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思延教授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通过验收

詹思延教授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通过验收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詹思延教授牵头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抗结核治疗队列人群中药物性肝损害的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日前通过了由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结题验收会。验收组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胸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专家组成。

  项目组负责人詹思延教授首先介绍项目完成情况。“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抗结核病药品不良反应研究”项目经过三年努力,以提供的4488人队列资料和生物样本为基础,采用1:4匹配的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筛选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ATLI)相关的I、II、III相代谢基因以及相关下游免疫基因作为研究重点,从药物整个代谢通路角度探讨基因多态性与ATLI的关系,并探讨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在ATLI中的作用,为早期识别和预防ATLI的发生、临床分型、预后判断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支持,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

  专家组认为本研究以抗结核药为例,探讨药物代谢、转运和免疫调节等潜在通路中基因多态性与ATLI的关系,这将为其他药物性肝损害研究提供思路和模板,也为新药研发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该项目分析了中国抗结核治疗人群肝损害患者三相反应遗传易感性位点中的30个重要基因70个SNPs多态性的频率分布,并初步揭示了三相反应及免疫反应相关基因多态性与ATLI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ATLI发生的可能影响,为早期识别和预防ATLI的发生、临床分型、预后判断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相关的基础数据,为其他药物性肝损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该项目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6篇,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2名,硕士2名,晋升副高职称2名。该项目成果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和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验收专家组一致建议项目通过验收,并建议继续资助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公共卫生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