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楼滨城教授获第一届“生命卫士”中国急诊医师特殊贡献奖
2014年9月12日-14日,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二次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楼滨城教授获颁第一届“生命卫士”中国急诊医师特殊贡献奖,仅有为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3位专家获此殊荣。
楼滨城,196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德高望重的著名教授之一。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急诊科,培养了第一批经过专业训练的急诊人。
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急诊科的医生也是用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医术来保证病人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楼滨城就是这样一名有胆识、有仁术、有担当的急诊人。在其少年时代即具有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高尚情操。在抗美援朝时期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要求参军,保家卫国,并光荣地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学生兵。后楼滨城教授以优良的表现、优异的成绩被部队推荐考入北京医学院,并以优秀的学业留校任教。
1965年他又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新疆建设兵团的队伍,一心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并为兵团医学事业(即现在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竭诚尽力,独立建立血液病专业。留下了丰厚的医学积淀和民族团结、边疆建设的一段佳话。
1976年国家拨乱反正,楼滨城教授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母校——北京医学院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事内科专业,主攻血液系统疾病,并负责急诊室工作。
1983年楼滨城教授担起首任急诊科主任的重任,负责从建设施工、人员组织、科室建设、建规立章的筹备工作。在克服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终于在1984年正式建立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成为国内最早的独立建制的急诊科之一。在坚持与努力下,楼滨城教授培养出一支业务精、技术强的急诊医疗队伍。
在楼滨城教授的主导下,人民医院急诊科于1992年确诊并抢救成功我国首例放射源不明的急性放射病,并撰文“忻州废旧钴源事故主要临床资料8例”,发表在中华放射和防护杂志(1998年8月)专刊上。同时因新闻故事生动,情节曲折离奇而在国内大小报刊广为登载,获全国同行好评。对患者张芳的诊治不仅体现了急诊团队的医疗水平,更显示出他们“永不放弃”的精神。
为了我国急诊事业的发展,楼滨城教授竭尽自己所能为改善急诊环境、留住急诊人才奔走呼号。与此同时他积极参与制定了中国急诊科室的建设规范,为当年卫生部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医院急诊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中国急诊急救事业的发展贡献良多。由此楼滨城教授也成为我国第一代急诊医学专家的杰出代表,我国急诊医学的开拓者之一。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楼滨城教授在抢救危急重症、诊治疑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急诊医学的关键问题--危重症的识别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此外他还关注国内外专业发展情况,经常浏览国外专业网站,下载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指南,并自己翻译。在此期间共举办全国急诊学习班28期,为全国各地培训了大批急诊骨干。在北京医科大学王德炳校长和内科专家张树基教授领导下,具体负责《危重急症诊断和治疗》丛书(内、外、妇、儿、眼耳口腔)的组织工作,获卫生部科技三等奖。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急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时至今日他仍在为北京地区会诊疑难病人和赴各地讲学而发挥余热。2000年起他又在公益网站上开辟个人专栏,不计报酬,辛勤笔耕,难能可贵地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无私地介绍给大家。
楼滨城教授就是这样兢兢业业,数十载不倦的积累与沉淀丰富了他精神与学术的内涵,见证并伴同了中国急诊医学发展的垦拓之程。
(人民医院)
编辑:韩娜