,大家争着要去,为了安全起见,我和雪松队长决定挑选4名队员和我们一起坐救护车去芦山。路上大量的车辆往来于只有两排车道的公路上。路的一侧是高山,多处见到有山体滑坡的痕迹,而另一边是悬崖和河流。来到芦山县人民医院,一下车就看见县医院的门诊楼已经不能使用,大厅内的吊顶都半悬在空中。院子里满是帐篷。通过排查我们惊异地发现,芦山县城内的重伤员都已在24小时内转出了,当时病人安置点里都是轻伤员。当时,我们都十分敬佩国家在这次地震中所表现出的快速反应能力。此时,雅安市各分队也先后报告各自医院的伤情,他们发现有大量伤员,许多开放骨折需要手术。为了能第一时间救治伤员,我通过电话部署各分队任务,积极与各医院沟通,尽早开展手术。最终雅安市二院的院长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决定当天下午开放手术室。下午3点左右我返回雅安市,惊喜地发现,我们的队员们已经根据各个医院的情况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救灾工作。二院手术室于下午3点半开放,雅安市震后第一台手术于4点钟开始了。看着患者已经接受了手术治疗,我的心里无比满足。我们经过一夜的奔忙来到雅安,在短短一天内即完成了病人的筛查,而且开展了雅安市震后第一例创伤骨科手术。我真为我们队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而感叹。
然而,就在我内心中有一点小满足的时候,我们担心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大约五点多,突然整个楼房剧烈晃动,站在八楼的手术室内,身体来回摆动,墙壁在摇晃,耳边传来整个楼体发出的低沉的咣咣的声音。一股恐惧感袭来,正在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病人当即被吓得大哭起来。我们的队员,尽管也面带恐惧,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手术室里的一名当地护士说,你们北京来的医生胆子真大,我们的病人都不愿进入楼里,宁可住在帐篷里,劝都不进来,你们不仅进了楼,还这么急着做手术,你们不怕吗?说实话,全体在场队员心里都害怕,每一位队员后面都有一个家庭,有父母、爱人和年幼的孩子,这么多家人都希望我们能够安安全全的返回。我们有的队员的孩子只有几个月大,麻醉科的魏滨医生在出征的前几天刚刚知道妻子怀孕了。地震的时候,他站在手术室的墙角处,那个墙角也许会带给我们队员些许安慰。在剧烈晃动的大楼里,大家都很清楚,如果真的遇上大的地震,我们是没有时间逃出去的,况且我们医生不能扔下患者自己逃跑,所以是否能安全地完成任务,大家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想到国家给予我们医疗队的任务,还有院子里遍布的受伤患者,他们从受伤到现在已经等了整整一天多了,有的骨折的小腿骨还暴露在外面,他们都在痛苦中等待我们救治。因此,那一刻全体队员没时间想那么多,在忙碌中或忘记了或淡化了恐惧,放下了自己和家人,脑海内只有救人。看着大家虽然疲惫,一双双眼睛却目光炯炯,我知道大家都豁出去了。主刀医生张志山一直在认真地手术,麻醉师则一边安慰哭泣的患者,一边调整药物,控制好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手术顺利结束了,当患者被安全地推出手术室时,我们的队员们紧绷着的表情放松了,疲惫的脸上也多了一丝笑容。那一刻,我环视了一下这个八楼手术室,心里在想,我此生不会忘记这个地方、这个时刻——2013年4月21日,芦山地震的第二天,我们队员就在这里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雅安市震后第一例骨折手术。
我和我的队员们就是这样冒着余震的危险每天不停地忙碌着,其中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经过10天的努力,我们医疗队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在救治患者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且在医护人员培训、院内感染以及医疗流程制定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医疗队共完成骨科手术58台;查房1400余人次,治疗重症患者69人次,其中抢救危重患者9例,雅安市外的会诊4次。全部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充分体现了医疗队一流的业务水平。我们深知医疗队的工作是短暂的,为了能在灾区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我们队员共完成教学查房5次,其中1次为多学科联合教学查房,临床讲座24次,医疗技术培训4次。我们的讲座和培训工作受到当地医护人员的热烈欢迎。此外,我们还制定了多项流程,包括急诊分诊流程、肾内科挤压综合征诊治流程、院内感染控制流程、气性坏疽诊治流程、新生儿病房设计等等。医疗队的院感专家协调三家医院院长,共同进行院内感染排查,并且有针对性地召开了三家医院主管院感的院长及院感科主任的工作座谈会,总结并讨论地震伤员救治中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并督促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雅安的工作中,医疗队创造了多项雅安市第一:震后第一台手术、雅安有史以来第一例床旁血液透析滤过(CRRP)、第一个卫生部院内感染专家组参与的雅安市院内感染工作座谈会等。
