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建议】马大龙:关于取消行政化的医院评级制度的建议

【提案建议】马大龙:关于取消行政化的医院评级制度的建议

  

  现行医疗管理体制加剧了医院的两极分化,城市大医院病人拥挤、看病排队,有的要排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轮到;而基层医院包括城市中小医院和广大乡镇医院门可罗雀,越来越难以吸引患者就医,别说发展,就是维持运转都成问题。

  追根溯源,原卫生部1989年开始实施的《医院分级管理制度》对于医院的两级分化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这一制度,医院被划分为一、二、三级,而每一个级别内又分为甲、乙、丙三等,产生了“三甲医院”、“二甲医院”等中国特色的头衔。医院分级制度距今已经25年了,看病首选“三甲”医院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广大民众的心间。同时,政府对待不同级别的医院也有不同的态度和措施,有不同的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这更导致大医院愈大愈豪华,小医院门可罗雀。医院不管大小和所在区域,也不管民营还是国有,本应一律平等、一视同仁。把医院分为三六九等不利于医院的均衡和谐发展。由于医院分级管理对中小医院和乡镇医院处方权和手术资格的限制,使其业务开展和人才引进越来越难,技术差、药物拿不全、拿不到,请来的专家和人才无法施展才能,迫使病人直奔到大医院而去。伴随着病号的严重流失,医护人员也发生着严重流失,致使基层医院频临倒闭破产。与此同时少数大医院规模空前扩大,病人源源不断、蜂拥而至。但由于定岗定编,大医院规模扩张了却无法相应地增加医生护士。一面医院不堪重负、医生累死累活、病人怨声载道,另一面基层医院冷清、病人稀少、医生无所事事或改行转业;一面是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另一面又大量浪费着医疗资源。

  医院分级的初衷是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但其后果却适得其反,引起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包括医院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资源分配不均、过度行政干预、权力寻租等,最终造成不同层级医院的畸形发展,损害了广大患者的权益。回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医院分级管理制度》实施以前,许多基层医院也都能做手术,甚至大手术也能做;什么药也能开、也能拿到,就是拿不到的药跟医生说一声,也能很快进来。群众很方便,在家门口什么病也都能给解决了。而如今,基层医院除了头痛感冒能治外,其他什么病也治不了;手术,连个清创缝合都做不了。

  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需要全面审视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医院分级管理制度的利弊,一方面,应该承认这一制度对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最初十年,通过竞争和重点支持,促进了我国医疗服务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医院分级也造成了严重的两级分化,阻碍了医疗体制改革。为此,建议如下:

  1. 建议国家卫计委简政放权,取消传统的由政府部门认定的三级医院管理制度,各医院一律平等,有平等的处方权和手术资格,让大小医院、公立私立医院站在一个公平开放的环境中平等竞争,相信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下,会有更多的好医院出现,即使是一个社区医院,也会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2.应该将医院的分级认证看作是一种服务行为,而不是管理行为。建议在我国发展多元化的医院认证体系,引入第三方的专业认证机构,发挥学术团体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在认证过程中引入竞争,相互促进,完善我国医院评级制度。

  3.国家卫计委卫生部将医院分级认证权力下放后,最重要职责是强化医疗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及其最低医疗服务质量保障的监督工作,防止黑医院、黑诊所等的混入。

(统战部供稿  作者:马大龙)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