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医学教育交流研讨会举办
第二届北京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医学教育交流研讨会举办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因其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框架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逐渐成为传统知识传授体系的良好补充,备受现代医学教育的推崇。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PBL中心已于今年6月成功举办了首届研讨会,获得全国22个医学院校150余名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应全国多个兄弟院校要求,并进一步总结成果,扩大影响,基础医学院PBL中心于12月9-13日举办了第二届北京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医学教育交流研讨会,参会人员包括全国23个学校120余名基础与临床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校内公卫、护理、附属医院50余位老师。开幕式由基础医学院教学院长、神经生物学系王韵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医学部教育处副处长、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蔡景一教授,基础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尹玉新教授,基础医学院PBL教学中心副主任,生理与病生理学系副主任吴立玲教授以及PBL教学中心案例撰写组组长、生理与病生理学系副主任宋德懋副教授,师资培训组组长、生化学系副主任倪菊华教授,考核评估组组长、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教授,教学管理组组长、解剖学系副主任张卫光副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柯杨副校长做了题为“教学改革是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需要”的主旨报告。柯校长指出,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体制的巨大变革、患者与整个社会的期望、新时代医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信息社会爆炸性知识的积累,都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巨大挑战。而北医进行的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学生不仅完成了医学基础知识、医学临床知识、医学相关学科知识和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还获得了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国际视野以及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培养,为成长为新世纪优秀的医疗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后王韵副院长向与会代表系统介绍了“北京大学生物医学阶段创新课程新体系”建立的理念、思路、实施细则以及整体效果。此外,PBL作为起源于国际教育领域的前沿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何更好的融入我国的医学教育?如何在医学生的基础医学阶段设计和实施?如何充分发挥普通教师在PBL过程中的作用?王韵和吴立玲两位老师以“授之以渔——基于问题的学习及其在医学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和“PBL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两个讲座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探讨。
全国范围内,像北医这样将PBL纳入教学计划,在本科生中全学年、大规模的开展尚属首次。其原因之一是PBL对师资和相应的配套设施要求较高,包括建设专门、足够数量的PBL教室、构建高质量的案例库、培训带教教师达到统一理念、建立以能力评估为重点的考核评估体系以及学生的培训和学习过程的指导等等。为了向来自全国不同医学院校的代表全面介绍基础医学院开展PBL教学的情况,本次研讨会不仅安排了与PBL教学开展有关的设计和管理环节,也介绍了PBL教学的各个层面。为此,PBL中心四位组长宋德懋、倪菊华、王月丹、张卫光分别就案例撰写和案例库建设、师资培训和学生培训、考核评估体系、教学管理与设施完善等环节进行了专题介绍。
基础医学院实施的PBL是由PBL中心全面负责、全院统筹的管理模式,带教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每个案例上课前需要进行案例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案例总结。本次研讨会上,参会老师不仅全程观摩了由生化学系倪菊华教授负责的“贫血”案例的两次讨论课,而且也旁听了由解剖学系张卫光副教授负责的“内囊出血”的案例培训,以及由病生理学系徐海副教授负责的“肾小球肾炎”的案例总结。与会代表对我校教师和学生们的出色表现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医学部副主任、教育部基础医学教指委主任委员、基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宪教授出席了闭幕式。王主任在闭幕式中提到,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是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必备条件,也是医学教育的总体趋势,希望北医所做的尝试能为兄弟院校的实践有所借鉴,共同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努力。
本次研讨会受到了全体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反映了全国对北医实施的教改高度认可。与会代表们的高度参与及提出的各项建设性的意见也将有助于北医教改的进一步完善。相信此次研讨会也将对全国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有较大地推动作用。
(基础医学院/文 宣传部 黄大无/摄影)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