除了送医疗、送技术外,医疗队还组织了多次向灾区献爱心活动。地震受伤的患者失去了房屋和家园,生活拮据,在医院陪护患者的家属也要吃用。为了能够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尽我们每一位队员的微薄之力,全体队员将医院为我们准备的全部食物和日常用品捐给了多位住院患者。此外,由于四肢骨折患者最多,急需大量的石膏和支具,我马上联系相关厂家,借助社会力量为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捐赠了300套四肢骨折外固定支具,缓解了医院的燃眉之急。医疗队向雅安市三家医院捐赠了600瓶快速免洗手消毒液,为震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北医三院的金昌晓书记、王健全副院长等领导亲自到达雅安,代表北医三院向雅安市的医院捐赠了1台血液透析机和2台心电监护仪,同时还承诺向当地医院提供医护人员进修学习的便利条件。
抗震救灾期间,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工作中表现出优异的品质,起得了模范带头作用,展现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向身边的队友们传递了正能量。在4月27日上午纪念芦山地震殉难者的默哀仪式后,有6名医疗队员先后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月30日,我们第一批国家专家医疗队与第二批医疗队顺利完成工作交接后,本可以休息的队员们又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来到雅安市郊区的上里地震灾区进行义诊活动,受到了当地卫生院医护人员和百姓的欢迎。
在这次抗震救灾医疗救援活动中,医疗队员们全力以赴,不怕牺牲、不怕辛劳,忘我工作。在救治过程中,冒着余震可能带来的生命威胁,以最快的速度对灾区进行伤情的排查并展开重症患者的救援工作,充分展现了国家医疗队的精湛医术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诠释了 “医者仁术”的丰富内涵。在此次救灾活动中,医疗队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的优秀医疗队员。医疗队的救灾工作得到了卫生计生委领导马晓伟副主任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他指出国家专家医疗队是医疗队伍的骄傲,号召全国医疗战线的医护人员向此次雅安地震国家专家医疗队学习。
国家专家医疗队抗震救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卫生局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领导亲自为我们送行。卫生计生委医政司适时指导我们工作,北医三院为队员们的生活提供了大量后方支持。北医三院的领导还亲自到队员的家中或爱人的单位慰问,并带去我们在前线的消息。有了这样的坚强后盾,才使得我们医疗队员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因此,医疗队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耀不只属于我们自己,更属于为此做出奉献的每一个人。
其实,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作为一名医疗队队员,我们每一个成员都深知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应挺身而出,利用自身专长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医生的自身价值。我们感谢国家能够信任我们,给了我们每一位队员服务社会的宝贵机会。在此次抗震救灾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国家表现出了快速有效的灾区急救,也自豪地发现我们医疗队伍成为抗震救灾的主力军之一。
我们队员的平均年龄35岁,许多是80后。但正在这些年轻的医疗队员在国家有难的时候,都能放下一切,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而且表现出扎实的临床功底和敢拼敢闯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北医的精神、三院的精神。年轻队员们的英勇表现向社会证明,青年人不仅是正能量的创造者,而且是正能量的传递者,青年人一定大有作为。我们都在谈论中国梦、北大梦、三院梦,我们每个人还有自己的小梦想。或许我们已经察觉、或许我们还不知道,其实每个人的梦就在我们自己心中,我们青年人有能力也有这种精神去实现属于我们自己的梦,梦圆北大,梦筑中国。
(北医三院骨科 李危石)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