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征文之四十九】我们是一家人——雅安抗震救灾有感

【中国梦征文之四十九】我们是一家人——雅安抗震救灾有感

  【编者按】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自20134月启动“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以来,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到近300篇投稿。其中,有的来自医护人员,有的来自教师学生,有的来自管理人员,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书写了对中国梦的理解,以及为实现美好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与行动。北医新闻网特开辟《我的中国梦征文》专栏,从众多稿件中择优摘编刊登,以飨读者。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还将组织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以使北医师生中国梦内涵的学习和探讨不断深入,敬请垂注

快速反应的救援体系

        2013年4月20日早晨8点02分,中国人的心再次被揪紧,四川又发生地震了,雅安7.0级!上午10点,国家卫计委委托北京市卫生局,以北医三院为核心组建第一支国家医疗队。联系人员、准备物资、制定行程等等各方面工作迅速展开。下午6点钟,医疗队27名队员全部按时到达医院集结。晚上9点20分,飞机从北京腾空而起,飞往成都、奔赴雅安。午夜12点,飞机降落在成都,卸下物资,机场外早有车辆在等待,大家一刻未休息,连夜赶往雅安。4月21日凌晨4点半,到达雅安红珠宾馆,迷迷糊糊睡了2个多小时就起床了。8点钟出发,分组去各个医院筛查病人,抗震救灾工作正式开始!经过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两次大地震的考验,国家的救援体系越发成熟了。首先地震发生后国家立刻派出军队和当地医疗队赶往震中芦山县和宝兴县救援,以最快的速度抢救伤员。作为国家医疗队,我们也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震后24小时,我们就开始了在震区的工作。这得益于三院前两次救灾经验的积累和医院应急体系的成熟。其次,为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震区实现了危重伤员的快速转运。经过筛查,我们发现所有病情重的病人和需要手术治疗的伤者都被迅速转运到了雅安市区医院和成都的大医院。我们的工作重点也转到了雅安市区的医院,也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国家医疗队的技术优势。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相助,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团结战斗的集体

  27人的庞大医疗队,来自11个不同的科室,从不认识到熟悉再到默契的共同工作,我们配合得相当好。在北京和成都机场,大家不分你我地搬运救灾物资,男生出力,女生记录,不再区分主任医师和护士,整整95件行李,一件也不少。从出发那一刻,我们就是一个团结向上的战斗集体。

  到雅安的第一天,大家随机分成4个医疗小组,分赴4家医院筛查病人。我带领一个小组去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停车场上布满了帐篷,里面住满了伤病员。已经十分疲惫的队员立刻又振奋起来。我招集大家,立即分工、了解情况。我和普外科王港、胸外科宋金涛、脑外科孙建军迅速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分拣病人,急诊科谢蕊和段俊涛帮助记录病情,肾内科史均宝、感染科吴华、麻醉科魏滨立刻了解医院应急布局和相关救治设施、设备等救治条件。2小时我们筛查了近30例骨科患者,其中13例需要手术治疗,其中1名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情况更为紧急。她的一侧小腿在地震中被墙体砸断,是开放性小腿粉碎性骨折,此时已经是地震后的24小时,若再不手术,感染等继发性损伤将接踵而至!但是客观条件非常不乐观。大震刚过,虽然检测部门报告楼体是安全可用的,但病人仍然十分恐惧,不敢进入医院大楼,更别说给他们做手术了。与此同时,医院的CT机、血液生化仪在地震中损坏,我们到达医院时才修好。所有患者的资料只是X光片,简单的血常规都没查,没有简单的病历,没有护理和输液资料。

        与当地医院商量如何展开工作后,我们还是依靠紧密的合作分工,有人照顾患者、有人和当地医生联合做患者的思想工作、有人整理病历资料、有人到手术室和供应室筹备手术设施器材。人多力量大,终于在21日15点40分,由我、王港医生、麻醉师魏滨及手术室徐娟护士长组成的手术小组准备就绪,震后雅安市第一台手术开始了!

        我们医疗队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每个人都是多面手,大家分工合作,有序而高效地完成病人筛查。在这种特殊环境和特殊时刻,我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那样我们才能更出色地完成任务。我们与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迅速形成了一个大集体,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快速有效地救治伤员。我为成为这样集体的一员而振奋,这促使我更加努力工作!

医生的天职

  作为一名普通的骨科医生,我个人在雅安完成的手术量最多,我的感受是无论何时何地,一切为病人着想是一个医生的天职。作为一名医生,我的目标始终就是做一个好医生,看好病人、治好病人。在抗震救灾这种特殊时刻,我们更应该坚持医疗原则,而不是急功冒进。在充分分析患者伤情和当地医疗条件的基础上,我果断转诊了一些复杂和风险高的患者,不能为了完成手术量而让患者冒不应该的风险。作为国家医疗队,我们更应该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技术。在雅安震区的第一台手术,就是在强烈余震情况下完成的,那是一个开放性小腿骨折合并复杂皮肤脱套伤的患者,精神高度集中的我没有体会到强烈的余震,但是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却吓哭了。为了患者,我们就应该争分夺秒、不惧危险地去完成这台手术。

  有些手术难度挺大,病人的受伤机制不同于平常。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出现骨折的压缩,对我的手术技术是一大考验。此外,雅安是个地级市,医疗条件不是很好,加上震后的工作千头万绪,很多时候配套设施和器械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庆幸地是我带了一些自己的复位器械,若没有这些器械,面对那些粉碎的小骨头,我真是头大呢。震后在雅安市完成的第一例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我就是在没有牵引床、没有合适的手术台、术中不能透视髋部侧位的情况下完成的。我在新疆工作时也遇到这种情况,经过我的改进,能够顺利完成髓内钉的治疗,现在新疆的同事已经做得相当好了。我以为调整一下就可以术中透视髋部侧位了,郁闷地是,无论我怎么摆放体位和透视机,均不能透视侧位。没办法,只能凭着经验和髋部正位来进行固定。完成固定才能透视髋部侧位,还好,螺钉刚好在股骨颈中央。在咱们三院30分钟就可以完成的手术,我用了1个半小时才做完,术后我全身湿透,真是如履薄冰呀。好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所有病人的治疗效果还不错。

  地震是天灾,我们和雅安的患者已成为一家人,为了家人的健康,我们就应该全力以赴!

感人的病人

        平常在三院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了解病人背后的故事,在雅安治疗了这么多病人,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知道了这些,会让我更尽心去治疗他们。有个肱骨干骨折的妈妈,地震发生时她和老公先从屋里跑出来了,但是孩子没出来,这个妈妈又冲到屋里把孩子抱出来,结果孩子没事,倒塌的房屋把她砸伤,造成肱骨干骨折和髋关节脱位。伟大的妈妈!让我们尽全力治好她。她家里的屋子全倒了,经济也很困难。我们把一些生活物资捐出来,希望能解决她目前的生活问题。来到雅安第二天治疗的那个肱骨头骨折的病人,他那种骨折类型很少见,肱骨近端恰好从解剖颈(也就是肱骨头关节面与干相连处)骨折,肱骨头又被压进了髓腔,这种骨折在地震时怎么发生的呢?经过了解,地震发生时该病人向前倒,但是为了避免撞倒前面的老人,他在摔倒的瞬间生生地让自己向侧方倒下去,结果庞大的身躯重重地加在肱骨头上。经过不懈努力,我成功复位固定了骨折,肱骨头下的骨缺损植入了大量人工骨,术后片子显示效果挺好。好人有好报,希望他不会发生肱骨头坏死。我给病人留下了电话和邮箱,想定期复查这个病人,是地震让我们建立了长久的兄弟情谊。为了做这个难度很大手术,我不得不把一个小腿骨折的病人手术延期到第二天了。从手术室出来,我亲自到这个病人床边解释情况。病人说您累了一天了,明天做也没关系,让我早点回去休息。听完这些话我被感动了,每次翻身她的小腿骨折都会疼一次,谁都想早点做手术,但是她先想到的是医生的劳累,谢谢她的理解!目前医患之间缺乏的就是相互理解,在这种特殊的时期,这种理解更加可贵!一个肩部骨折的小伙子是雅安市电视台的记者,在芦山县地震一线报道时发生余震,疏散时被人推倒摔伤,做完手术后小伙子还想去工作,他说左肩受伤不影响右手写字,多么敬业的小伙子!还有一个刚满16岁的志愿者,在搬东西时被砸,造成左侧膝和小腿远端骨折,从X线片上看,他的骺线还未完全闭合,骨骼还未发育成熟,为了帮助他人,小小年纪受到如此大的创伤。我小心仔细地恢复他的骺板,希望他完全恢复,也希望他能够继续长高一点。这些感人的病人,他们激励着我们更积极地去工作,更努力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当中去。

领导与家人的牵挂

        从北京出发那一刻起,领导与家人的牵挂就伴随着左右。4月20日午夜12点多,我们刚降落在成都机场,骨科刘忠军主任就发来短信询问是否安抵、下一步如何安排。作为骨科派出的一员,领导在时刻关心着我们。完成在雅安第一天的工作后,4月21日晚上刘忠军主任又亲自打电话给李危石队长,询问在震区的工作开展情况,得知我们一切安好后领导放心了。5月1日医疗队凯旋,刚到取行李区,就远远地看到骨科刘忠军主任和张克主任来接大家了。他们和医疗队每位队员一一握手,拿到行李后两位大主任亲自给我们推行李,让我们走在前面接受鲜花和掌声。谢谢主任,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有你们的培养和关心!在雅安打开沉甸甸的行李,我们深刻体会到三院领导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吃的到用的,院领导为我们准备得一应俱全。每天早晨在微信群里都会看到院领导的问候,金昌晓书记、王健全院长、张洪君主任、周洪柱处长亲自到雅安慰问大家,乔杰院长在机场隆重地迎接医疗队归来,这就是三院人,令人骄傲的大家庭!这次远行更是牵动小家的神经,未能赶上送行,爱人有些遗憾,小丫头更是不明白爸爸为什么突然走了。爱人后来告诉我,当天晚上小丫头哭着找爸爸,她习惯了睡前我陪她玩会儿游戏。在雅安忙碌一天后与家人的通话,让我的疲劳一扫而光,也让家人很安心。5月1日出机场时高高抱起小丫头,家人的心终于放下了。医院的坚强后盾、科主任的关心和家人的牵挂,让我们在震区安心努力工作,感谢你们!

  雅安,曾经的雨城,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4·20大地震让我与你结缘,抗震救灾治病救人的同时我也被病人、被当地的医护人员、被当地群众感动着。我的梦想就是去做一个好医生,看好病、治好病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我们这个大家庭每个人的梦想合起来就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中国梦!为了梦想,让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北医三院骨科 张志山)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